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1]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1-09

  

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一:泰山老虎人间蒸发

  骗局开讲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难忘,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骗子让我们切齿,总有一些骗术让我们喷饭……

  又到年关盘点,“中国十大科技骗局”梅开二度再次登场。时光虽然荏苒,骗术依旧嚣张。

  回顾发生在去年的骗术种种,骗子的技巧并不高明,骗术百变也未离其宗,但是为何骗术总能得逞?当真是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从特异功能到学术造假,从商业欺诈到伪科学,不光大明星上了神婆的当,连院士也遭遇“推销铅笔”这种小儿科的困扰,用一纸公证为绝食的真实性做证据,更是沦为笑谈。

  除了骗子处心积虑防不胜防,我们更应该反思:是学术环境的浮躁心,是追求功名的虚荣心,是不求严谨的浮夸心,是追逐金钱的贪婪心,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让人们短暂迷失了方向,给了骗子生存的空间。

  去年此时,我们信誓旦旦:纸里包不住火。谎言重复一千遍,仍旧只是谎言。

  现在我们相信:纸里的确包着火。科学是我们坚持的真理,提高科学素养就能分辨真伪把谎言戳穿。纸里包着你和我的火,对于赛先生的呼唤,一切骗术全无法阻拦。

  中国十大科技局之一: 泰山老虎人间蒸发 武松在世徒唤奈何

  故事回放

  历时18天泰山打虎未果

  2005年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东岳泰山东麓东御道景区附近的上梨园村,一名金姓女孩“发现老虎”。6月8日至10日期间,泰山景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了不下20个“发现老虎”的报警电话,泰安市相关部门调查后,张贴出千余张紧急公告宣布泰山东麓有“三只”老虎出现。

  随即,泰安当地干部群众1000余人分成100个搜寻小组,在发现老虎的泰山东麓实施拉网式大搜寻。

  6月16日至24日,搜索行动不断升级,但老虎依然没有踪迹。

  6月25日,泰安方面对外发布消息,没有发现老虎踪迹,停止全面搜索老虎行动。历时18天的“泰山老虎事件”为2005年留下一堆谜团。

  事件谜团?

  专家结论未能解开疑惑

  事实是,近100多年来,泰山就没有出现过老虎,这一次凭空出现的3只(一说2只)老虎,它们究竟从哪里来?后来又去了哪里?

  由于泰山没有野生老虎,而且与省内各大动物园联系,均没有丢失老虎的。有关人员遂判断“老虎可能是外地运输途中不慎丢失或因担负不起饲养老虎的昂贵费用而遗弃的。”

  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发现老虎”到“封山捕虎”,前后不过18天,尽管当地出动了上千人进行了荷枪实弹的地毯式搜山,但是那些显然比打虎队员更不适应泰山地貌的老虎,却“神秘消失”了。

  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专家”来为这场老虎风波收场:“目击者都是有辨别动物能力的成年人,因此可以肯定6月8日至11日之间,泰山东麓确实发现过老虎。”

  专家认为,老虎可能有三个去向:一是人工饲养的老虎没有野外捕食能力,有可能已经回到其饲养地;第二种可能则是老虎已经饿死在泰山某个隐蔽的角落;第三是老虎可能已经离开泰山周边区域。

  这一结论引发了更大的质疑:首先,大规模的搜山根本没有发现老虎的尸体,饿死一说显然无法成立。说“老虎自己回到其饲养地”,这个饲养地为什么没有找到?难道老虎会认家?老虎的来源也都难说清,怎么轻易下结论说:老虎具备“回家”的能力?它们的“家”究竟在哪儿?

