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揭晓 最高科技奖空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3-31

 

  连续空缺六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首次产生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讯 记者陶世安报道: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于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经国务院批准,授予“辛道路的指标理论与在非线性哈密顿系统中的应用”等28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等2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结构照明型三维成像仪器及关键技术研究”等26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等16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北方早熟高产优质春玉米杂交种龙单13的选育与推广”等228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瑞士医药专家丹尼尔·魏思乐、美国物理学专家肯·金特、意大利环保专家科拉多·科利尼、美国信息管理专家张汝京、日本工业设计专家荣久庵宪司等5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04年共推荐科技项目(人)953项。经过学科评审组初评、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奖励委员会审定,作出了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选、奖励种类和等级的决议,并经科学技术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2004年,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以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为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科技部等《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的精神,围绕加强原始性创新、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强化国家战略目标和科技发展目标的导向性,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客观的科技奖励评价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技奖励评审办法、评审规则和评审程序。

  2004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情况,充分反映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导向,主要特点为:

  一、获奖项目总体水平上升,反映我国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提高。

  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特别是有两项重大技术发明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过去6年来发明一等奖空缺的局面,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都在进一步提高。

  国家自然科学奖本年度共授予二等奖28项,授奖项目较往年有了显著的增加。获奖成果表明我国近年在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领域做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及数量都非常高,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有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铺垫,形成了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良性驱动。如二等奖项目“半导体纳米结构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在半导体理论和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动了学科发展,整体学术水平为国际先进,得到了国际同行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成果被国际同行权威单位、学者大量引用、引述。

  国家技术发明奖本年度共授奖28项,其中,授予一等奖2项,二等奖26项,授奖项目的数量比往年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项目在技术上都有重要的创新和突破,总体技术水平居于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拥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在获奖的技术发明项目中,20个通用项目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达80余项,这表明,专利战略的实施已逐步受到重视并取得明显效果。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突破了国外传统制备技术模式,发明了全炭纤维预制体、径向热梯度沉积、热解炭与树脂炭两相复合结构等一系列技术,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创建了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平台,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之后第四个能生产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国家,实现了我国炭/炭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该技术所生产的炭/炭复合材料已在大型民航飞机刹车片和航天发动机上应用,且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1)科学技术进步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显著提高,通过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农业新品种选育、种养技术开发、病虫害防治体系、中低产田改造、农业节水技术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2004年又有30多项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获奖。这些成果转化率高,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已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显著提高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系”,是我国两系杂交稻技术成熟的标志性成果,被认为是超级杂交稻的先锋组合,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杂交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所育成的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不但产量高,大面积种植达到了超级稻的产量水平,而且品质显著优于三系杂交稻,年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年种植面积达2500万亩,近三年就增产粮食6亿公斤。

  (2) 获奖成果针对我国资源紧缺、能源紧张及环境恶化等事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领域的重大问题,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关键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探明和发现了一批贮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保证了国家资源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运用独具见解的高山深盆运移论,指导发现了超大型卤水钾盐矿,查明了罗北凹地卤水钾盐数亿吨的储量,这一重大突破,大大缓解了我国钾资源的紧缺状况。又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项目,通过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在石油地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探明和控制隐敝油气储量5·3亿吨。仅2001年~2003年间胜利油田新建产能区块就累计生产原油1025万吨,利润达52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在环境方面,无论是在地球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开发上,都有重要发展和创新。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东亚季风气候-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通过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交叉科学集成研究,揭示了全球变化影响下,我国独有的东亚季风气候--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关键的控制过程,为生存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和影响评估提供了科学基础。“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项目,创造性地建立了我国主要生物群区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分别建立了区域森林、草地、农作物以及土壤碳储量的估算方法,研究了中国50年来森林植被CO2源汇功能的动态变化,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果,使中国的碳循环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为我国参加“京都议定书”和有关国际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了实质性科学数据,对我国在环境发展领域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能源建设方面,我们不但在油、气、煤等常规能源资源方面发现了勘探发现了丰富的资源,而且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实现了重要的突破,通过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的创新,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核电站建设技术,为今后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提供了技术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秦山600Mwe核电站设计与建造”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先进核电站设计建造标准,以我国为主完成的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的商业核电站。该电站在堆芯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投资比同期引进核电站低2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秦山600Mwe压水堆核电站建成,不但为解决我国当前能源短缺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为我国今后通过核能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我国把医疗卫生作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在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治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2004年,一批重大医疗卫生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如,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人类造血和内分泌相关细胞/组织基因表达谱和新基因识别研究”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造血干细胞和HPA轴及其部分肿瘤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库,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6篇,并申请专利75项,项目对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的基因注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创了国内大规模人类功能基因识别、克隆的先河,也为我国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项目,以心脏离子通道为中心展开研究,通过建立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理论,发现了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靶点,为设计、开发新一代高效低毒抗心律失常药物开辟新的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项目,解决了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立了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的技术平台,制成了hGM-CSF胶囊,成为国内外首次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突破,建立了蛋白质药物口服?

