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环保总局:圆明园防渗工程必须全面整改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7-10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7日向新闻界通报,环保总局5日组织各方专家对清华大学的环评报告书进行了认真审查,同意该报告书结论,要求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必须进行全面整改。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因未批先建违反环评法而被叫停后,圆明园管理处委托清华大学等单位对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总局对日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的技术评估和审查,认为该报告书的结论是实事求是的。”潘岳介绍说,为防止生态系统的持续退化,在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圆明园确有必要采取综合的节水与补水措施,以防止湖水的过度渗漏。但由于该工程是在重要的人文遗迹内实施,且事先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缺少对湖底防渗工程合理性的充分论证,没有对各湖体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未能选择更加适宜的防渗方式,铺设防渗膜阻碍了天然地层中地下水的下渗过程。在有限水量补给条件下,容易在防渗膜上部的底泥中出现营养物质和盐分的积累,加大了水质恶化的风险。东部防渗工程的水体受总氮、总磷的影响较为显著,如不能保证适当的水体交换量,有可能导致湖水污染。 潘岳指出,尽管防渗膜目前并未被证明有毒性,但天然防渗方法显然比铺设防渗膜符合生态要求。在湖底与湖岸边大面积铺设防渗膜虽然能够形成并维持较大的水域景观,能在短期内使水生生物得以恢复,但由于阻碍了水体交换和侧渗补给,将会对湖底和湖岸边的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造成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该工程大面积铺设防渗膜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应提倡的,必须进行全面整改。[完]
相关报道 环保总局公布环评结果 圆明园须从四方面整改 本报北京今日电 圆明园防渗工程的争议终于有了官方结论:国家环保总局昨天宣布,于7月5日组织各方专家对圆明园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的技术评估和审查,同意该报告书结论,要求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必须进行全面整改。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该工程大面积铺设防渗膜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具体整改措施 -圆明园东部尚未实施湖底防渗工程的区域,全面采取天然黏土防渗; -绮春园除入水口外,已铺的防渗膜全部拆除,回填黏土和原湖底的底泥,湖岸边不能再铺设侧防渗膜; -长春园湖底高于40.7米的区域要立即拆除防渗膜,回填黏土,湖岸边不能再铺设侧防渗膜; -对福海已经铺设的防渗膜进行全面改造。以砂石为主的回填区域,要去除掉表层的砂土,铺上天然黏土,原湖底的淤泥土要全部回填。除码头周边10米区域外,其余区域的驳岸应拆除侧防渗膜。统筹规划园内用水,增加来水量,尽可能利用中水,保证来水的水质,园内水体质量也要严加保护防止污染。 [新民晚报]
相关评论 圆明园事件创多项第一 透明公开有助提高执政水平 一轮轮透明公开有助于提高决策部门的执政水平 北京今天(7月8日)消息 据今天《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3月底向媒体率先披露圆明园湖底防渗事件的张正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虽然圆明园事件把他本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100多天来社会各界的唇枪舌剑创造了公众参与环评的范本。如果说圆明园事件留下了什么的话,恐怕是事件本身不断波折过程中凸显的一轮轮透明公开。 按照业界的说法,圆明园事件从“案发”到今天,创造了环保领域的若干“第一”:环保总局第一次就一个项目召开听证会;环保总局第一次点名批评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环保总局第一次把一个敏感项目的环评报告公开。“环保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今天,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用这句话解释为什么环保总局在圆明园事件中不断地创造公众参与的第一次。 3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开叫停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4月13日该局举行听证会,7月5日该局网站公布清华大学提交的环评报告,每个环节都给了媒体全面发挥的余地。 有业界人士评价说,参与评说的专家人数远远超过了环保总局组织的任何一次专家论证会。若干轮的公开有怎样的意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他们实际上就是想做一个探索,政府自己设立一个公开的平台,让各种意见集中,把政府有关决策和所有的环节都向社会公开,决定的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公开使政府的执政行为能随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有利于提高我们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执政水平。“一轮轮透明公开的背后,环保总局肯定顶着巨大压力。”张正春说,在这个事件过程中,他曾经因为舆论的压力退缩过,甚至犹豫过要不要参加听证会,但他逐渐感觉到和他一起顶着压力的还有许多人时,他就继续坚持着一个学者的良知。 尽管有言论认为在圆明园事件上,环保总局有作秀之嫌,但今天潘岳仍然强硬地表示,今后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环境权益的重大敏感项目,还要更多地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逐步健全公众参与的机制。(刘世昕) 环保总局公布环评结果:防渗工程全面整改 据新华社电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昨日向新闻界通报,环保总局5日组织各方专家对清华大学的环评报告书进行了认真审查,同意该报告书结论,认为圆明园大面积铺设防渗膜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应提倡的,要求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必须进行全面整改。 [羊城晚报] 公众参与决策的一次尝试 持续了数月的圆明园湖底防渗事件在程序层面上终于完结了,但此次事件所唤起的公众参与热情还远没有消退。这是一次公众参与决策的尝试。 公众参与,作为现代社会发现问题、解决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圆明园湖底防渗事件的从始至终,都被置于公众视野之内。整个事件是公众的参与过程,也是公众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公众参与这一事件,一开始并不是计划中的,但从初期的情绪化表达,到后期公众建设性意见的上升,说明公众参与在形成一种常态后,理性层面就会成为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事件中政府的态度。对于公众自发地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国家环保总局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引导,组织由各方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使各种意见得以充分表达。同时,欢迎媒体的报道。这些行动使公众更全面了解了圆明园防渗工程的利弊得失,使公众最初的不满情绪得以化解,转而积极地提出建设性建议。 政务公开是法制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圆明园事件使得政府和公众都得益。政府从中学到了政务公开的经验,而公众也尝试了参与决策的过程。政府只有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才能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这便是圆明园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光明日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