  目击证据先天不足

  记者查询所有当地有关报道了解到,引起这场争论的所有老虎目击报告,只有3例半有名有姓,而且其论述有很多值得推敲之处。

  最早报道是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一名金姓女孩正与另外两位女孩在距防护网约六七米的养鱼池边工作。突然,她看到防护网外一个黄毛黑花纹的动物在慢慢走动,但由于栗子树挡住了动物的头,三人无法辨认。

  金姓女孩在没有看到“黄毛黑花纹的动物”的头部的情况下,便报警说发现了“老虎”,而黄毛黑花纹的动物,除了老虎,还有很多,比如大型犬。

  而有关部门最早发布的公告,正是在这些村民目击报告的基础上匆忙作出的:“接群众举报并经查实(此处注意有‘经查实’三字,记者注),泰山东麓发现三只老虎(一大二小)。”而最后的新闻发布会,3只又变成了“2只老虎”。由此可见,调查并不严密,结论也相当草率。

  另据了解,在后来当地公安人员对证人的询问中,据说,有“目击证人”又改口“什么都没有看到”。

  记者回访

  连根虎毛都没有看到

  2005年12月28日,记者再次致电泰山风景区管委,宣教处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语气里仍然带着不解:“没事了。根本就没有找到老虎。”

  记者问:“是没有找到老虎,还是泰山就根本没有老虎?”

  王先生说:“我认为是一场虚惊,费了很大劲,什么都没有找到。”

  记者问:“当地出动了大量的人力去搜山,而且据当地报纸报道,曾经发现虎粪和虎毛这些直接的证据?”

  王先生:“没有没有。连根虎毛也没有看到。都是骗人的。”

  专家释疑

  盲目从众心态让流言“成真”

  泰山附近的村民是最先发现老虎的人,对于“老虎事件”,他们经历了恐慌、平静到厌倦的心理历程。老虎是会吃人的,人们为此而恐惧。随后一段时间里老虎销声匿迹,人们也逐渐了解到这几只老虎很“面”。随着时日增多,人们逐渐开始担心多日缺吃少喝的老虎可能会铤而走险,袭击村落。由于担心抓住老虎遥遥无期,村民中开始有了急躁情绪,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城市中……

  专家告诉记者,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典型的从众心态。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教授指出:一个幼稚的谣言在农村经常能大行其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知识匮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谣言是从众心理的大范围“发作”,像一个漩涡,会将越来越多的人卷进去。广大民众对这种违反常识的有关谣言深信不疑,“泰山老虎事件”概莫能外。

  越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人们越是相信,这是传言甚至谣言这个最古老的大众传媒之所以能持续不衰的魅力所在。

  而最受牵连的自是泰山旅游。泰山上出现老虎的惊人消息让向来坚挺的泰山旅游大受影响。据说捕虎期间,因为这几只莫须有的“老虎”,泰安市每天的损耗不下百万元。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违反常识的事情,譬如朝阳北路出现老虎之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有一句名言:“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群众的这个特征在一些非常事件,尤其是带有蛊惑性的突发事件中总是可以得到重复性的验证。

  文/本报记者 杨猛

    [北京科技报]

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二:贝加尔湖漂流北京指鹿为马乱点鸳鸯

  新闻回放

  2005年5月21日,一则“贝加尔湖引水项目俄方正与水利部磋商”的新闻一出笼,就引来各方的高度关注,该报道称:“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司外事处处长助理向记者透露,俄罗斯方面曾向我国水利部就贝加尔湖引水一事,主动表达了寻求合作的意向。就这个意向,俄罗斯方面已跟我国水利部接触过多次。水利部国际合作司外事处正在搜集包括蒙古‘北水南调’项目在内的有关资料。同时,中国水利部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要实现这种跨国调水的设想,中、俄、蒙三国政府肯定要谈判协商,只有达成政府协议,才能保障项目的最终实施。同时,他表示,由民间公司先期运作,最终促成政府间的合作也是值得期待的。关于《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的报道刊登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在采访中,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表示,希望能随时向他们通报相关最新情况。”

  记者调查

  原是假新闻

  正在大众面对这则惊人的新闻疑惑时,2005年5月25日下午,水利部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顾浩特地出面澄清讹传,他指出,水利部没有“国际合作司外事处处长助理”这一职位,而且水利部从来也没有研究过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向中国调水,也没有就此类工程与任何外方进行接触。

  2005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06年新年招待会上,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助手杨得瑞再次介绍,2005年水利部正式开过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印象最深的新闻就是澄清中国要从贝加尔湖调水传闻。“这个传闻影响很大,是不实新闻!”

