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拆“诈弹” 怨声哭声抗议声混杂一片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2-12

 

丹麦文本外泄:气候峰会险成陷阱

  “丹麦文本”原件 

  同一个会议,却出现不同的会议文件讨论版本,如果不是谈判文本在会议开幕第一天外泄,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此次秘密协议实际违背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实质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发达国家却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

  □本报记者袁瑛发自哥本哈根

  “丹麦文本”外泄

  一份13页长的草稿,近乎要摧毁了过去17年来人们对于气候变化所作的各种努力。

  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刚刚进入正式谈判的第一天,一个关于“丹麦文本”的说法就开始在会场上流传。

  此后,这一消息迅速蔓延,无论在记者中心、新闻发布会上,人们都在讨论这份所谓的“由丹麦牵头,包括英国和美国一些人士参与起草的”秘密文本。

  哥本哈根市长在大会开幕式上,深切请求大会“达成协议”的话音才刚刚落下,这份天平明显倾向发达国家的草案,就足以让半年前的巴塞罗那“离场事件”重现。而这次选择离场的,可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

  南方周末记者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份文案的完整版本。虽说是一份“草稿”,但其也是至今为止最具“野心”的文案,因为其字里行间只传递出了一个讯号———否定《京都议定书》,推翻“巴厘岛路线图”。

  巴厘岛会议之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仍然分歧严重。

  此份秘密协议如果实现将直接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担过多的责任,而发达国家却逃避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义务。

  发达国家公布的减排目标大体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16%-23%,离发展中国家主张的至少40%差距更远。

  中国曾提议发达国家拿出GDP的0.5%-1%,为较贫困国家提供补贴以遏制二氧化碳排放。由此估算,美国需拿出约700亿-1400亿美元。到2020年为止,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1000亿欧元应对气候变化,其中发达国家应提供220亿到5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而欧盟愿意承担10%到30%的责任。

  而在技术机制上,发展中国家希望以低成本获取发达国家的气候友好型技术,而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则更倾向于信息交流和专家咨询。

  对《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坚持,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哥本哈根公开场合的固定开场白,事实上,它们也是发展中国家至今坚持在气候变化谈判桌上的最重要基石。

  一旦两大协议不复存在,不难想象,哥本哈根谈判会将会面临怎样的前景。

  外泄的文本协议显示,早在今年11月27日就已经拟定好草案。此前,草案只在少数国家中悄悄传阅。

  在这个分为“适应”、“减缓”、“技术”、“资金”、“MRV”等7个部分的草案中,几乎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与《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严重相违背的条款。

  如果这份草案最终通过,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被迫承担减排责任,所有的减排行为应接受“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MRV)的国际核查。与此同时,该草案还规定,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人均排放将不能超过1.44吨,而发达国家人均则可以排放2.67吨。

  提及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的义务时,该文本则含糊地用“快速启动”以及“两倍的投入”等字眼一带而过。

  这些规定,无论对于《公约》还是《京都议定书》,都是极大的背离。“这样一份草案怎么可能在中国和G77那里通过。”路透社的一位记者认为丹麦政府这样的举动有些“不厚道”。

  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对此毫不知情。在南方周末记者拿到的一份供G77和中国集团代表内部讨论的、同样一份名为“哥本哈根协议”的草案中,上述那些“刺眼”的条款均不在其中。

  本周二,丹麦政府先是公开否认了这份文本的存在,仅仅几个小时之后,眼见事态无法控制,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执行秘书德博尔承认了“丹麦文本”的存在,并解释“这只是会前供一些人参考用的非正式文本”。

  这样的解释显然牵强。所有人均在议论:同样一个哥本哈根协议,却出现不同的讨论版本,达成共识的基础在哪里?

  这不禁让人想起两年前,发生在巴厘岛会议上那惊险的一幕:当年的大会主席和秘书处意图在没有中国、印度和77国的情况下召开大会,讨论并意图通过正在磋商的文件。

  这不是不可能。迫切希望达成一个“哥本哈根议定书”的东道国———丹麦政府极有可能会效仿当年印尼的做法。

  被激怒的中国

  “丹麦文本”事件在贝拉中心愈演愈烈时,中国代表团也举行了三天来的头一次中外记者媒体会。

  本周二晚12点,匆匆从谈判现场赶来的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一改往日的温和外交辞令,表情严肃、措辞严厉。“全球人均才两美元,这还不够我的发展中国家的同事在这里买杯咖啡。”提及发达国家承诺的1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苏伟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可能我听力不太好,有些同事可能说的是连买棺材都不够。”借“咖啡”和“棺材”在英文中的谐音,苏伟暗讽了发达国家在提供切实的资金支持上缺乏诚意。