  另外,在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相关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这些技术和产品面向实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基于索普卡(SOPCA)网络结构的索普卡电脑”,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计算机,可广泛应用多个方面。

  三、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了科技创新、知识生产的主体作用,从反映我国知识生产能力和技术贮备,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看,第一完成人为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项目占全部项目的90%,获奖项目中技术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是由高校和研究院所完成。

  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更为紧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在不断增强,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反映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项目的获奖情况来看,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总数的72.5%,其中,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占51.4%,这充分说明产学研结合更加密切。不少企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与产品,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如联想集团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深腾1800大规模计算机系统”获专利27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科技第五大方面军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实力正在不断加强,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如山东丛林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在传统锻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和理论,独立自主建成我国首套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使我国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生产万吨挤压机能力的国家,解决了国家急需的宽铝型材生产的关键问题,也为重大装备国产化创出了一条新路。

  另外,军民技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一些获奖项目不但在国家安全、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既可用于军用飞机,又可在民用飞机及其他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又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于新型工程复合材料的高效传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一种技术平台,不但已在国防军用舰艇上得到应用,而用还可广泛应用于机械、交通、海洋、石油、化工、矿山等领域的有关装备。

  四、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的机制在逐步完善,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在开始形成。

  随着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不断深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正在逐步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队伍的总量和结构在不断改善。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我国科技人才的年龄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本年度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45岁以下的达61%,其中,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年龄最小的仅32岁,获奖人年龄最小仅22岁,这表明我国科技队伍断代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很多获奖项目通过课题的联合攻关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良好的科研梯队。这些以中青年为核心的科技人才活跃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不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同时还继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良好的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爱岗敬业,潜心治学,顽强拼搏,在艰苦的环境下顽强拼搏,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果,展示了当代科技人员的风采。如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中国龙胆科植物研究”、“中国海洋原生动物研究”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项目都是一代甚至几代科学工作者经过上十年甚至几十年,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潜心研究、默默奉献的结果。“中国龙胆科植物研究”属植物学领域基础研究,函盖植物学的诸多分支领域。我国有?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海外学有所成的中青年科学家回国服务的数量近年在不断增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成为我国科研战线的领军人物。像这次获奖的中星威电子公司的邓中瀚博士、浙江省农科院的陈剑平研究员、南开大学的龙以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的宋微波教授、河南省农科院的张改平研究员等,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归国学子身怀报国之志,舍弃海外优厚的物质生物待遇和学习工作条件,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拼搏奉献,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本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就是由以留美博士邓中瀚等回国人员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所研制完成的,该项目实现了我国手机多媒体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与产品,占领的计算机图像芯片的市场份额为世界第一,覆盖了欧、美、日、韩、台等16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差距。