  本报评选“2005年十大科技假新闻”时,记者特意联系了最初报道“中国要从贝加尔湖调水”这一事件的某报记者。她表示:“为此事我已受到了批评,不想再提了……”

  专家论证

  5大原因阻碍"跨国姻缘"

  《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为何“荣登”“2005年十大科技骗局”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为什么是件遥不可及的事?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贝加尔湖科学考察队队长陶宝祥,作为2005年8月刚从俄罗斯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回来的专家,他再一次从五个方面对“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这条假新闻进行了揭露。望梅止渴天文资金从何而来?陶宝祥说,尽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但北京人要喝上甘甜的湖水无异于“望梅止渴”。相较于我国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引贝加尔湖水的投入是无法用“大脑”想象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中线总干渠长约1300公里,两条输水干线有很多现成的河流、湖泊可利用。而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的距离最短也不会少于2000多公里,而且沿途基本没有什么可利用的现成河道。目前“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的总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仅今年一年就投入了1000多亿元。如果真要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实际工程量可能是“南水北调”的数倍或几十倍。水中捞月贝加尔如何翻越千米高原?

  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必定要面临扬程的问题,从海拔455米的贝加尔湖提水到海拔1000米的蒙古国境内,高差超过了500米,而且距离又相当长,一定要建非常多的扬水泵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解决长途落差成功的先例。另外,贝加尔湖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在零下38摄氏度,湖面封冻约90厘米厚,虽然从深水处照样可以取水,但在施工、防冻技术和设备方面,肯定增加了难度和不菲的费用。饮鸩止渴国家安全如何保障?

  从贝加尔湖引水进京,途经三个国家,距离超过2000多公里,需要中、俄、蒙三国共同协作,各方的利益都要协调,难度绝不可小觑。“从贝加尔湖调水比南水北调工程更复杂,难度无法想象,即使沿途没有断裂带,2000公里水路的管理就是一个大问题。”

  陶宝祥介绍,现在,国与国之间的铁轨都不可能通用,更何况首都的供水交给别的国家,这无异于在脖子上架着一柄利剑。画饼充饥长途到京能提供多少水?

  贝加尔湖每年有5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外流,调水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可能会给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经过沿途2000余公里的渗漏、蒸发,那么从贝加尔湖取水口到北京,我们到底能收到多少水呢?陶宝祥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北京市每年需要40亿吨的水才能达到基本供需平衡,但是北京自身能够提供的水量不到30亿吨。北京每年用水量存在约10亿吨的空缺,“南水北调”的贯通将给北京每年调水10亿吨。这样一算,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从贝加尔湖调水来呢!更何况,北京现在人均日用水量大约在350升,而兰州却只有200升左右,北京的节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没有干渴到要从别国引水的程度,所以,这是那条假新闻中根本没有考虑的。一相情愿俄罗斯愿意调水吗?

  刚从俄罗斯考察回来的陶老师介绍,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对贝加尔湖有一种情结。他们称:“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珍贵美丽的装饰品,世界上任何其他湖泊都不能与它相比。”为了保护贝加尔湖,俄罗斯政府已经停止对湖边用地的审批,并考虑将其位于上游的造纸厂搬迁。去年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谈判中,许多俄罗斯专家担心输油管道泄漏将会对贝加尔湖造成污染,这也是后来安大线没有被通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石油管道线路则从贝加尔湖北部绕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污染贝加尔湖的危险。对于这个“富裕之湖”的保护问题,俄罗斯政府向来都高度重视,石油管线都被“叫停”,更何况抽取如此巨量的水,这无异于在俄罗斯环保专家心口插刀子。陶宝祥告诉记者,他们与俄罗斯方面接触后得到的结论是:“俄罗斯对从贝加尔湖调水不予考虑!”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远水解不了近渴!宏伟构想要建立在扎实的科学论证基础上,否则难免沦为愚人节的玩笑,成为空中楼阁。