  不等记者继续提问,苏伟接连对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目前提出的减排目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不失时机地对这些国家提出了质疑。“传说美国可能要提出一个相当于2005年到2020年减排17%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且认为这个数字是显著的。”苏伟在评论美国时这样开头。以目前基于2005年水平减排的17%,换算成基于1990年水平的减排,仅仅减少了1%。“我不懂英文,我不知道1%的比例英文字典里是否符合‘显著’的定义。”见证此番长达一个小时“柔中带刚”的演说,现场的外国媒体记者不禁悄悄耳语———“中国被激怒了”。“丹麦文本”带来的激化作用从中国新闻中心迅速在整个会场扩散开来,非洲国家的反应一如既往地直接。

  七十七国集团轮值主席、苏丹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迪·阿平,在12月7日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号召所有非洲国家抵制这份提案。“我们不能承受哥本哈根谈判破裂。不过,我们不能接受一个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不答应的协议。”迪·阿平斩钉截铁地说。

  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着手准备反击。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此前已经表示,“与其让别人提出一个东西来,而且别人已经提出来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提出一个相应的(文案),一旦原来的谈判方案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个备手。”

  下一个“丹麦文本”

  鉴于已经暴露的文本引起的轩然大波,“丹麦文本”已然不可能被摆上未来一周的谈判桌。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美国文本”、“澳大利亚文本”、“欧盟文本”等等被换了一层外衣不会在未来的一个星期内轮番出现。

  美国首席谈判代表乔纳森·潘兴已明确表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的协议有些超前了。”如果如激进的环保组织所言,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才意味着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那么,很多人,可能因此要失望了。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家此前提出的行动计划和针对《京都议定书》的修订草案报告中,“丹麦文本”中那些刺眼的诉求无不散落在这些报告的字里行间。

  事实上,“丹麦文本”更像一个放大镜,将哥本哈根目前的矛盾无数倍地放大在了人们面前。因此,即使没有“丹麦文本”的泄露,从目前大会进展到第三天来看,各国代表团的言行无不在指向一个“无解的死结”。

  12月7日,贝拉中心上演了会场最感人的一幕。来自斐济———一个因为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沉没的太平洋岛国的拉维塔诉说自己的故事时,不由掩面而泣。“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拉维塔哽咽地诉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此时具讽刺意义的一幕出现了:欧盟和美国的谈判代表轮番登上同一个舞台,瑞典环境部长安德里亚斯·卡尔格林强调,“如果没有看到美国和中国拿出更多的行动和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不会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30%。”欧盟此前提出将自己的减排目标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美国首席代表乔纳森则回应说,“全球碳排放有五分之四来自其他国家,如果其他国家不做行动,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目前所做的努力。”不同的措辞,无外乎表达了同一个立场———“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只是不知道,在贝拉中心里上演的这一场场政治制衡游戏之后,拉维塔的孩子是否还有家园可以栖身?

    [南方周末]

中美代表“激战”哥本哈根 小岛国呼救:所有国家都减排

  当地时间9日,来自外交部的中国代表于庆泰针对美国代表指责“中国将成为碳排放未来大国,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拒绝向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的说法,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击道,发达国家应该深刻反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不是做慈善,而是历史责任,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法律义务。

  本报讯 (特派丹麦记者杨传敏)当地时间9日,来自外交部的中国代表于庆泰针对美国代表指责“中国将成为碳排放未来大国,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拒绝向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的说法,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击道,发达国家应该深刻反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不是做慈善,而是历史责任,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法律义务。

  美国开火:中国有钱应对气候变化

  美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托德·斯特恩在9日的大会上向中国“开火”:敦促中国履行自己的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自己的承诺纳入国际气候变化协议,因为排放量“大幅增加的是中国”,称中国必须进行减排。他说,没有中国作出的“真正”的承诺,大会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而英国《金融时报》9日报道,斯特恩在声明中还拒绝向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他说,中国有足够的钱来应对气候变化,美国要把钱送给最需要的国家。他还坚决否认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应为历史上的排放进行补偿。

