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9-22
专家详解臭氧污染三大疑问
新华网太原9月21日电(记者晏国政、王井怀)作为一个全新的环保课题,公众乃至一些环保专业人士对臭氧污染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疑问。对此,记者采访了一些环保专家进行了解读。
疑问一:臭氧污染是不是南方多北方少?臭氧污染是一种光化学污染,给点阳光就“灿烂”,气温高、光照强是其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而不少人认为南方臭氧污染要比北方严重。
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温彦平说,其实不然。虽然太原不符合臭氧污染“天气热、光照强”的条件,但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太原臭氧污染排在第3位。
“事实上,臭氧污染已经成为困扰全国的环保新课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目前,从全国来看,北方臭氧污染一年有1个峰值,而南方则每年有2个峰值,甚至新疆、西藏等地区也面临臭氧污染问题。
疑问二:为何山清水秀的城市郊区反而臭氧污染重?太原环保部门在全市布置了好几个臭氧监测点。但让工作人员纳闷的是,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郊区监测点,臭氧浓度反而最高,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王跃思说,从监测数据上来看,许多城市郊区的臭氧超标天数比城区多。这是因为在城市区域,高浓度臭氧像一口倒置的大锅一样罩在城市上空,特点是城市边缘地面臭氧浓度高,而城市中心臭氧最高值不是出现在地面,而是出现在距离地面800米到1500米的较高区域。原因是城市近地面的臭氧被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氮“吃掉”了。这样,给地面监测造成了城区臭氧污染轻、郊区污染重的印象。
疑问三:看着晴空万里,臭氧污染有那么严重吗?“臭氧污染严重时,多是晴空万里,不像雾霾那样明显,大家根本不会意识到还有污染。正是因为没有直接感受,对人们的危害才更大。”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说。
除了人们的忽视外,臭氧污染治理难度也不亚于雾霾。温彦平说,臭氧监测工作在我国刚刚启动,对其来源、排放量等尚处于研究分析和调查研究阶段,对其控制也处于国家无标准、技术不成熟、企业靠自觉的状况。“治理臭氧污染的环境保卫战才刚刚打响。”
[新华网]
上海臭氧污染缘何创纪录? 光化学污染加剧是主因
近期,上海市在遭遇高温天气的同时,也遭遇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臭氧的小时平均浓度一度达到357.8微克/立方米,不但是今夏以来的最高值,还打破了2008年以来的纪录。
臭氧污染缘何创纪录?专家介绍说,光化学污染加剧是“元凶”。
7月有18天臭氧超标
8月7日,随着气温的攀升,上海市的臭氧浓度也一路走高,至午后16时,臭氧小时浓度达到357.8微克/立方米。与此同时,臭氧8小时的平均浓度也达到了276微克/立方米,随同当日气温双双创下上海市今夏以来的最高值。
记者查阅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时看到,整个7月,上海市有18天臭氧超标。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空气污染提醒:受持续高温影响,近期上海市臭氧浓度将持续超标。
臭氧超标意味着什么?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有关专家说,夏日里,如果你抬头望见的蓝天不那么澄澈,而是带些粉蓝,那就说明城市已被光化学烟雾笼罩。光化学烟雾通常表现为橙色,从地面望去,与天空本色叠加在一起,便会呈现粉蓝色。
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排放出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等,在紫外线的驱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细颗粒物,它们是光化学污染中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元凶”。
光化学反应会产生臭氧,因此大气中臭氧浓度便成为监测光化学反应程度的指标。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氮会与氧气作用,产生一氧化氮和臭氧。在接下来的步骤中,一氧化氮会与其他尾气污染物继续光解氧化,产生上百种有机污染物,而臭氧并没有被后续反应利用,便会剩余下来,积聚在空气中。所以,一旦低空中臭氧浓度攀升,就说明光化学反应活跃,光化学污染也随之而来。
上海夏季盛行东南风,海风吹来,一般会吹走灰霾,使空气清新。但专家告诉记者,从发生机理上来说,灰霾少了,光化学反应会更活跃。这是因为灰霾中的一些颗粒物会散射阳光,使光照减弱。当灰霾减少之后,光照变强,就会增强光化学反应。
臭氧等于臭氧层吗?
据介绍,臭氧浓度与气温、风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上海近期高温少风,臭氧浓度很难完全降下去,因此空气污染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臭氧与高空阻挡紫外线的臭氧一样吗?从分子结构上来说,它们是同一种物质。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但地表臭氧超标则会对健康不利,它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还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
环保专家表示,针对臭氧目前没有明确的个人防护措施,而其浓度的每日高峰值往往会在中午时分出现。因此,一旦臭氧浓度出现超标时,应尽可能避免外出。
[新华网]
工程院士:企业排污罚款占治理费一半致偷排
中新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 赵小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17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污染源排放标准从根本上说缺乏科学性,是照抄欧美上世纪70年代排量的要求。而现行的企业排污费标准也偏低,仅是实际治理费用的50%左右,造成企业宁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情况。他认为中国已进入水环境调控的敏感时期,亟待实现传统模式的全方位转型。
王浩介绍,中国现行有关水污染的标准主要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他认为上述标准照抄欧美上世纪70年代排放标准,但忽视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从根本上说缺乏一个科学性。
他举例,欧美国家100公里长的河道有三五个工厂,总体排放的污染物质小于河流的水环境容量,而中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100公里河道可能有五六百家工厂,排放的污染物也就远超了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王浩认为,2003年公布的排污费征收相关办法缺乏激励机制。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征收标准偏低,现行排污费标准仅是实际治水治理费用50%左右,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进行水污染治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第二是排污收费指标不健全,在同一排污口排放的多种污染物只缴纳一种排污费,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减排。
第三是征收排污费的范围比较窄,与水环境密切相关的产品,比如农药、化肥引起的污染还没有建立收费制度。
第四是违法处置的力度不足。对水污染实行排污收费,超标排污收费,仅仅加1倍征收超标排污费,力度太轻,导致企业排污总量无法控制。
而针对污水处理厂问题,他也尖锐指出,由于资金缺乏等因素,部分地区未建污水收集管网,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的也只有50%,如安徽的铜陵污水处理厂与地下污水管网不配套,大量的污水进不了工厂,处理不了污水,都排放到长江,1.3亿元的投资成了摆设。
王浩还表示,部分污水处理厂为降低处理成本,未满负荷运行。现行的“污水处理能力”指标并不科学,“本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85%,但实际的污水处理量可能只有5%、10%。”
他提出,要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主要策略应包括基于流域水循环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建立城市全过程污染防控模式、提高污染排放标准、令城市污水处理厂向分散化小型化转移、重视非常规污染物等。
需要强调的是,今天论坛开端,王浩提到对中国水环境要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近些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第二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还会加大,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正在快速推进,水环境保护还任重道远。(完)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