   文/唐逸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三:“诺奖新星”原是谣传今人叫屈是何居心

  新闻回放

  张颖清之死引发“冤案”之争

  2005年1月26日,新华网山东频道一篇名为《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的报道将张颖清以及他所创立的全息生物学说再次推向公众领域。报道称:“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

  2005年10月20日,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又召开了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纪念张颖清教授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关人员宣称:“张颖清教授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极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由于个别‘反伪斗士’不问青红皂白将全息生物学打为‘伪科学’而消失。”

  张颖清到底是何许人也?是伪科学的传播者,还是“诺贝尔奖希望新星”?

  记者调查

  张颖清身世真相大白

  张颖清生前曾经是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据方舟子调查,张颖清曾是针灸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了所谓“全息生物学”,杜撰了“全息胚”、“全息元”之类的名词。

  山东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周立升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1984年持电大文凭的张颖清是被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专家引进到山东大学的。当时考虑到张颖清是搞全息生物学的,曾经想把他推荐到生物系去,但是没有得到生物系专家的认可,此后在山东大学20年,他从未进入过生物系,他的理论也从未被生物系专家所接纳。

  到了1990年,张颖清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同时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颖清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此后几年中全息生物学在全国迅速打开影响。

  专家回访

  全息生物学被学术界完全否定

  最近,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邹承鲁在网络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张颖清问题的情况说明”公开信,首次披露了10年前他所组织的一次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扩大会的详情。

  北京科技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张颖清及其全息生物学的?

  邹承鲁:1995年,我收到一封质疑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文章,当时媒体都在炒作全息生物学,我对此也颇有看法,我觉得至少从百家争鸣的角度看也完全应该发表,就推荐给《中国科学报》发表。

  北京科技报:10年前您为什么组织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扩大会对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进行讨论?

  邹承鲁:当时是李岚清副总理下达任务要核实关于全息生物学的相关情况,因为山东大学向国家领导提交报告,要求重点支持全息生物学的研究,李岚清副总理批交科学院审查讨论,科学院又将李岚清副总理批件转生物学部处理。我当时任生物学部主任,组织了一次学部常委扩大会专门研究此事。

  北京科技报:这次会议得出了什么结论?

  邹承鲁:通过调查和会议讨论,完全否定了全息生物学。会后,我还写信给张颖清,告知他不要继续炒作,否则将保留公布全部调查材料的权力。此后,通过山东大学的朋友了解到,张颖清也没有继续炒作全息生物学,跟着他做研究的人也纷纷离开。

  北京科技报:那您觉得这个研究应该属于哪个领域?

  邹承鲁:哪个领域都不是,是他自己瞎编的。

  诺贝尔希望之星的传言从何而来?

  一直为张颖清喊冤的人士,强调的一点是:张颖清本是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他是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被错误打倒的。

  记者查阅了相关报道发现,这一观点最早见于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的大会宣言,宣言称:“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可以预言,全息生物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方舟子认为,那本来就是张颖清本人组织的会议,不过是自吹自擂罢了。

  除此之外,张颖清也一再声称他曾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做学术报告,而且在场的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不仅对他的报告评价很高,并声称将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

  为了核实此事,邹承鲁曾特意给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写过一封信,也收到了对方的回信,大意是张颖清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报告不是应邀报告,而是由我国驻瑞典使馆推荐的,他在报告后只不过是说了一些常规的客套话,完全没有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的意思。

