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0-08
互联网与数码相机功臣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裔科学家高锟、美国科学家博伊尔和史密斯(从左到右)的照片。
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报道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三名科学家将受邀参加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仪式。
网络用户都应感谢高锟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今天文字、音乐、图片和影像在一眨眼间传遍全球”,高锟功不可没。
高锟1987年至1996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现就职于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并担任ITX服务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持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现常居中国香港。
CCD发明者分享500万
博伊尔和史密斯以“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分享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一半奖金。
评委会赞扬博伊尔与史密斯1969年第一次成功地发明了数字成像技术,工作于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他们设计了一种影像传感器,可以将光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像素,为摄影技术带来“革命化”变革。
“没有CCD,数码相机的发展将更为缓慢。没有CCD,我们就不会看到‘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令人诧异的图片,也不会看到我们的邻居火星上的红色沙漠图像。”评委会说。
一名评委还在记者招待会上拨通了博伊尔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85岁高龄的博伊尔表示,能够成为今年的获奖者他非常激动,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
物理学奖是今年公布获奖名单的第二个诺贝尔奖项。诺贝尔科学奖通常颁发给年龄较大的科学家,因为获奖成果都经过了几十年的检验。
【新闻晨报】
华裔科学家“光纤之父”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奖
据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光纤为互联网发展铺路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
随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就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高锟人称“光纤之父”
另一位评委英厄马尔·伦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数码照相机描述了另两位科学家的成就。他说,博伊尔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好似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眼,通过用电子捕获光线来替代以往的胶片成像,摄影技术由此得到彻底革新。此外,这一发明也推动了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在疾病诊断、人体透视及显微外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用途。
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人称“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博伊尔1924年出生于加拿大阿默斯特,史密斯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两人发明CCD图像传感器时均供职于美国贝尔实验室。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今年公布获奖名单的第二个诺贝尔奖项。本年度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将独享或分享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 人物
天上有颗“高锟星”
英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于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他的小学时代在上海度过,童年的高锟就展现出了创造天赋,他成功组装过收音机,还自己制造烟花、灭火筒等。
1948年,高锟随家人迁往香港,后来离开香港大学,去伦敦大学攻读机电专业。1967年,已经成为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首席科学家的高锟取得了博士学位。
当高锟从事纤维光学行业的时候,光脉冲只能在玻璃纤维中行进20米左右。为此,有研究人员认为是光纤上有裂缝或者微小的缺陷,导致光线散射。
高锟则认为,光纤之所以不能将信号传送得更远,不是光纤的过失,而是玻璃的成分不够纯正。为此,他致力于在全世界寻找“没有杂质的玻璃”,为此他不得不忍受一些人的嘲笑。直到1970年,他的设想终于成为现实,第一根千米长的纯净光纤出现了。高锟也因此被尊为“光纤之父”。
1987年,高锟离开英国,回到阔别多年的香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并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一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颜颖颛)
■ 成果解读
“光纤”连通信息时代
两美国科学家的发明使数码相机得到普及
光纤传输量远大于金属线
人们很早就知道,光能够在弯曲的玻璃棒中前进。这并非是光直线传输的特性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光在弯曲的玻璃棒的内表面中发生了多次全反射,看起来好像光在弯曲前进。
1966年,高锟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提出,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高效传输信息。
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多股光纤制成的光缆已经铺遍全球,成为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等的基石。
同样一对线路,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是金属线路的成千上万倍。
有了CCD图像传感器不再费力冲胶片
美国科学家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
