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诚信拷问假与盗:美国三成科学家曾作假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1-23

  

  本报综合报道 “伦理与科学是驱动人类文明前进的两个车轮。”这句话是黄禹锡2005年11月24日在辞去“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职务时的反省之辞。但是现实却是包括“伪造、篡改和剽窃”在内的科学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当黄禹锡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从国宝级人物沦落为人所不齿的骗子时,东京大学教授多比良和诚的论文造假事件和挪威癌症专家论文造假事件也逐渐浮出水面。美国一项调查更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科学家在研究中曾出现不端行为。

  科学家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造假达到成功,暴露了人性中的弱点。“假与盗”正在蚕食着人们对于科学的信任。完全杜绝科学造假的确非常困难,但这绝不应该成为对其不闻不问的理由。在呼吁强化科学家伦理道德水平的同时,这一系列“假与盗”问题令人们反思更多的是如何改进体制,减少科学造假事件。

   文字:肖显

  本报综合报道 岁末年初,当国内外报道和关注科技的媒体都在盘点年度突飞猛进的科技新进展时,接连发生的科研造假事件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分享科技成功的心情。

  短短几个星期之内,黄禹锡这位国宝级人物就沦落为人所不齿的骗子。“除了克隆狗其他都是假的”这个结论再次提醒人们科学打假的迫切性。而在全球目光都在投向黄禹锡的时候,日本和挪威也相继爆出论文造假事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多比良和诚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等权威学术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多篇利用RNA人为抑制基因作用的论文,一度引来科学界关注。2005年4月,日本RNA学会认为他的多篇论文有“水分”。2005年9月,调查委员会要求多比良教授再现论文中所提到的实验,但他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部分实验。而在14日,挪威综合癌症中心官员斯坦·瓦莱尔承认,2005年10月出版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该中心一名研究人员关于治疗口腔癌的论文,当中列举的数据纯属编造。他说:“他根本没有使用这两个数据库,而是自己编造了数据。”

  美国遭造假冲击

  就算审查体制最完备的美国也无法躲过“假与盗”的冲击。近几年来,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造假次数持续呈上升趋势。2004年,美国遭到举报后披露的科研造假案达到274起,比2003年增长50%,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根据美国社会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员承认在过去三年中有过不端科学行为。布赖恩-马丁森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健康伴侣”研究基金会的社会科学家,他和同事通过邮件的方式对接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几千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匿名调查。

  3247位在职业生涯早期和中期的科学家对这项调查作出了答复,其中不到1.5%的人承认曾经有弄虚作假或者剽窃行为,这是调查表所列清单中最严重的不端行为;但是,15.5%的人说为了应付来自基金组织的压力,他们曾更改过实验计划、实验方法甚至研究结果;12.5%的人承认他们滥用了“别人”的错误研究数据;7.6%的人则表示他们曾在临床实验过程中忽略次要研究规则。

  物理领域也出现造假

  过去,物理研究领域一直都远离科研打假。其重要原因是物理研究人员的工作常常涉及精确的测量,而这些测量必须能相当快地和方便地重复进行,这意味着如果有人伪造篡改数据,其行为能被他人很快察觉。然而,这块净土近年也被无情地抹上了一笔重重的黑墨。2002年,美国新泽西发光技术贝尔实验室的亨德里克·舍恩被揭发:他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至少在16篇论文中存在伪造行为。舍恩从1998年进入贝尔实验室起,短短3年时间先后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80多篇,不少人认为他是诺贝尔奖的未来人选。舍恩声称研制出了分子晶体管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但随后证明这些成果是捏造出来的。

  2005年则爆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35岁的副教授帕里耶斯案。帕里耶斯200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先后在《科学》、《自然遗传学》等著名刊物发表过10多篇论文,被誉为免疫学领域的世界级“神童”。由于承认自己在多份文献、拨款申请和一份研究报告中伪造研究数据,2005年10月他被学院开除。