  大约在1994年或1995年,张颖清的确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主校区和南校区给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做了两次报告。这位学者参加了在南校区举行的那次报告,共有大概15名听众,全部是中国人。实际上,张颖清是受到了驻瑞典中国大使馆官员的邀请,没有任何Karolinska医学院校方人员参与此事。

  邹承鲁说:“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宣称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只能是他自己的炒作。”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某些人却借着为人鸣冤叫屈,企图继续在活人的世界制造混乱和传播伪科学,可谓居心叵测。对于早已离去的人,我们似乎不应该再继续议论他的是是非非,更何况这实际上是一个早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实。

  文/刘慧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四:野鸡学院狂抛诱饵愿者上钩院士被骗

  事件回放

  涉嫌兜售“院士”上百院士名流纷纷上当

  2005年9月7日,本报刊发《中国管理科学院涉嫌兜售院士调查》一文,披露一个名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的机构涉嫌以3万元的价格对外兜售“院士”称号,居然有16名真正的中科院院士和4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加入,此外还涉及更多的企业家、艺术家及名校教授共120人,同时也有诸如刘永好、张曙光、金铁霖、赵步长等知名人士加入。

  记者调查

  涉嫌兜售"院士"真相

  最早向媒体披露此事的是湖北宜昌的一个医生蒋地厚,他接到了“中国管理科学院”沉甸甸的申报信函。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蒋地厚确实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尤其是3万元的高额“院士评审费”,让他产生怀疑,于是向媒体反映。

  湖北《三峡晚报》调查,这家涉嫌兜售“院士”的管理学院的负责人,是一个叫关制钧的内地人。

  2005年9月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关制钧本人。关制钧介绍,自己原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工作,“因为2002年左右,国家对社团进行集中整顿,我感到被整顿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在香港和我妻子注册了‘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因为香港机构不允许经营,想通过给企业领导者培训运转,我想如果有‘院士’的加入,可信度会更高,所以才评选‘院士’”。

  关制钧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学院的可信度,他们成立以来,向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寄去了“3000到4000封评选院士的信函”,其中,明确回复有意向担任“院士”的有“1000到1500封”。“这些人都是自愿加入的,他们如果不愿意,我哪敢把他们的名字挂在网上!”关制钧告诉记者。

  当事人讲述

  王忠诚院士:我们完全不知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也是“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名录”中的一位。2005年12月28日,他告诉记者:“我完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地成了‘中国管理科学院的终身院士’。”同时王忠诚也谈道,“在一个时期以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多了,很多人甚至打着中央领导的旗号或者工程院某某领导的旗号来对院士行骗。”至于关制钧提到的“自愿签字”等事情,王忠诚院士表示自己根本不清楚。

  王忠诚院士坦言,类似这样打着“院士”旗号的事件对他们的损害很大,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就马上告知了工程院的负责人员,要求退出这种机构的所谓‘院士’。我告诉过我的工作人员,对于那些跟‘要钱’沾边的,都要注意,决不能给一分钱”。

  专家抨击

  兜售“院士”明显有欺骗性质

  据介绍,针对越来越多的骗术指向院士,中国工程院专门派出学部工作局于去年10月底在中国工程院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所谓“中国管理科学院”聘请院士和兜售“院士”称号有关情况的说明》。指出:“经向有关部门和法律机构调查和咨询,情况基本清楚。所谓的‘中国管理科学院’是在香港注册的‘香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其以‘中国管理科学院’名义所从事的在国内聘请院士和兜售院士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它的经营范围,而且带有明显的欺骗性质。我国于1996年注册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已以涉嫌诈骗的名义向公安部和工商总局等部门进行了举报。”

  针对此事件,2005年12月27日记者采访了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院士邹承鲁。他认为,“媒体对于院士的炒作过于厉害,于是给了一些骗子可乘之机”。在大众开始关注院士群体的同时,很多骗子也开始注意院士群体,并且利用了人们对院士的尊重来牟取不法利益。一方面,这些人从院士身上打主意,另一方面,这些人也从那些向往院士头衔的人身上打主意。