  中国回击:发达国家应该深刻反省

  对此,当地时间9日下午5时举行的中国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于庆泰首先拒绝了美国代表的要求,并进行了坚决的回击。他说,科学家已经证明,历史上8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的后果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就应该承担历史义务。这个义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率先减排,一个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帮助他们适应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不是有钱人做善事,而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于庆泰表示,发达国家不要老是把目光盯在发展中国家身上,应该深刻反省自己是不是兑现了承诺。他没有指名地说,一些国家不是《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却是《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记者注:比如美国)。《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领域提供援助,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有哪个国家为此道歉。

  外交部:发达国家拿出诚意来

  于庆泰说,发达国家应该言必行、行必果。

  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上,可以看到不少外国记者的身影,他们认为,中美两国的态度是决定此次气候大会能否达成协议的关键。

  另据新华社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在北京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说,资金问题是决定哥本哈根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是发达国家不可推卸的法律义务。

  姜瑜说:“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够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在资金问题上的合理诉求和建议,真正拿出政治诚意,采取切实行动,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推卸、转嫁责任。”

  ■大会直击

  小岛国呼救:温控≤1.5°C

  小岛国联盟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减排

  本报讯 (特派丹麦记者杨传敏)当地时间10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小岛国联盟重申立场:如果全球气温升高2°C将使他们的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他们希望把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不高于1.5°C。但他们声明,这并非意味着和77国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立场分化。

  继前天丹麦文本泄露之后,小岛国联盟的态度成为大会上新的焦点。他们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群体,距离海平面最近,图瓦纳这样的岛国,在海平面继续上升后,将不得不面临举国搬迁的情景。

  9日,小岛国联盟已经在正式会议上提出了这个观点,希望所有国家采取更严厉的减排措施,防止温度上升超过2°C。他们希望能把升温控制在1.5°C。这意味着,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可能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他们希望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形成一个有法律约束效力的文件,防止岛国陷入灭顶之灾。

  包括图瓦纳在内的小岛国联盟,属于发展中国家集团,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诉求,又和印度、中国、77国集团不同。对小岛国联盟的爆发,外媒纷纷评论,称它代表了发展中国家意见的分化。

  在代表大会上,中国和印度代表对控制全球气温升高1.5°C表示了反对意见。

  中国代表于庆泰认为,现在气温还在升高,原因是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行动,在减排、资金、技术领域的种种承诺,和现实差异非常大。他说,在强烈要求发达国家兑现承诺方面,中国和小岛国高度一致,只是在如何促成实现转变方面,具体考虑不同。比如他并不认为,依靠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能够解决问题。

  ■记者观察

  差异的鸿沟

  谈判仍然没有缓和的迹象。哥本哈根城市广场的北极熊,正在北欧的暖冬里,渐渐融化。每天活跃在场外的N GO,每群人中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面孔。你会看到,一个变成树的尼日利亚人边上,站着一个变成北极熊的英国人。他们都在吼,Save us(救救我们)。

  我发现,相比国家和国家,国家和国家的人民之间,沟通似乎更容易一些。在会场,你会有很多机会,碰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我之前从来没有在这么密集的时间里,看到这么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差异、被不同政治制度影响的人群。你可以遇见三种人,一种是国家的谈判代表(party),一种是观察团(observer),还有一种是媒体(press)。辨别这三种人比较容易,不用看他们脖子上挂的标签。如果西装领带的一群人行色匆匆、表情严肃,肯定是代表;如果情绪激昂、面色红润,定是NGO无疑;如果捧着一堆资料或者背一大包,眼神里永远是攫取,定是记者无疑。

  和这三种人聊天,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发现,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别的西方人一样,对中国的认识,大部分集中在两个层次:一种是没有去过中国,他们会问你来自国家媒体还是自由媒体;还有一种群体去过中国,但仅限于去过大城市,比如被参观频率最高的是香港,然后是北京、上海、广州。

  如果只去过北京和上海,对中国的认识,可能会是这样:高楼、大厦,宽阔干净的马路,匆忙但活跃的年轻人,拥有奢侈的购物场所,世界一线品牌,一杯咖啡的价格和世界上其他大城市差不多。我没有去过印度,但我猜测印度的大城市应该和中国差不多,特别是西方人聚集的新德里和软件之都班加罗尔。

  全球化浪潮中,资源总有聚集的效应,首先向大型国家的大型城市聚集,再逐渐辐射到周边地区,最先受益的相邻农村,正在逐渐转变为城市的一部分。如果美国人去过广州,再到周围的珠三角转一圈,他会惊奇地发现,中国已经没有农村了。

  所以我很容易理解,在气候谈判中,为何发达国家代表认为,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应该和别的发展中国家区分对待———我们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大街上奔驰、宝马都满地跑了,你还能不承担义务吗?

