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14
巴人论评:三峡大坝蓄水 请千万悠着点
三峡大坝眼见就要完工了,开始蓄水要到156米,而后还会逐步涨高到175米高程。对于许多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专家、工程师、工人和工作人员等来讲,以及对于我们这些公民来说,都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谁不爱自家的孩子呢?”高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作为一项事关后世子子孙孙利益的巨大工程,我们又不能不对三峡工程的副作用感到忧虑。三峡蓄水效应诸如在气候方面的影响,在地质方面的影响,在生态方面的影响,在河道淤积方面的影响等等,都已经初步显现了,今年肯定还会进一步加强。
我等既为国民的一份子,虽然连什么狗屁水利专家都算不上,但我还是要说这一份子的话:为了尽量减轻三峡大坝蓄水所带来的副作用,蓄水请千万悠着点!
三峡大坝蓄水决不是一件小事情,而应作为大事件来研究,应当有详尽的技术方案和科学性预期研究结果,甚至,国家环保部门也应当有所觉悟。但是,这方面我们能有所知,从来自正统媒体方面的报道实在少得可怜。
比如说,三峡蓄水应当致使水位上涨发生在白天,而不应当发生在夜晚,这有利于处于淹没地带的野生动物撤离,减少生态灾难。蓄水量不应当一年进行到底,而应当分年次逐年提高,可以每一年上升十米或十五、二十米的量,而不能一年涨到175米,这不仅有利于避免当地生态发生逆冲,而且有利于地质逐步适应水库蓄水水位上涨。
一年内涨高到175米,电是可以迅速发出不少,但是三峡地区复杂的地质是否有什么急速变化,诸如地质应力释放和集中的问题,地质结构总会有自相适应的力学发生过程。就是物质的化学变化,对于不同地质组成的物质也会有不同表现。地上的东西认识尚且困难,地下的构造更是难上难了。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客观再客观,就是客观上的主观往往也要比主观上的客观好得多。口头上、命令上的客观就是主观的客观。
还有,蓄水上涨对气候的影响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气候不产生影响那是骗人的鬼话,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导使气候变化尽可能发生得柔缓一些更好。
此外,蓄水到高程后水体自身会作何变化,也应有细致的监测和预期研究。据我了解,这里个别地方以前就曾经开采过放射性矿藏,三峡蓄水是否会溶出许多有害物质?还有否危害水质的其他被弃矿区存在遗留问题?是否会致使一些病害性的生物短期巨量繁殖?有否导致水生物的急速变异问题?如何抑制?这可能与何时蓄水、蓄多少水都有一定关系。
就简单地从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来考虑,我们也是需要有所备。科学讲的是“理性”,正因为人类讲“理”也才进步到今天的文明阶段。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思而后行,再思可也。”我还是坚持那句话:三峡大坝蓄水,请千万悠着点!
[川巴佬 2006-05-13]
相关报道
温家宝部署三峡工程建设 批准三峡汛后蓄水至156米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12日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听取三峡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审议批准三峡水库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的工作方案,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曾培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自2003年三峡工程全面转入三期建设以来,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三峡大坝即将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始发挥。库区移民安置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水库综合管理得到加强。同时,在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任务依然繁重。
会议强调,200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确保三峡工程建设质量。三峡大坝很快就要接受高位蓄水的考验,其他各项工程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继续加强质量监管,认真落实各项质量保障措施,努力把三峡工程建成国际一流工程。二是切实做好移民稳定工作。要继续把维护移民稳定摆到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移民安置质量,重点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三是大力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和优化库区经济结构,加强库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高度重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库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四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库管理。抓紧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搞好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加强水库周边绿化带建设,改善水库综合管理,确保三峡水库水质优良和安全运行。
会议对做好三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继续做好推进和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关省市要加大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工作力度。二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切实处理好工程建设与运行、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移民搬迁安置与安稳致富、库区发展与水库管理等方面的关系,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和安全运行,确保移民长治久安和库区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管理,严格督查。认真开展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等稽查审计,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领导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调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解决三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峡建委组成人员出席会议,三峡工程建设专家组和稽查检查组有关成员、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企业和湖北省、重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峡右岸电站机组开始安装 将成三峡首批发电机组