  邹承鲁院士认为,真正的两院院士对此机构评出的所谓“院士”称号是不太在意的。相反,倒是许多追逐名利和想钻空子的人会和这种机构一拍即合,一方愿意出钱、另一方愿意出头衔,于是促成了交易。

  邹承鲁院士告诉记者,院士们只要对这些人提高警惕,某些不是院士的人不要过多追逐功利,相信防止上当受骗并不难。当然他也希望媒体和相关单位能够将打着“院士”幌子的各种行骗行为都公诸于众,能够予以取缔并追究他们的责任。

  当记者于12月27日采访到何祚庥院士时,他非常气愤地表示,自己也曾经受过类似事件的困扰,某些自己完全不知道的团体打着自己的名号招摇撞骗,而如果不是媒体披露的话,自己可能还蒙在鼓里。

  记者追访

  关制钧仍在兜售"院士"

  2005年12月27日下午,记者致电中国管理科学院,以申请院士资格为由暗访负责人“关先生”。他在电话中说道:“我们的学院是管理方面的,涉及18个学部的60多个专业,范围相当广。我们每年有50个院士名额,只要你符合我们网上的标准,对我们进行申报,我们进行两次审核后,就可以考虑评定。一经通过马上颁发院士称号。”

  同时他还标榜:“我们院和中科院、工程院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评定标准都是透明的,标准和程序都是公开的。”记者追问审核期间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时,他反问:“等着呗,还需要做什么工作呀?”

  也许是记者的采访惊动了他们,12月27日向该院打去电话后,该院的网站至今便再也打不开了。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人想走捷径获得光荣和梦想,骗子就永远不会消失。期望天上掉“院士”头衔的人最终可能会被鸟屎砸中,期望集各院院士于一身的人最终可能会被功名所累。被利益和荣誉蒙住双眼,即使院士也会上当。院士和骗子的战争中,院士的明哲保身最终成就骗子的嚣张无度。

  文/冯静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五:特异功能阴魂不散是人是仙真假立现

  新闻回放

  胳膊上长出英文"Good luck"

  2005年8月中旬,《兰州晨报》的记者鲁进峰接到一个奇怪的线索称,一位农妇的皮肤上竟“长”出“花好月圆”、“恭喜发财”的祝福语。

  自称长字的农妇叫胡玉芳,家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好地岔村。2005年8月16日,鲁进峰在胡玉芳家呆了一整天,可是并没有看到长字的现象,他写了一篇《兰州一农妇皮肤上长字,专家疑为特异功能》的报道。

  2005年8月19日到8月21日鲁进峰又对胡玉芳进行了第二次采访。这次他请了皮肤科大夫王国玉一同去了胡玉芳家,并对胡进行了隔离观察。随后又发表了一篇名为《农妇皮肤上长字续:右臂上出现英文》的报道。该报道称,经过28个小时严格监控,胡某右臂上出现了一行清晰的红色英文“good luck”。王国玉对媒体证实,胡玉芳胳膊上的英文单词是“长”出来的,属于一种皮肤变异现象,而不是人为写上去的。

  记者核查

  专家认定胳膊长字系“人工所为”

  2005年12月26日,本报记者特意联系了《兰州晨报》记者鲁进峰。但他表示:“时间过得太久,许多事情不太记得了……”

  此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组刚结束对胡玉芳的跟踪拍摄,回到北京的该节目编导田园告诉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当中,他们并没有拍摄到农妇胳膊上长字,相反,发现了三个巨大的疑点。

  首先,据胡玉芳说,每次她“长”字之前先是大片的红疹,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清晰的文字和图案,而鲁进峰却说,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清晰的英文“Good luck”字迹。

  其次,字是长在胡玉芳的手臂上,检查是十分方便的,但据鲁进峰说,当时发现长字的是胡玉芳的女儿,因为是她为母亲做的检查,而且是当专家提出检查时才被发现的。

  第三,向媒体证实字是“长”出来的王国玉大夫几次都推脱采访,似有难言之隐。

  记者与胡玉芳取得了联系,当记者问她现在是否还在“长“字时,她说:“可能天冷,我就不长字了。”既然连长字的原由都弄不清楚,怎么又跟天气有关呢?据了解,42岁的胡玉芳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没有学过英文,既然声称心里想什么就长什么字,怎么可能会“长”出英文?

