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青年科学家之死谁之过 拷问当前科研评价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3-25

 

科技时代_青年科学家之死谁之过 拷问当前科研评价
茅广军的照片被家人一一保存

  -文/本报记者 杨猛 吴洣麓 马佳 -摄影/本报记者 曲立岩

  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反思中国青年科学家自杀》为题,报道了近期发生在中国科学界的几个自杀案例,并提出问题“中国科学界是否给年轻科学家太多的压力?”是什么样的压力让他们承受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希望之星纵身一跃告别人世

  3月15日,记者来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28号家属楼,这里是《科学》杂志报道中介绍的自杀者茅广军的寓所。茅广军64岁的妈妈黄夏仁告诉记者,“昨天(14日),正是儿子茅广军离去半年的日子”。说完,老泪纵横。

  去年9月14日,刚刚调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久的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茅广军,从28号家属楼4楼家中卧室的窗口纵身跃下,结束了36岁的生命。

  《科学》杂志介绍茅广军“天生就注定做科学家”。“聪明,刻苦,好学”是茅广军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一致评价。他不长的人生履历写满了优秀:1989年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先后攻读了南开大学物理系研究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后来又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取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洪堡研究员和日本原子能研究所STA研究员。

  当时年轻的茅广军已经和国际上一流的核物理专家合作写文章。法兰克福重离子碰撞研究中心的所长W.Greiner1997年来到北京时,曾经对茅广军的博士生导师卓益忠说:“你们送的学生如果都和茅广军一样棒就好了”。

  茅广军的博士后导师赵恩广说:“茅广军是个头脑非常清楚的人,他能够很好地将自己做过的事情,什么清楚什么不清楚的界限划分开来,很多人对这个界限总是划分不清楚。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科学家。做研究工作没有什么大的缺点。”

  2001年,春风得意的茅广军回到国内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聘为正研究员,没想到此后的人生轨迹却迅速下滑。

  改变了人生轨迹的考评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张宗烨院士看了W·Greiner和卓益忠写的推荐信后,对茅广军很认可,还推荐他入选“百人计划”。但是在评估的时候,考虑到茅广军还达不到学术带头人的要求,因此研究所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团聘用茅广军为全职教授,并签了3年的合同。

  “32岁能被高能所聘为研究员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了,但是茅广军对落选百人计划十分介怀。”卓益忠回忆,好强的茅广军曾向他表示过“有些人成绩不如自己,自己没有当选‘百人计划’感觉很失败”。

  “百人计划”是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推出的引进海外归国杰出人员的一项计划,每年引进海外归国学者100名。这个计划不仅向引进的归国人员提供初始资金,还包括住房等待遇,甚至可能待遇高于一些老科学家。

  家庭的突然变故也对茅广军产生了负面影响。茅广军的妻子不辞而别,登报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2003年,按照失踪离婚处理。直到茅广军故后,他的父母才知道他的前妻去了英国。在别人眼中“优秀”的茅广军,可能承受了旁人难以想像的压力。

  进入高能物理所之后,茅广军从自己熟悉的核能物理转向了核能天体物理学,这是一个陌生但是很热门的领域。他的师弟告诉记者,茅广军选择这个领域其实是很有眼光的,当时高能所只有茅广军单独对此做研究。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是独立大队,和别的课题交往不多,没有人帮着说话。”

  茅广军有时比较沉默寡言,但是给人总的印象还是开朗的。经历了很多事之后,情绪开始变得低落。“他曾经向我抱怨当时一看书就头疼,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卓益忠说。

  除了婚姻和身体原因,卓益忠分析“这可能跟他的研究方向发生转变有关”。“我曾经告诫过他,在做了这样的转变之后,3到5年之内很难做出突出的成绩。但是他自己对这个新课题非常感兴趣,而且也很有信心。”

  2004年10月,由14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茅广军的工作进行评估。有11名成员当时给了茅广军不合格。“不合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3年中茅广军只在国外杂志发表了1篇论文,其余都发表在中文杂志上。高能所称:“作为理论物理研究人员,其成果主要体现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及其影响(引用率)上。非国际一流刊物上的文章一般不作为主要考虑。”

  茅广军曾经向父母抱怨,2004年自己主要把精力花在写一本美国出版的专著上,但是这本书却被告知不能算考评内容,这让他忿忿不平。

  “一个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本来打算大干一场,却被考评为不合格,而且被解聘,对于从小一帆风顺的茅广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赵恩广说。

  高能所给茅广军一年时间重新找新单位,赵恩广推荐茅广军到北航工作。而因为在高能所工作不满5年,当初在高能所买下的100多平米的“教授房”住了2年后被要求收回。为此,茅广军和所领导发生了争执。原本北航同意以教授的身份接收他,后来发现茅广军在高能所是聘用制研究员,于是决定开始只能聘任他为副教授,要到2005年10月开学后重新进行研究员的考评。这一系列变故,都让茅广军心力交瘁。

  2005年8月11日茅广军退掉房子,改为办理了继续租住高能所的房子2年的租房合同,8月12日,调令开出。但是此时茅广军一直没有去北航报到,茅母说“他心里非常不平衡”。