CCD图像传感器的发明,实际上是应用爱因斯坦有关光电效应理论的结果,即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能够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科学家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每一个点上因为光照而产生改变的大量电信号采集并且辨别出来。
经过多次试验,博伊尔和史密斯终于解决了上述难题。他们采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将光线照射导致的电信号变化转换成数字信号,使得其高效存储、编辑、传输都成为可能。简单地说,CCD图像传感器就像是胶片一样,有了它,人们就再不用耗时费力地去冲洗胶片了。(新华社)
【新京报】
相关报道
华裔科学家获物理学奖 另有两名美国科学家同获殊荣
据新华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持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博伊尔和史密斯。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厄奎斯特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
随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另一位评委伦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数码照相机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另两位科学家的成就。他说,博伊尔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好似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眼,通过用电子捕获光线来替代以往的胶片成像,摄影技术由此得到彻底革新。此外,这一发明也推动了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在疾病诊断、人体透视及显微外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用途。
■人物
“光纤之父”为中科院外籍院士
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他1933年在中国上海出生。1949年随家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信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中国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他为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在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锟现就职于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并担任ITX服务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持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现常居中国香港。据新华社电
■成果解读
光纤为人类连通信息时代
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转播节目、与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话,这些事情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人们可曾想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华裔科学家高锟发明的“光导纤维”,即“光纤”。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用他的发明为人类连通了信息时代。
人们很早就知道,光能够沿着容器中放出的曲线水流传输,也能够在弯曲的玻璃棒中前进。这并非是光直线传输的特性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光的全反射作用,即在特定条件下,光在弯曲的水流或者玻璃棒的内表面中发生了多次全反射,看起来好像光在弯曲前进。
进入19世纪以来,人类陆续发明了电报、电话等,长距离的信息交换成为可能。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越来越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高速、便捷,同时还要兼具制造成本低廉、信号损失很小的长距离信息传递介质。
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导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
如今,利用多股光纤制作而成的光缆已经铺遍全球,成为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等的基石;光纤在医学上也获得了广泛应用,诸如胃镜等内窥镜可以让医生看见患者体内的情况;光纤系统还在工业上获得大量应用,在各类生产制造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
高锟的发明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长距离传输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此外,光纤还具有重量轻、损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性能可靠等诸多优点。
今天,光纤构成了支撑我们信息社会的环路系统。这种低损耗性的玻璃纤维推动了诸如互联网等全球宽带通信系统的发展。据新华社电
【京华时报】
华裔高锟等3人获物理诺奖
新快报讯 据诺贝尔委员会网站10月6日报道,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高锟(CharlesKao)、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Smith)三人分享。
三人分享千万克朗
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高锟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另外两名获奖者平分另外一半奖金。
高锟1933年11月4日生于中国上海金山,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并为在英国标准通信实验室从事科研。高锟在1964年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6年,他在标准电话实验室与何克汉共同提出光纤可以用作通信媒介。
韦拉德·博伊尔1924年生于加拿大的安默斯特市,现在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乔治·史密斯1930年生于纽约,也是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两人于1969年合作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
两大发明改变世界
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3名得主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光纤之父”高锟发明的光纤电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光纤电缆以玻璃作介质代替铜,使一根头发般细小的光纤,其传输的信息量相等于一条饭桌般粗大的铜“线”。它彻底改变了人类通讯的模式,为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础,使“用一条电话线传送一套电影”的幻想成为现实。