新华网宜昌5月13日电(记者江时强、黄豁)三峡右岸首批发电机组26号机定子机座5月11日吊装就位,三峡右岸电站12台发电机组正式进入安装阶段。
三峡电站由左岸、右岸电站两部分构成,分别安装70万千瓦发电机组14台、12台,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已于2005年9月16日提前一年全部投产发电,其中,14号机组国产化率达到71%,9号机组国产化率达到85%,标志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并开展自主创新,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2004年,三峡右岸电站12台70万千瓦机组招标采购,我国企业中标承担8台三峡右岸电站机组的制造任务。此次吊装的定子机座直径22米,共五瓣,单瓣重38吨,是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右岸首台发电机组的第一个大件。据介绍,三峡工程右岸电站26号机组预计到2007年8月全部完成安装,将成为三峡右岸电站首批发电机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三峡库区漂浮物每天监测
新华网武汉5月13日电(记者詹国强)记者日前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获悉,随着长江主汛期的临近,今年三峡库区漂浮物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实行每天定时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巡测,以加强三峡库区漂浮物监测力度。
长江委水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江主汛期到来后,三峡库区水面漂浮物将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三峡库区156米蓄水期间,水面漂浮物将成倍增加,清漂及漂浮物监测工作的难度也将随之增加。水面漂浮物直接影响三峡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和三峡航运,以及库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清漂工作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监测工作意义重大,为全面、及时了解和掌握长江三峡库区水面漂浮物的影响,为库区清漂、水环境保护及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今年长江委水文局在人力和技术设备上加大了投入,进一步提升了监测力度,从今年3月开始组织实施,在三峡库区设点监测、巡测。目前,已对三峡库区干流及主要支流进行了一次水面漂浮物巡测,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据了解,长江委水文局已在整个监测区内设固定监测点10个,每天定时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巡测,主要是对漂浮物组成、数量、来源、分布及运动规律和清漂情况展开监测,监测资料成果定期报送有关单位。
三峡保护与利用规划项目启动 中华鲟或被引景区
中新网5月13日电据新闻晨报报道,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保护与利用规划项目已经开始启动。12日,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南凯透露,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方案已经成功中标,取得三峡工程保护与利用规划的设计资格。夏南凯教授描述了未来三峡大坝的巨幅景观图。据了解,研究人员将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对三峡库区水体的保护,届时,中华鲟也有望被引入大坝区域。
“五线谱”勾勒长江两岸
在江水的两侧,几条不同的景观带轮廓分明。紧挨着江边的是一抹绿色,守护着水库,这是一条树林景观带;第二条是休闲服务带,第三条为步行景观带,人们走在依山傍水的路上,心旷神怡,苍翠的山峦和江水相依相绕,江、树、人、山形成了三峡流畅而动听的“五线谱”。不仅如此,在景观带中,一年四季都会有色彩鲜明的景色。在景区里,人们可以在春时园、夏雨园、秋意园、冬韵园里看到不同季节的美景,十分惬意。
另外,区域内的中心景区坛子岭被设计成一条“鱼”的形状,取名“龙腾鱼跃”,整个坛子岭如同一条欲跃出水面的大鱼,十分形象。在坛子岭内,不仅有“中华鲟”台地园、特色植物园等,还有观景台、艺术观光廊道等设计别致的景物,能让前来观赏的游客大饱眼福。
七条精品路线“一网打尽”
人们今后去三峡游玩,不仅能在水上坐游船、上山攀爬赏景,还能到水下去玩!夏南凯介绍说,未来三峡将推出7条精华旅游路线,其中包括滨江游线、山林探幽游线、山水景观游线、还有水下游线,其中水上游线主要为穿过垂直升船机或五级船闸,贯穿上下游的游线,而水下游线主要为遗产公园博物馆景区的游览。在游览中,人们还将观赏到大坝上纤夫拉船的人物雕像,形象地展现了三峡的历史风俗。
在三峡景区里,还将有一颗瑰丽耀眼的“明珠”,这颗“明珠”不仅是一道特别的景观,还将作为展示中心供游客参观,这颗被称为“时空明珠”的建筑物有望成为三峡景区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治水人物雕塑伫立岸边
三峡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也将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长江的右岸,不仅将建设三峡史话博物馆、遗产公园博物馆,更将把从古至今对治水有贡献的历史人物雕塑立在岸边,如最早的大禹,还包括毛泽东等众多人物。在右岸的绿化带中,将形成一条如同“时光飞梭”的景区,寓意着长江三峡从古到今的变迁。在这里,古代工程与现代建筑在此和谐共处,形成三峡地区特有的景观。
三峡工程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5000万吨燃煤
新华网武汉5月13日电(记者沈翀皮曙初)日前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从生态角度说,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环保工程,作为清洁能源,它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5000万吨燃煤。
谢修发称,水电是最清洁的能源,如果将三峡水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约1万吨,氮氧化合物约37万吨以及大量的工业废物。这对减轻我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环境污染和酸雨等危害有巨大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环保功能还体现在其防洪效用上。长江中下游水灾频繁,这也是对生态的破坏。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高这个地区的防洪标准,保护数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人民的生存空间,具有巨大的环境效应。
谢修发表示,任何一项大型工程,总会给周围环境和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带来影响。但在建设过程中,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还是能将不利影响减到最小。根据目前的监测情况,三峡工程对水质、地质、气候均未带来较大影响。总体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