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9-10
编者按:无论技术还是政策,都必须以产业为桥梁,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随着环境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时代的到来,如何从产业角度考虑技术发展方向的需求,真正服务于社会,是当前环保产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北京的暴雨过后总能驱散雾霾,洗刷出蓝天白云,网友戏谑这样的蓝天白云“堪比黄金”。近日总理李克强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下称“国十条”)。“国十条”的提出,彰显出中央政府对遏制大气污染,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倒逼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绿色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环保产业不单单是所谓的环保设备和工程,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服务。近些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水污染、垃圾围城、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焚烧污染、地沟油等环保领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大家渴望碧水、蓝天和白云,希望饮食起居能远离污染,希望环保产业不要造成二次污染。这些愿望多久能实现?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博士。
环保科技发展之惑
面对从“七五”期间的几百万,到“十二五”近百亿的国家环保科技投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在这一过程中,环保科技对产业的实际贡献到底有多大?科技对环保产业而言是否为一个伪命题?
面对记者的疑问,傅所长认为,环境产业本质上来讲是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因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是这一形势正在发生变化:政府的环境服务界面不断后移,逐渐把设备、工程、投资、运营、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界面后移的方式将环境企业推向前,由原来自己进行治理,变为企业帮助治理,政府购买服务,从而推动了环境产业的前移。
这一变化促使环境企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越来越广,也使政府和企业间的责任划分出现差异,即不同产业环节对技术关注程度的差异,由此引发了环保科技发展之惑。
“这一疑问的产生,首先源自于无论政府还是污染企业,都处在一个长期非理性的状态。”傅涛进一步解释道,“地方政府作为环保的责任主体,利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做的并不认真;而污染企业是被政府逼着做事,是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办得同样不认真。其次是环境监管存在长期缺位,总量控制仍在回避环境效果:这会造成真正环保需求的缺位,进而造成环境技术的零散化、碎片化;我们应该深知仅仅点源达标的空气不一定好,污水达标排放的水体也不一定干净。第三是环保产业发展仍以资本为核心,而不是以技术为核心,技术还没有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仍停留在产业化初期——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低。这些都是造成技术跟产业和需求的脱节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为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小康生活的早日实现,中国过于关注GDP而忽略由此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政府的主要投资重点也是投资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投资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在经济总量高居全球第二之后,以牺牲环境、透支资源为代价的GDP增长,势必需要让位于对蓝天白云和民生生活,政府的投资重点更多转向节能、环保事业。
同时,在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过快下滑和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保产业无疑具有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功效。
据测算,全国“十二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需求约为3.5万亿元,其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投资1.5万亿元,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投入2万亿元,比“十一五”污染治理投资增加50%以上,将有效带动我国GDP累计约4.8万亿元。从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历程看,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环保投入达到GDP的1%—1.5%时,污染的恶化能得到基本控制;环境投入达到2.0%—3.0%,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则显示,当环保投入GDP占比超过1.5%以后,该国的环保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历史上多数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现如今我国也要沿此轨迹继续前行,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投资是拉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以政府采购为特征的消费拉动也是动力之一,政府购买环境服务,企业就可以投资;还有以国际环境贸易为核心的出口拉动,跟我们平时所说的“三驾马车”一样。只不过,国家投资的加大对环保产业增长的拉动比较直接和明显。现在环保产业也在转型当中,向环保服务业升级,而服务业则是需要消费拉动。“傅涛肯定地说,但同时,他认为,即便是投资拉动,在投资模式上也需要改进,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政府投资,更不能是浪费性投资、重复性投资,这样会形成国进民退,对市场产生副作用。
对此,傅涛举例说,本来污水处理厂投资是BOT模式的社会投资,现在政府准备投资了,让自己的事业单位来做,这对环保产业来说是不利的。我们更主张政府采购服务而不是直接投资,这样有利于产业发展。
他说,环保产业需要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关键是理清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关系。环保本来是政府的事,如果政府自己直接投资和经营,那就不是环保产业,而是环保事业,只是一种环境需求。环境需求如果有了商业模式,企业来投资和经营,有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就变成了一个市场行为和产业行为。因此,环境保护领域的规划不能简单推导出都是产业规划,这里面需要商业模式做衔接,需要企业可以获得稳定增长和收益的基本框架和模型做基础,环境领域的很多环节不具备这个基础。看似很大的环境投资,对产业发展并不是都有利。商业模式清楚的领域,投资拉动对产业的影响才是有效的。
[中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