    美国科学打假有三招

  为了将欺诈性研究论文挡在门外,美国的一些科学类杂志建立了三重安全防卫体系:同行评议;论文审查制;重复实验。

  打假始自1981年

  没有资料显示造假何时登陆于科学研究领地,但公开的科学研究打假第一人,也许应属于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弗里-福莱尔博士。

  1981年,福莱尔应其博士后导师的请求,对耶鲁大学菲利普-费利格手下做博士后研究的维嘉伊-索曼抄袭他人研究结果一事进行调查,最终发现了索曼有严重的造假行为。

  也正是那一年,科学不端行为在美国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下属的调查小组委员会也首次就不断出现的科学不端行为举行了听证会。

  1989年,美国生物医学领域成立了隶属政府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的研究诚实办公室(ORI)。虽然科研打假在过去20年中从未停止过,但它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例如,调查科研造假往往需要其他研究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如果有研究人员参与案件调查,他们平均投入时间达9个月,而这毫无疑问将影响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

  随着科学不端行为的日益泛滥,预算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在2004年,研究诚实办公室共接到274宗科学造假举报,但是能够完成调查的仅仅23宗。

  科学家自律最重要?

  此外,在对付科学不端行为的问题上,美国科学界一直存在着由政府监管还是科学家自律的争议。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科学界具有自我管制机制论认为,由于实验结果的可检验性、同行专家的严格审查,因而科学研究往往受到比任何其他领域“无法比拟的严格管制”。

  2002年,美国多个科学学会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和美国医学联合会的领导下,曾经抗议政府部门收集不端科学行为数据的计划。这些学会声称:对不端行为的监督是科学家们自己的责任。

   [大洋网]

 

相关报道

编造数据 自埋自挖化石 他们是吹出来的科学家

    科学本不允许半点虚假,然而,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多达三成的美国科学家都承认他们曾经有过程度不一的弄虚作假。在世界范围内,学术造假的丑闻也屡见不鲜,究其造假原因,多为名利二字。

    学术“金童”杜撰论文

    美国年轻科学家范·帕里耶斯曾被认为是免疫学领域的世界级“金童”。自200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范·帕里耶斯已在《科学》、《自然遗传学》、《全国科学院学报》等最高级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涉及分子免疫学、RNA(核糖核酸)干扰技术等前沿领域。其同事们称,他总是能最快出成果。

    但这个“金童”的神话开始破灭。2004年8月,有人向校方检举,帕里耶斯涉嫌进行“学术不当行为”。2005年10月28日,他突然成为《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著名媒体的“焦点人物”。据报道,范·帕里耶斯1998年和1999年在《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过3篇论文,人们发现这些文章中的数据和图片有很多雷同之处,只是略作修改就被当作重要理论支撑。

    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帕里耶斯终于承认,自己编造和修改了数据,并杜撰合作者姓名。此言一出,麻理工校方随即将其开除。

    “未来诺奖得主”捏造实验数据

    年仅32岁的舍恩博士自从1998年加盟贝尔实验室后,在《科学》、《自然》等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在一些同行看来,舍恩获诺贝尔奖似乎是迟早的事。然而就在舍恩春风得意之时,贝尔实验室聘请的专家小组公布了一份长达127页的报告称,有确凿证据表明,舍恩至少在17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

    其实,不少科学家认为,凭借舍恩的个人能力和贝尔实验室提供的研究环境,踏踏实实地搞研究未必出不了重大成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科学家铤而走险呢?