电荷耦合器件(CCD)则是一种用于探测光的硅片,用电荷实现存储和传递电荷信息,比传统的底片更能敏感地探测到光的变化。因此CCD对信息的表达,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固体成像、信息处理和大容量存储器是CCD的三大主要用途。各种线阵、面阵传感器已成功地用于天文、遥感、传真、摄像、照像等领域。
高锟:发明光纤的疯子
自制炸弹
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他父亲是律师,家住在当时的法租界,小学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童年的高锟对化学最感兴趣,他曾经自己制造过灭火筒、烟花和晒相纸。最危险的一次是自制炸弹。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1948年,他们举家迁往香港。高锟先是入读圣约瑟书院,后来曾考入香港大学。高锟立志攻读电机工程,辗转就读了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工程师,因表现出色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同时攻读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1967年毕业。
被讥疯子
1966年,高锟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铜线的大胆设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认为匪夷所思,甚至认为高锟是疯子,神经有问题。但高锟成功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不过,他为寻找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也费尽周折。为此,他遭受到许多嘲笑,说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杂质的玻璃。但高锟说: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都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否则不会成功。
后来,他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使科学界大为震惊。
没有发财
高锟的发明使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迅猛发展,这是他始料不及的。他因此获得了巨大的世界性声誉,被冠以“光纤之父”的称号。高锟成功后几乎每年都获得国际性大奖,但由于专利权是属于所在的英国公司,他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财富。高锟倒是以一种近乎老庄哲学的态度说:“我的发明确有成就,是我的运气,我应该心满意足了。”
喜爱陶艺
高锟离开英国后,1987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退休。他在地球兜了一个圈之后,在香港回归祖国那年回来了,随即成立了一个高科技顾问公司。目前他有五个职务,其中一个是创新科技委员会成员,专门为香港特区政府如何发展高科技出谋划策。他说:“香港给了我机会,我要尽力报答她。”
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锟的最大爱好是打网球和做陶瓷。他认为搞科研的人,往往既辛苦,又寂寞。当一个人静静地抚弄泥瓶,享受泥坯在手中变动着形状,按自己的审美眼光逐步走向完善、走向美,那是“很有治疗作用”的一种享受。
【金羊网-新快报】
上海好男人诺奖新得主
晚报记者 钱钰 张骞 俞陶然 冯兰蔺 报道
昨晚,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华人科学家高锟、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威拉德·博伊尔和美国人乔治·史密斯3人共同获得这一荣耀,以奖励他们在光纤和半导体领域上的开创性研究。
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转播节目、与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话,又或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镜检查,这些事情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人们可曾想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华人科学家高锟发明的“光导纤维”,即“光纤”。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用他的发明为人类连通了信息时代。
童年时最喜欢化学
高锟是继去年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1933年,他在上海出生,住在法租界,祖籍金山县。其祖父高吹万是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爱国诗人。高锟的父亲是位律师,家境还算富裕。年幼时,高家曾聘请家庭教师,教导高锟诵读四书五经。少年时代,他被送去上海世界学校 (即今日的国际学校)读小学,除学习中文外,还学习英文和法文。
高家所住的一栋三层楼房子的三楼,是高锟童年时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曾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途人。此外,少年高锟还曾经制造过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五十年代初,高锟随全家移居到香港,此后考入香港大学,1957年获伦敦大学理学院电机工程学学士学位。 196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
曾被讥讽是“疯子”
1966年,高锟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铜线的大胆设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认为匪夷所思,甚至认为高锟是疯子。但高锟成功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
不过,为寻找那种 “没有杂质的玻璃”,他也费尽周折。为此,他去了许多玻璃工厂,到过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及日本、德国,跟人们讨论玻璃的制法。那段时间,他遭受到许多人的嘲笑,说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杂质的玻璃。但高锟的信心并没有丝毫的动摇。他说: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都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否则不会成功。
再后来,他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使科学界大为震惊。
此后,高锟几乎每年都获得国际性大奖,但由于专利权是属于雇用他的英国公司的,他并没有从中得到很多的财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高辊,以一种近乎老庄哲学的态度说:“我的发明确有成就,是我的运气,我应该心满意足了。 ”