  田园说,当时摄制小组将胡玉芳带到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骆志成主任对她进行了检查。经过骆大夫试验鉴定后认为:胡玉芳患有皮肤划痕症,字迹是人工所为。

  专家揭密

  揭密长字秘诀,医生称是典型皮肤过敏

  胡玉芳有特异功能还是在作弊?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杂技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傅起凤。

  傅起凤介绍说:“在我过去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声称具有某种特异功能的人,常常是在趁人不备的时候做了手脚,让人们误以为真的发生了‘奇迹’。”

  傅起凤说:“在手臂上现字的魔术曾经也做过,通常会用些化学药品使字迹显现出来。比方利用酸碱反应,先用碱性的东西在手上写上字,随后再喷上点酸性的东西,字便会显现出来。”科普工作者司马南告诉记者,人的身上是绝对不可能自己长字的。他说:“此事不能够用‘长’这个概念,‘长’是自动生长的意思,没有外力作用,所谓‘长’出字来,其实是人故意划上去的,是有人在上面写了字,从而在皮肤上显现出来,准确地说应该是写上去的。”

  作弊现象呢?司马南解释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调查者确实就不了解情况,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第二种情况是表演者在这个时候掩饰得比较巧妙;第三种情况是调查者本身对这个事情比较相信,遗漏掉了重要的细节,所以没有发现事实的真相。同时,司马南还认为这件事情是有人刻意通过这种方式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胡玉芳听到医生说她身上的字是写上去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激动,记者咨询了心理专家。专家称,不排除这个当事人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的可能,她当时曾强烈要求别人给她划,但随后她又似乎对这个动作一无所知。

  另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专家介绍,人工划痕症病例并不鲜见,症状其实是皮肤受到外力刺激后,血管扩张,引起局部皮肤发生变化,刚刚划完后,皮肤会出现痕迹,3到5分钟,划过的地方可以出现隆起,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水泡,在数小时内会有皮肤潮红的现象。

  回访胡玉芳

  称自己身上天天都在“长字”

  2005年12月27日,记者再一次与胡玉芳取得联系。

  北京科技报:您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胡玉芳:一直长呢,每天都在长,从7月25日开始一直长到现在。

  北京科技报:今天长了吗?

  胡玉芳:今天忙着做事刚回到家,还没有看呢!

  北京科技报:昨天长字了吗?胡玉芳:长了。北京科技报纸:长的是什么字呢?

  胡玉芳:不认识,后面长得多的我们不认识。

  北京科技报:每天一般什么时候长呢?

  胡玉芳:一般晚上9点或11点多。北京科技报纸:长在什么地方呢?

  胡玉芳:除了脸上其他的地方都长过了。

  北京科技报:长字之前有感觉吗?

  胡玉芳:没有什么感觉?反正就是心里烦躁,可能是精神压力的原因吧。

  北京科技报:真是天天都长吗?

  胡玉芳:反正一看它就长,有时烦了就不想看,我不看就不长字。

  记者手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身上会“长”字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所谓特异功能的说法也无法让人信服。胡玉芳生活的村庄经济比较落后,人们文化程度不高,她自己也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因此,她身上所谓“长”出来的字,也都是最常见的吉祥话和励志成语,并且都是简体字。假使在她身上能“长”出《周易》或者是复杂的八级英语词汇,也许真可以称她为“奇妇”了。

  文/吴洣麓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qianlong.com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