  五、科技资源配置突出重点,政府科技资源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的改革,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在提高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地方和中央、政府和企业、地方和军队等不同层次科技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初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局面。很多获奖项目都是国家科技计划从自然科学基金、地方和部门科技计划中凝炼出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和引导,并集成各种社会科技资源而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一些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重大项目,前期在地方、部门和国家计划支持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后,在产业化应用研究中吸引和集成企业等社会资金的支持,完成技术的熟化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像2004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项目有60%以上得到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有70%以上得到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这些项目还集成了其他科技资源。如“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项目,从“七五”到“十五”期间,一直得到科技重点攻关和863计划的支持,同时还得到部门、地方和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取得了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人民网]

 

相关链接

科技奖励制度调整 技工和农民也能得科技进步奖

    北京3月28日讯 “将科普工作纳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范围,不只是鼓励创作科普作品,也要逐步重视科普理论和科技传播活动的组织,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推广中来。将来,技术工人和农民照样有可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去年12月27日,科技部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明确将科普工作纳入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尽管2005年度科普项目的评审范围暂限于科普图书及科普电子出版物,但程津培认为,这项改革的意义不止于对科普作品的奖励。
    “当初设立科技进步奖,主要是因为我国科技发展对行业、产业技术进步和公益事业的贡献较为滞后。科技进步奖的设立,在这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导向作用。”程津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必然要从过去单纯重视科研开发,逐渐向重视研究开发和科学普及“双轮驱动”转变。
    “现有的科技奖励制度下,获奖的几乎全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而事实上,科研成果的二次创新和推广,行业与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包括技术工人和农民在内的众多‘小人物’的参与,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程津培说,当年倪志福设计制造的钻头比普通钻头提高工效3—5倍,郝建秀创造出科学的细纱工作法引起了纺织生产的革新高潮,今天的技术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革新。
    一些地方的农民把地膜从垅上挪到沟中,作物产量提高了10%,这没有申请专利,也发表不了什么论文,但它对农业生产的进步同样有重要的意义。”程津培认为,科技进步奖有必要朝这些方面加以引导,真正把科技进步落实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落实到促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上,“这才是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人民网]

 

科技部解释:最高科技奖缘何空缺

  每年最多两个人,每人奖金高达500万……自2000年设立以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始终引人关注,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等人先后戴上这一“桂冠”。然而,在连续4年有人获奖后,2004年这一奖项首次出现空缺,无疑让许多人在心中打了个问号:这是怎么回事?中国科技真的“无人”了吗?

  “这很正常。”面对一双双眼睛中的问号,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说。科技成果的产出虽然总的说是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但具体学科的收获季节往往有早有晚。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一般都经过很多年的积累,有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新的评审方式导致候选人数较多,从而导致票数分散也许是最高奖空缺的原因之一。“根据过去的经验,申报者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年事较高的老科学家,为了减轻他们在申报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我们在评审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方式,”程津培介绍,2004年评审中,如果申报人前一年已经进入了评审最后一轮,那么在当年的评审中可以不经过预评,直接进入最后一轮。“往年直接进入的加上当年新评出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总人数比较多,但获奖者限定两个名额,投票可能就出现了分散。”

  众口难调,也是原因之一。按照评委会章程,获奖候选人必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才能当选。由于候选人的科研领域差异大,虽然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声望很高,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评委可能对候选人贡献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候选人要想达到法定票数难度很大。

  宁缺毋滥,严格遵守评奖程序和标准,充分尊重评委的意见——也有专家评价说,最高科技奖空缺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因此,我们不排除最高奖今后可能还会出现空缺。”

  “最高奖空缺,并不是说候选人的能力、水平比以前有不足,也绝不意味着我国的科技进步比往年有所欠缺。”程津培表示,“恰恰相反,过去的一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正在加大。”

  “科技在不断进步,成果在不断产生。”程津培的话语中透着乐观,“在目前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科技人员奋勇前行的背景下,我们要对科技进步有信心。”[完]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