任大学校长治学严谨
1970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电子工程系主任兼电子学教授。1987年10月,高锟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直到1996年正式退休。而在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高锟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他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退休后的高锟仍然担任着多个高科技发展机构的领导职务,是香港政府的智囊人物之一。
在学习上,高锟曾说,“应该学习如何集中,懂一样东西,专心认识,深入思维,不但能够专注于一种学问,亦会拉高对其它知识的认识能力,事事都能看得深入一点。”高锟正是以这样的学习态度来治学的。
高锟的获奖感言昨晚由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杨纲凯转述。高锟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故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他还表示,过去四十年,光纤大大促进了资讯世界的发展及进步,也有赖光纤的出现,这个喜讯已于瞬间传到千里之外。
当晚,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向全体中大师生发表公开信,祝贺前校长高琨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开信表示,中大师生以此辉煌成就为荣,这也是全香港乃至所有华人的喜讯。
每年捐助学生两万港币
1987年的中大学生会会长蔡子强说,高锟是他最敬佩的大学校长,叫人心悦诚服的却是他的胸怀。
蔡子强回忆说,性格内敛的高锟亲切如朋友般跟学生交谈,“以前中大校长讲威严,但高锟校长好不同,谦谦君子很随和。 ”
1993年中大30周年校庆,举办盛大的开放日。蔡子强记得,当天冠盖云集,高锟正要致辞,有学生冲上主礼台,要抢走校长手中的话筒,台上乱作一团。事后,校长步下主礼台,《中大学生报》记者冲上前采访,问校长是否会惩罚学生,高锟一脸诧异,反问:“惩罚?我为什么要惩罚学生? ”事后各方要求中大处分学生,蔡子强后来才知道,自始至终顶住压力,反对处分学生的,就是高锟校长。
“他甚至每年从个人户口中拨出两万元港币,捐助贫困学生。 ”点滴往事,让人看到真正的学者风范,作为大学校长,应如何包容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环境中成长,学会什么是独立思考。高锟说过:“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专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
高锟是光纤之父,却不曾取得光纤技术的专利权。他曾表示:“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技术成果。 ”又说:“我还有什么梦想?有啊!现在光纤成本越来越低,我最希望未来的网络用户能够免费上网。 ”
闲来最爱给家人做晚餐
对光纤的研究是高锟一生最大的成就,他曾经讲过,光纤通讯一千年也不会被其它工具取代,但相信对于高锟来说,更不能被取代的,是他对妻子的爱。高锟爱科学,但更爱太太。早前忙于撰写自己传记的高锟也提过,传记第一个章节,就是写他和太太结婚的情形。
高锟以往接受传媒采访时,一提及太太黄美芸,即满脸笑容,掩不住幸福和满足,只要有机会,即对太太赞不绝口。他曾表示,太太是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每次讲座上用的电脑程式及幻灯片,均是由太太准备和设计, “对我的演讲很有帮助,记得我在1966年宣读论文时的电脑幻灯片,也是太太帮我做的。”
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在美国矽谷工作和生活。全家一起时,高锟最想做的,就是给家人煮一顿丰盛晚餐,他曾说:“我很爱他们,但是很少时间陪他们,所有相聚的时间总会主动当‘阿四’,目的只有一个: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
【新闻晚报】
华裔科学家等三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杨舒怡)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说,当今信息社会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华人科学家高锟发明的光纤以及美国科学家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的数码成像装置“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欧洲中部时间6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科学院公布评选结果。
华人科学家高锟以“涉及光纤传输的突破性成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即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1.8万美元)。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6日晚发布消息称,中大前校长、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著名华裔学者高锟对于获奖深感荣幸和惊喜。高锟的获奖感言当晚由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杨纲凯转述。高锟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故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
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以“发明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一半奖金。
评审委员会6日通知博伊尔这一喜讯。发布会上,评审委员会拨通博伊尔的电话,令在场记者得以远距离采访这名诺贝尔奖得主。谈及获奖感受,博伊尔说:“这真令人激动。不过,这是真的么?”不少记者微笑回答:“是真的。”
“我感觉挺好……不过也有些不好———我还没喝晨间咖啡,”博伊尔告诉大家。
博伊尔在电话里告诉发布会现场记者,从普通人所用数码相机到较为尖端的火星探测器,“所用都是类似镜头。如果没有我们的发明,这完全不可能”。
“哦,我的天啊!……先生,你的名字是?”接到诺贝尔基金会的获奖通知电话,刚从梦中醒来的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史密斯,惊喜而又有些不知所措,“这真是太令人吃惊了!”
诺贝尔基金会网站发布了通知科学家获奖的电话录音。他们拨打的第一个电话吵醒了正在美国新泽西家中酣睡的乔治·史密斯,但朦胧之中,他却错过了这个电话。但很快,电话再度响起。“哦,不,我还不知道我获奖的消息。现在我醒了。这真是太令人吃惊了!”激动之余,史密斯还不忘打听同伴的消息,“博伊尔也获奖了吗?”
每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前都有不少关于获奖者的猜测,今年预测者们眼中的热门人选集中于量子力学领域。
当记者问及今年为何择定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评审委员会解释道,当今信息社会建立在通信基础之上,而光纤传输和图像记录彼此关联,共同“改造我们的生活”。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