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6-12
文/世界银行[微博]集团行长 金墉
比尔-盖茨想传达的信息是,我们不该守株待兔,坐着傻等革命性的想法自己跳进我们的脑海里。创新理念其实无处不在:在最贫困的国家中,在私营部门中,在国际组织中,在政府中,在学术机构中,在民间社会团体中,你都能发现它的痕迹。
比尔-盖茨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
作为世界银行行长,我的职务使我有幸可以与许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进行交流,这其中就包括一些最富创造力的政界领袖和商界领袖。在我与他们的每一次谈话中,有些话题都必然会被提及到,而其中有一个话题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我们务必要促进创新,以消灭极端贫困,并让经济以一种所有人都能分享成果的方式增长。我们所欠缺的,是围绕那些能激励并规模化新理念的最佳方法,来建立明确的共识。
最近,我得以与比尔-盖茨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探讨,自然而然地,我们的话题转向了“哪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比尔和他的夫人梅琳达于1994年创立了他们的第一个基金会,自那以后,他们逐渐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愿景,使人们开始关注卫生,教育以及减贫的问题。
盖茨夫妇的慷慨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我便是幸运儿之一。2000年,盖茨基金会向“卫生伙伴组织”拨款4470万美元,而我则是该组织的联合创始人。当全球卫生领域中的绝大部分人否认“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存在之时,盖茨夫妇向Aeras全球结核病疫苗基金会提供了一笔数额空前的捐款,目的是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患者找到治愈这个疾病的方法。像这种形式的富有远见和创新精神的慈行善举,在盖茨夫妇努力解决人类于21世纪所面临某些最大挑战的过程中,一次接一次的重演。
在我们于华盛顿共进晚餐时,比尔-盖茨谈及了他跟梅琳达是如何横跨商业和慈善业,构筑起这样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制度文化的。对此,他提到了三个要点:
创新源于博采众长
“闭门造车是不会发生奇迹的”,比尔-盖茨说道。最近的研究表明,创造力更像是一种突显特性(生物学术语,指当环境中的个体数目达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群体会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行为)而非个体属性,当一群人共同尝试解决问题时,创造力便会涌现出来。所以,组织所面临的的挑战,是如何构筑一个鼓励新理念的文化,同时提供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
就像作家Steven Johnson在他的作品《灵感从哪儿来》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倾向于将创新不妥当地想象为“尤里卡时刻”,这个词指才智卓越的个人在陷入沉思后,突然灵感迸发,得出答案的时刻。
我们曾谈到过,为什么尽管耗时漫长,但最强有力的创新往往产生于巨型机构。这些创新主要是由于许多经验深厚且专业知识渊博的人聚在了一起,经过深入细致的交流与合作之后,最终催生出来的。而这样的资源十分稀缺,所以这种模式难以在其他地方重现。比尔为深入理解某个问题所作出的个人承诺,由此可见一斑。
在十几年前,当盖茨基金会开始着眼关注全球卫生事业时,比尔立刻就沉浸到了该领域的技术现状上。与比尔在2006年那一次关于治疗HIV的新药物开发的谈话,对我来说依然记忆犹新。现有分子、其作用方式以及当时的行业发展阶段,一切相关信息他都了如指掌,简直令人拍案。而且,他花了大量的宝贵时间用于钻研问题,这也使我感激万分。
当时我就很清楚,现在来看甚至更明显了:比尔对哪怕最微小细节也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影响到了他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使他成为了大家的标杆,这转而又创造了一个能够激发创新的文化。
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比尔-盖茨是一个全始全终的人。他行事锲而不舍,并且确信,他所认识的最成功的人,都有三个共同的决定性特质,即行事的决心、行为的准则和行动的毅力。Steven Johnson用查尔斯·达尔文举例,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后者花费多年时间,一丝不苟地收集数据,最终在1838年总结出了自己在进化理论上的见解。
我们又转而聊到了这些品质是否可以由父母,老师和机构(如教育机构或军事机构等)帮助年轻人培养。韩国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很小的年纪(且越来越小)就过上了朝七晚十一的校园生活了。
经由这样一个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国际考试(如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OECD)主办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测试)中,都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一些观察家指出,这种程度的严酷也许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群体的意志力与坚韧性。
而另一方面,关于这种教育体系给韩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造成的附带损害,韩国社会一直存有争议。我和盖茨一致认为,这一领域中的相关证据才正要浮出水面。
从Roy Baumeister(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项目主任,擅长以社会科学仿真模拟技术来研究广泛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得知,尽管可靠且可持续地提高特定人群的智商是非常困难的,但“意志力”几乎跟肌肉一样可以锻炼。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国家、公司、教育机构甚至家庭,可以通过帮助年轻人(甚至老年人)变得有条不紊和坚韧不拔,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将创新规模化
正如比尔-盖茨在商业与慈善业中所展示给世界的那样,产出了伟大的想法仅仅是第一步。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将之转化为一个同样伟大的成果,这才是更重要而且更困难的。例如,将“提升全球卫生条件”的想法转变为“全球卫生条件得到提高”这一结果,需要严密的评估,针对具体环境的本地化,且尤其要有一个如何扩大规模的计划。
那天晚上离开饭局时,我对我们开发工作中的创新和效果所拥有的前景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即使我们的工作或将处于最不理想、最困难的情况下。
比尔-盖茨想传达的信息是,我们不该守株待兔,坐着傻等革命性的想法自己跳进我们的脑海里。创新理念其实无处不在:在最贫困的国家中,在私营部门中,在国际组织中,在政府中,在学术机构中,在民间社会团体中,你都能发现它的痕迹。
假如我们能通力协作,致力于钻研细节并坚持下去,同时注重于规模化,我们很有可能会发现一些伟大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将引领我们前往一个更健康,更公平,以及更富成效的世界。
我想听听各位读者对创新的意见,以及盖茨的某些见解是否与你的真实经历相符。我会挑出一些最棒的回复,未来在专栏里专门写上一笔。(译者:董斌)
(本文作者介绍:世界银行集团第十二任行长,医学博士。)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