  茅广军在北航9月1日上班,6日和8日只上了2节课。赵恩广说“后来又通知他一门课不教了,这让茅广军很为难”。9月10日他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研究工具和书籍搬出高能所办公室。9月12日交了钥匙,13日在家里待了一天,14日早上5点,一个起早的高能所员工在28号楼前草坪发现了茅广军的尸体。

  质疑:以文章数量评判学术成绩是否科学

  虽然茅广军面临了很多干扰,但是他的家人和师友多数认为,高能所的考评以及此后的变故,是最终导致事态激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研究所考察中国的研究人员,而在中国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却不算数,这不是有点奇怪吗?”赵恩广说,“根据一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来评判他的工作是不合适的,而且也不能把在海外的发表看得太重,更重要的是看质量而不是数量。”

  首先,科学研究不能保证每年都能出成果,有时可能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成果;第二,科研成果和文章数目是两回事。有一些科研的局部成果,可能意义重大,但是因为不具备完整性,不能作为文章发表也不奇怪。“陈景润一辈子没有写过几篇文章,现在可能早就下岗了。日本诺贝尔化学奖田中一辈子也只写了一篇文章。”

  卓益忠表示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评估系统看重短期成就是“很严重的缺陷”。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科研工作者认为,现在国内学术界“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的风气不可取。数量成了衡量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指标,论文数的多少又与个人的待遇、奖励、经费分配、职称评定密切挂钩。

  由于论文数量的片面导向,有的科学家专门选择容易被SCI收录的论文课题去研究,将同一项研究反复发表或拆分发表,有的弄虚作假,“搭”别的科学家的“车”。茅广军父母说,茅广军自己一个人一个课题,别人都是五六个人一个课题,因此别人的论文可以帮别人互相署名。而茅广军只有一个人,加上研究方向变化,短时间当然不会出更多的文章。

  据介绍,根据SCI的最新统计(2005年10月3日),尽管中国在2000~2004年间发表论文总数为世界第14,引用总数为第8,但平均每篇论文仅被引用3.35次,在146个国家中排名第123,显示中国科学在世界的地位远不如其数量所显示得那么重要。

  高能物理所:“引导青年人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挫折”

  茅广军的事件让他周围的老师朋友意识到在挫折教育、心理承受等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赵恩广也深切感到应当在学术单位建立申诉机制。“当某个考评机构作出考核结论后,当事人应当有向另外的机构提出申诉的权利。”

  3月17日,记者联系采访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高能所以“此时发表意见仍有可能刺激死者父母”为由婉拒采访,但是表示高能所党政联合办公室曾专门为茅广军之死发表声明,可以视为对此事的答复。

  在这份声明中,高能所认为:“学术水平的判断,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与机制是科研机构的立身之本。高能所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认为茅广军不合格,其因素很多,包括工作成绩、现状及其将来计划、学术水平等,其中一条可以定量的是他三年只在国外发表了一篇文章。

  “茅广军在报告中也提到他写了一本书,但书的内容是教科书类型的,并非是他的具有创新内容的研究成果。

  “应该说科研成果的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许多问题无法定量,为了让公众有一个了解,人们经常用文章数目来说明,但事实上远非文章数目那么简单。因此是否合格,只有本领域的专家才能评价和判断。我们认为考核委员会的评价是有说服力的,其结论经得起国内外同行的检验。”

  高能所说,茅广军的离去“只是近年来屡见报道的高学历人才轻生的又一个不幸的事例”,提醒社会要“引导青年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波折,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中国青年科学家为什么感受到很大压力?

  《科学》杂志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科研人员流动是很正常的事,一个职位不适合,可以换另一个职位,不会牵连很多其他事。而在中国,人员处在某一个职位,所牵连的问题很多,比如住房之类的,如果要换地方,像茅广军住房就要牵连在内。但在西方一切都含在报酬之中,不论换到哪里,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西方评上正教授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很多人做到副教授一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像茅广军,他一回国就评上正教授,一旦落下来,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中国的科学家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只能上不能下,这也是个问题。”

  记者采访的一位“百人计划”入选者青年科学家王晋辉承认,一方面是待遇提高了,但是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加。据了解,中科院每三年都会对所有的科研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包括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经费获取等几个方面。王晋辉说:“考核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他说,如果要以量来衡量,主要是看文章发表的数量,但是在生物学领域方面,要做到每月发表一篇文章是不可能的。头三年平均每年发表一篇文章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另一位入选“百人计划”的青年科学家不愿意透露姓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在回国的7年, 发表的30多篇论文, 只有一篇是‘自己’的”。 “如果茅广军真正是不合格的研究人员被解聘,也没有更多可说的。但是如此优秀的研究人员,却因为文章数不够被判不合格,只能说明我们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他忧心忡忡地说:“对于论文数量的过度追求,好像又到了一个‘科技大跃进’的时期。”

  事实上,在茅广军明确离开高能物理所之后不久,他写的文章开始陆续在英国等地的杂志发表出来。

   [北京科技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qianlong.com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qianlong.com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