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2-12
熊丙奇:严查院士评审泄密事件
□晨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然而,早在11月18日,网上就流传着一份24人的“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中科院新闻处曾表示,网上的名单应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令人诧异的是,这份名单的命中率为100%。更有甚者,11月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的任胜利博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份35人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
网友曾就此进行严密的数学计算:以候选人数作分母,当选人数作分子,以学部为独立单位计算吻合概率,最终得到泄密的P值为100%。
其实,无需计算,能猜中所有35人名单的,肯定是“神”不是“人”。办事严谨的中科院,本应在11月18日网上流传24人名单时,即启动调查程序,更应在11月21日网上流传35人大名单时,商议怎样应对严重的泄密事件,并评估这次评审的公正性。可是,中科院却对此视而不见。这就让人纳闷,中科院院长不是曾表示,院士选举是严肃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过程公开,才能使结果公正吗?而且,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中科院还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等文件,严禁院士向候选人、亲友、同事以及与增选工作无关人员谈论和泄露评审、选举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表决等情况。现在发生疑似泄密事件,就应当依据守则与规范进行处理。
院士增选结果名单如果泄密,至少表明院士评审中存在三方面问题:最轻微的是,院士违法保密守则,提前向当选候选人发布喜讯;稍微严重的是,院士在讨论、评价、表决投票时,并不独立,受到外界干扰;更严重的是,院士在评审中,大搞公关与交易,最终帮助某人成功当选,于是邀功。究竟是哪种情况,当由有关机构介入查实。
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关乎院士评审的公平公正以及中国科学院和院士们的声誉。再者,院士津贴来自纳税人,应该向公众交代清楚。
事实上,一直以来,院士评审中就存在着公关行为。前不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就说,在院士评审中,确实有人到处“跑”,不是一个两个。这已经让公众对院士是否应继续存在产生强烈怀疑,要求取消院士制度或者建立院士退出机制。
是生还是死?我国院士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真正要改革的关头。从短期看,要让院士制度继续维系下去,必须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接受公众监督,处理评审中的权钱交易,处理有学术不端的院士。而从长远看,有必要彻底改革院士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院士仅仅作为一种学术声誉,与具体的待遇(申请课题、基金的优待;具体的工资、福利、住房待遇;不退休的特殊规定等)完全脱钩。如此,才能让院士评选回归本质,救赎岌岌可危的学术声誉。
[新闻晨报]
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提前泄密
北京消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1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的不完全名单。在这份广泛流传的名单中,增选院士为24人。
11月18日,《东方早报》报道,中科院新闻处就网上流传的“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表示,真正的名单将于下月公布,网上的名单应该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
11月2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的任胜利博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份详尽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共35人。
12月4日,中科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
网络版第一份名单的24人,全部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35人之列。网络版第二份名单的35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唯一细小的差别是,排序不同,官方结果以姓氏笔画为序。
看来,网络发帖者的确“很强大”,“猜测和推断”竟这般准确无误。小道消息“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结果命中10环。
“愤怒!”一位负责平面媒体科学版的编辑找不出第二个词,形容当时看到官方名单的心情。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届不超过60人,增选程序分推荐、资格审查、学部评审和院士选举4个阶段。如此程序不可谓不合理,章程不可谓不严密。
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中科院为院士增选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等文件,严禁院士向候选人、亲友、同事以及与增选工作无关人员谈论和泄露评审、选举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表决等情况。
但今年各种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且至今无一个部门,或一个相关人士作出解释和道歉。
没办法,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能作出种种猜测:
猜测一,往好处想,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泄密事件。新院士增选完成在11月21日前,有人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把名单透露出去了。
猜测二,往深处想,如果没等正式公布,就泄露了消息,说明评审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走后门”,这样就毫无公正和公信可言,也许背后有不为人知的一些内幕。
猜测三,为什么“网络完全版”与“官方版”有细微差别,很大的可能是:“网络完全版”按得票排序,而“官方版”按姓氏笔画排序。
猜测四,秘密在哪个阶段泄出?“内鬼”是院士,还是行政工作人员?
猜测五……
猜测六……
(从玉华)
■手记
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一直表示:院士选举是严肃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过程公开,才能使结果公正。
我们比在任何领域都更渴望见到在科学界的公正选举。我们希望赋予科技塔尖的这群人“最高学术称号”时,每一步都公平公正,不要有种种荒诞社会力量的介入和干扰。伽利略早就说过: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不难想象,当名单最后揭晓的一刻,当选者在那个瞬间喜悦、惊讶的表情,是对一场公正的选举最好的赞赏。“一切都是秘密!”那正是诺贝尔奖长盛不衰的最大秘密之一。
从玉华
[金羊网]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