  但如果一个西方人只去过北京、上海,或者珠三角,就不能完整地了解中国。如果他们到中国的西南去走走(旅游区除外),感觉可能很不一样。

  欧洲人很难理解,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他们中有的人或许更喜欢大城市丰富的生活选择,但在小镇和农村,生活同样可以很惬意,比如英国和德国的乡村,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部小说的名字——— 远离尘嚣。

  所以我想,一个没有深入过中国的人,很难理解中国代表提出的,中国首先是发展,然后才是自主减排。如果发达国家代表到云南贵州这样的地方走走,能对一个要吃玉米面填肚子的人这样谈吗———你是不是应该考虑,购买我们先进的技术,来帮助发展你的生产,提高你的层次,这样你就可以早一点不吃玉米面了。

  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王后玛丽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穷人没有面包吃,为什么不吃蛋糕呢?用来形容这次气候谈判的僵持,恰如其分。

    [南方都市报] 

哥本哈根大会首日火药味十足 欧盟矛头指向美国

中国网12月8日讯综合外媒12月8日报道,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7日终于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很多人称这次大会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大会首日却火药味十足,欧洲指责美国减排幅度太小,77国集团、岛国联盟等内部也发生摩擦。

《泰晤士报》:欧盟质疑美国减排目标

哥本哈根峰会首日,欧盟就对美国等国提出的最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产生质疑。欧盟认为美国的减排目标太软弱,不足以预防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在峰会首日三方主要势力的争论,为全球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立刻达成减排协议蒙上阴影。

欧盟呼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下周宣布更加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奥巴马将在哥本哈根峰会最后一天到达大会现场。但是美国坚持称,奥巴马总统不久前公布的减排目标已经非常可观,与科学家们的期望相符合。此外,欧盟还要求中国增大减排幅度。

《卫报》:布朗呼吁欧洲国家加大减排幅度

英国首相布朗正推动欧洲领导人承诺更大的减排目标,以促进达成全球协议。布朗说,他希望欧盟能够就到2020年减排30%温室气体的目标,这一数字比欧盟当前提议的多十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欧盟仅表示,如果达成全球性减排目标,欧盟才会考虑减排30%。

布朗说,我们必须让所有国家制定更大幅度的减排目标,仅仅嘴上说减排多少还不够,必须促使欧盟国家行动起来。但增大减排幅度可能引起东欧国家、意大利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激烈反对,这些国家此前表示强烈反对设置大幅减排目标。

《印度时报》:77国集团内部发出不同声音

尽管早已有人预测,193个参加峰会的国家不会产生实质性进展。但早在会议开始之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77国集团,就已经展示出破裂的迹象。77国集团发言人告诉与会代表,发展中国家对抛弃“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很不高兴。然而一些77国集团成员国却在内部会谈中表示,新兴经济体也应该承担一些承诺,并且审查自己的行为。

这种内部摩擦似乎也在43个小岛国组成的岛国联盟中出现,这些岛国最容易受到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他们已经准备在哥本哈根会谈结束时,公布自己草拟的政治宣言。而“金砖四国”将与77国集团共享这份宣言,此举将对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压力。

《华尔街日报》:美环保署报告促新减排目标

美国环保署日前在一份“危害研究报告”中称,温室气体对公众健康和福利有害,这可能会促使美国达成新的减排规章。美国环保署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汽车采取新的排放标准,随后将对发电站、炼油厂、化工厂等“排放大户”实行限制,要求他们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种“危害研究报告”是依据《清洁空气法案》制定的。

环保署负责人利萨-杰克逊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迟来的发现将让2009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美国政府开始寻求应对温室气体污染的挑战,并且开始清洁能源改革。”美国环保署的报告让奥巴马总统参加哥本哈根大会时,有了向其他国家领导人展示的资本,他可以据此设法说服那些领导人,美国正严肃对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并且为此做着努力。

(本文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雪)

中国官员建议将人口问题写进哥本哈根成果文件

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0日报道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10日在哥本哈根建议,将人口问题写进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文件。

赵白鸽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口管理事关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实践表明,通过人口管理等有效措施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均衡发展