    有科学家推测,舍恩心中大概有一个如意算盘:在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近期内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大成果,如果他率先宣称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果,科学界就会误以为其他科学家不过是重复了舍恩的工作。若果真如此,毁掉舍恩的可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浮躁习气。

    接到调查报告的当天,贝尔实验室解雇了舍恩。这是贝尔实验室77年历史上第一起科研不正当行为,有科学家干脆将这起丑闻比作科学界的安然事件。

    超重元素“得而复失”

    也许人们还记得,1999年世界重大科技新闻中有一条属于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因发现了两种新的超重化学元素———118号和116号元素而备受瞩目。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德国、日本的科研人员,甚至伯克利实验室在重复118号元素的实验时均未成功。

    调查小组重新分析原始数据后,发现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与超重元素衰变相伴产生的大量α粒子,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科研人员中唯一有权接触原始数据的科学家尼诺夫很快被解雇。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是无辜的,他在写给实验室终审委员会的信中否认自己故意作假。有科学家指出,伯克利实验室之所以急于宣布发现了118号元素,是因为怕俄罗斯同行走在自己的前列。

    外科专家编造病人

    在其结婚12周年纪念日的那天晚上,美国布里格姆妇科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知名外科专家安德鲁·弗里德曼博士非但没有一点喜悦,反而十分害怕———他的老板马上就要查出他隐藏了几年的秘密了。

    在那之前的3年里面,弗里德曼通过制造假数据,搞出了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然后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期刊上,借此获得各种荣誉与美名。

    而在那一天,弗里德曼接到老板通知,被要求解释一下他的部门档案里出现的可疑数据,他傻眼了。

    事后,后悔莫及的弗里德曼坦白道:“我曾经悄悄走进医学记录室,把病人的永久病历都改了,用来支持我的研究,还编造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病人。”

    化石年龄掺水分

    当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人类学家、著名考古教授雷诺·普罗茨向全世界宣布,汉堡附近泥炭沼泽中发现的一个古人类头盖骨碎片历史超过36000年时,全球考古学界为之震动,认为这一发现将填补欧洲穴居人和现代人之间重要的缺失环节。但当那个“36000年高龄”的头盖骨被送往英国牛津大学进行检测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头盖骨的历史“缩水”成了7500年,而那时欧洲穴居人早已灭绝。

    接下来的调查更让科学家们震惊,普罗茨负责测定的其它古人类头盖骨年份也全是错的,譬如一个被他宣称有“21300岁”的头盖骨只有3300多年历史;而另一个他声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400年的头盖骨,只有250多年历史。

    一位考古学家无奈地说:“由于普罗茨以前捏造的发现,发生在4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人类发展史必须彻底重写。”

    骗取巨额研究资金

    2005年7月18日,曾经名噪一时的埃里克·珀尔曼在联邦法庭上被判入狱五年,罪名是借任佛蒙特州大学医学院教授之便,伪造研究数据,非法获得联邦拨款54.2万美元。

    从1992年到2000年,连续9年珀尔曼一直在伪造各种研究数据,然后在有关更年期、老龄化和激素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从联邦政府骗取了巨额科研资金,却一直没有被怀疑或发现。

    2001年,珀尔曼终于遇到坎了,他遭到了联邦调查员的怀疑和调查。联邦政府确认了这样一个道貌岸然的科学骗子和学术蛀虫之后,马上下了“驱逐令”,规定珀尔曼以后不能从联邦政府拿一分钱的科研资金。

    “石器之神”自埋化石自己挖

    日本的考古学家藤村新一从1972年就开始参与考古挖掘,他在日本各地参与过的遗迹发掘共达184处。由于他每次发掘都有“重大发现”,因此被称为“石器之神”。藤村新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地处日本东北宫城县筑馆町的上高森遗址,藤村在那里发现了号称70万年前的旧石器。这些“旧石器”的出现也被作为重要史料收进1998年以后出版的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

    但就在2000年11月,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在头版刊出了让国民瞠目结舌的系列图片:“石器之神”藤村正从一只塑料袋内拿出所谓“旧石器”埋进上高森考古遗址。藤村自埋自挖式的“考古”行动终于被揭穿了。

    经过3年多的调查,日本考古协会特别委员会作出的报告称,由藤村新一参与的162处旧石器遗迹挖掘属捏造。特别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书指出,“藤村从最初参与对遗迹的调查就抱有造假的动机”,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名誉”。

     [新闻晚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qianlong.com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