赵白鸽说,人口问题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不仅关注人口自身问题,更关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将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她说,中国已经制定了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即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4.5亿人左右;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之后,中国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赵白鸽介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从30年前的5.8下降为目前的1.8,也就说中国在过去30年里少出生了4亿人口。按照目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4.57吨计算,中国如今每年减少18.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所以,中国的人口管理为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赵白鸽认为,气候变化不能仅仅被看作是简单的环境或发展问题,应该更加综合地将人口、健康等问题纳入框架,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赵白鸽说,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必要考虑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她说,根据中国的实践经验,人类的权益和责任必须对等,在强调个人权益的同时,也要强调个人的责任,这样才能做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华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升温 基础四国抛出"北京文本"

  本报综合报道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不断升温。先有“气候门”事件,后有英、美、丹麦等国炮制的“丹麦草案”。近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国草拟的一份联合文件,被各界称为“北京文本”、“中印草案”。

  “北京文本”:主张成立全球气候基金

  当地时间12月10日,法国《世界报》就率先披露了坊间流传的“北京文本”。

  由于当前的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一些国家出于不同目的,纷纷秘密起草新的谈判文本。据传,有的秘密文本甚至可能在哥本哈根谈判的第二个星期才被抛出。

  其中,东道国丹麦牵头、有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起草的秘密谈判文本,12月8日被英国《卫报》披露后,就受到了发展中国家集团和多家环保组织的抨击。舆论普遍认为,这份“丹麦文本”过分偏向发达国家,而不顾及发展中国家的诸多合理权益。

  而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即“基础四国”(这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 SIC)今年11月下旬在北京进行磋商时,也秘密讨论过一份文本。有人称之为“基础四国文本”、“北京文本”,或者“中印草案”。

  根据所披露的“北京文本”草案,全球温度增加不应超过2°C的科学观点得到了认可,但并未将其明确规定为上限。

  “北京文本”继续强调《京都议定书》的作用,并建议为该议定书附件一中提到的发达国家设定2013年-2020年内的强制减排目标。对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则规定其减排承诺应与其他发达国家具有可比性。

  根据这一草案,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自主行动不应接受国际核查;只有那些在获得“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情况下采取的行动,才应接受“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即接受国际核查。

  草案还主张,在《公约》之下形成全球气候基金(G lobal Clim ate Fund),并由全球环境基金(G EF)来负责管理。

  业界解读:是对“丹麦草案”的强烈反应

  《世界报》记者称,“北京文本”草案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但也留有余地,愿意对发达国家作出一定退让。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也告诉笔者,这份文本其实是针对“丹麦草案”,“在谈判程序和策略上做出的一种强烈反应”。

  实际上,“北京文本”的不少内容,也是中国一直公开表明的官方立场,中国代表团也并不讳言“北京文本”的存在。12月7日,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第一天,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分管气候变化事务的副主任解振华在回答笔者提问时说,与其被动地等着让别人提出文本,“我们为什么不能提出一个相应的东西?”

  解振华同时表示,77国集团和中国一直主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下,而不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其他谈判,“基础四国”的那份文本只不过是一个“备手”。 腾讯中广

  中国代表团回应

  不能因个别分歧而错过成功机会

  本报讯 (特派丹麦记者杨传敏)在当地时间10日下午举行的中国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团副团长苏伟表示,中国不回避峰值问题,他也希望中国的排放峰值能早点到来,但立足国情,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排放总量仍然要增加。同时,针对记者关于“北京文本”的提问,他也做出了回答。

  在中国政府代表团的记者会上,有外国记者问及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对流传的“北京文本”的看法。

  这位记者得到的回答是:“你也许会对这个文件有一些意见,但我们总的思想是尽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我们希望在哥本哈根达成全面的、有实质内容、有约束力的协议,但也要有所准备;不能因为个别问题没有形成一致,而错过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的机会。”

  苏伟说,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确实准备了一份“草案”。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对人类将是灾难。希望会议取得一个所有缔约方都能满意的成果。如果这次没有取得成果,将来还可以再谈,但不希望在大会上达成强加给任何一方的协议。

  气候速递

  温家宝17-18日出席哥本哈根会议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1日宣布:应丹麦首相拉斯穆森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12月17日至18日出席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

  温家宝考察气象局

  要求减排温室气体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到中国气象局考察,并对气象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和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二要提高气象服务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为各行各业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优质的服务。三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经济、能源、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和应对工作。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四要加强气象工作法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气象法,建立配套法规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法律意识。要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健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气象交流与合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南方都市报]

温家宝即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助推谈判 解振华被三拒会场外

  中方三点期待:

  ●明确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应当承担的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确保未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承担可比较的减排承诺;

  ●作出有效的机制安排,以确保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

  ●明确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情况下,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适应和减缓行动。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10日就温家宝总理即将出席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表示,温家宝总理与会,将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注入新的推动力。

  王光亚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胡锦涛主席在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和政策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不久前,中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巴厘路线图”谈判取得进展、促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王光亚表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将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出安排,具有重要意义。温家宝总理与会将进一步彰显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姿态,展示中国政府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贡献的决心、信心和政治意愿。

  王光亚强调,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成功的关键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巴厘路线图”授权。

  王光亚表示,温家宝总理将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还将分别会见与会的一些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与会,将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注入新的推动力,对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中方愿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使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花絮

  中国新闻发布厅“爆棚”

  在9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会场上,放眼望去,最拥挤的地方要算是“中国新闻发布厅”了。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设立单独新闻发布厅的国家,因此成为各路记者打探消息的重点。一个原本准备接待50人的房间里,竟然挤进150多人,把房间挤得水泄不通,来晚的记者只能在门外伸长耳朵倾听屋内的讲话声。这个担当重任的新闻发布厅,是会前仅用一天时间紧急设立的。新华

  美国避谈自己大谈中国

  曾经表示要将温室气体纳入管理体系而受到欢迎的美国环境保护署官员,9日来到哥本哈根后却立刻转移话题,不谈美国该如何实际行动,却说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立刻受到了多方针锋相对的回击。

  美环保署署长杰克逊在美国新闻中心发表讲话避谈美国实际减排量化指标,只是空洞地宣称“我们正寻求同全球各方的伙伴一起进行强有力的合作”。而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稍后则赤裸裸地说,中国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是商谈的关键”,并再度表示美国不会加入《京都议定书》。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说,美国应该深入地“自我反省”;巴西首席谈判代表菲格雷多也回应说:“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已明确表示了它们将与全球一道共同努力,但更关键的是每个国家都需要承担它们各自的责任”。新华

  解振华被三拒会场外 中国代表极度不高兴

  外交部回应高官被拒事件,希望气候大会组织方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本报综合报道 由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组织方造成的一些技术问题,中国代表团的一位高级官员入场时三次遭到工作人员的阻拦,中方代表9日在会议上表示强烈不满。外交部发言人10日表示,中方希望会议有关技术问题得到解决。

  中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9日在全体会议上表示,中国一位高级官员三次被拒绝进入会议现场。他强烈谴责这一事件说:“昨天,我很不高兴。今天,我极度不高兴,为什么?在会议第三天,我们的官员被阻止进入会议地点。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事不过三),(意思是)事情发生一次两次可以接受,但到第三次就不能再忍了。”苏伟没有点这名官员姓名。

  据媒体报道,此事主要是组织方组织不力所致。由于一些代表团重要成员的注册证件上没有照片,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三天以来在入场时均遭到工作人员的阻拦。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已经表示了歉意“还没有人告诉我有这样的事情,但是我将确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德布尔说。

  就在一天前,苏伟还曾表达过另外的不满。8日,中国代表团在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召开了面对气候大会中外媒体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这场之后被媒体形容为“充满火药味儿”的发布会上,苏伟逐一点名批评了美欧日三方。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0日回答关于中国高官被拒绝进入哥本哈根会议会场的问题时表示,中方对会议组织和安保方面的压力表示理解,希望会议有关技术问题得到解决。

  “我们理解出席哥本哈根会议的人员比较多,大会方面在人员组织和安保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压力,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技术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和克服。”姜瑜说。 

    新华 中新

    [南方都市报]

七十七集团代表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愤然离席

    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1日电(记者刘晓燕)在10日深夜举行的一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中,七十七国集团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代表卢蒙巴·迪亚平愤然离席,并指责有人恶意破坏这次大会。

    这次会议本来需要1个小时,但会议进行到中途,迪亚平就愤然离开。他在接受丹麦电视二台的采访时并没有过多说明其中的原委,只是说目前谈判“情况不妙”,并指责有人恶意破坏这次谈判。

    迪亚平在此次大会召开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发达国家迄今提出的减排目标太低,而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资金也严重不足。

    在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迪亚平还敦促美国参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并表示如果美国不参与进来,全球无法达成实质性协议。他要求奥巴马总统推动美国重返《京都议定书》。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在同发达国家谈判时,往往以“一个声音讲话”。目前,七十七国集团成员超过130个。

    [新华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