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形象引世界争议 侵权维权得到热切关注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2-28
“中国工人”形象引世界争议
“没有中国工人,中国不能阔步前进;有了中国工人,世界才会感激中国。”当“中国工人”意外当选美国《时代》周刊“第二”年度人物后,西方媒体罕见地流露出对这一特定人群的感激之情。以前被《时代》评为年度人物的多是各国的政治人物或各界名流,甚至“离经叛道”的个人,而这次“中国制造”背后的中国工人“高调”入选,自然引起人们的好奇和议论。《时代》坚持认为,“中国工人”上榜是名至实归,因为他们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贡献“无法估量”。不过,美国一些媒体很快又说中国工人抢了很多国家百姓的饭碗。对于西方对中国工人“忽高忽低”的复杂议论,一位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工人为自己的国家,为世界创造了很多财富,他们付出很多,但得到的回报还不够。
《时代》总编热捧“中国工人”
美国《时代》周刊12月16日揭晓2009年度人物,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本·伯南克排名首位,结果全球有六成网民认为他“根本不配”。而“中国工人”作为榜单中的唯一一个群体荣登亚军位置,引起的却是世界的热议和中国人的意外。《时代》还刊登了4名中国女工的照片,她们是来自深圳的一家光电科技产品企业的女作业员。
按照《时代》的说法,他们选择年度人物的标准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于新闻媒体和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不管这种影响是好是坏。”《时代》总编辑理查德·斯坦格尔近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脱口秀专访时,介绍了年度人物评选特别是“中国工人”获选的过程。斯坦格尔说,编辑们在做这个选题前会咨询所有的记者和撰稿人心目中的人选,并适当考虑前几年的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后才会做出决定,而他本人则拥有“一锤定音”的权力。提到“中国工人”的上榜理由,斯坦格尔说了一大段话来赞扬中国工人的力量。他说:“几乎每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没有中国工人,就没有中国8%的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也会处于最糟糕的境地。所以中国工人是观察中国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角度,这种影响实在是无法估量。”为了配合今年的年度人物报道,《时代》11月份就派报道组到深圳拍照片。
《时代》评选结果出炉后,《华尔街日报》17日的一篇文章称,《时代》把中国工人看成是拯救者,强调了中国工人和“8”这个数字的关系,因为他们在中国“保8”中起了关键作用,并特意做了8张中国工人的特写。不过,也有美国人对《时代》的做法表达了醋意。美国媒体新闻与评论网站Mediaite.com在14日的一篇文章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工人”入选年度人物令人疑惑,另一个庞大的群体twitter族为什么没能入选?甚至还有网民说“中国工人”是《时代》“最糟糕的选择”,他宁可投票给伊朗大选的示威者。
英国《卫报》相关评论说,“中国工人”虽然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正是这样的概念让人们难以忘记中国这个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成功正是来自数以千万计的、草根阶层的中国工人。英国广播公司也表示,中国工人特别是那些背井离乡到沿海地区工厂打工的民工是中国经济成就背后的真正功臣。
“中国工人”形象60年变迁
中国工人在欧美受到如此高的推崇可能还是第一次。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可以找寻到60年来中国工人形象的变化。香港《新晚报》1968年11月刊登过一位澳大利亚人在华访问时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人的感受。给这位澳大利亚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所看到的修路和建桥工人开工前或收工后都会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有很强的“集体成就感”。英国《地理杂志》1969年五月号刊登过一篇评论,对中国工人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时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精神进行描述,讲了潜水工胡宝玲初冬季节潜到“死亡危险线”作业的故事,并议论说“由于有了这样的工人,才使社会主义路线最后胜利获得了保证”。
改革开放期间,《华盛顿邮报》曾在一篇题为“外国投资者的红星”文章中说,“低工资、守纪律的中国工人使外国投资者激动不已”。1988年11月,《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国工人期间,曾谈到大多数美国工人有自己的汽车,当时中国工人很吃惊地说:“相比之下我们有点落后。”
“中国工人”这个字眼这几年在国际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更多一些。《洛杉矶时报》今年8月21日以中国工人开始利用互联网维权来报道中国“无产阶级”的新变化。匈牙利《世界经济报》今年12月4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政府心知肚明”的文章,该刊一位名叫高阿尔·乔鲍的栏目主编结合自己的中国之行说,有很多人羡慕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甚至有人说这是“中国模式”的胜利,但成就背后却有另一番景象。他在桂林看到修高速公路的工人居然还使用手推车,并以此推断“在这个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这是自然的事情”,并说“城市里半数工人没有养老金”。匈牙利当地报纸还报道过中国某地的电脑配件工人每周要工作80个小时,干活时还受到监视,不得四处张望,不得和同事说话。
德国《镜报》2005年曾议论说,“中国经济是全球化的赢家,但中国工人赢得的是什么呢?或者他们只是全球化中失去最多的人?”文章提到“仅在矿业上中国每年就有5000多人死亡”,中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可能只是西方同行的一个零头,工人也越来越经常与“利益饥渴”的老板发生对峙,迫使公司做出让步。《纽约时报》2003年10月曾对鞍山一家韩资企业侵犯中国工人权益事件进行过报道,文章说中国姑娘的辛勤劳动在这家韩资企业换来的是痛苦,不是财富。
背井离乡却“毁誉参半”
中国工人到海外打工、做劳务的数量已达到400万人左右,他们既要忍受思乡之苦,也要防范可能发生的劳资纠纷、绑架、爆炸等各种麻烦甚至不幸。2006年5月15日,法国《解放报》派往非洲加蓬的记者说,8名中国工人住在狭小的带有铁皮屋顶的房子里,为了省钱,他们甚至不领工资花。
而就在美国《时代》把“数以千万计背井离乡的中国工人”选为年度人物并“记上一功”没几天,《纽约时报》12月21日报道说,“在非洲和亚洲,中国劳工出口面临不断增多的轻蔑和暴力”,把关注中国工人的视角从中国国内转向国外。文章说,在一些国家,当地居民指责中国工人偷走了他们的工作,非法居留。而中国公司劳务管理人员则认为,较之当地工人,中国工人技艺更高,更易管理,也并非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总是不舍得花钱,“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中国工人在所工作的国家都普遍获得好评”。
实际上,很多国家民众对中国工人的看法不一致。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58%的俄罗斯人认为,大批中国工人长期在俄工作,必将导致俄当地失业人数增多,26%的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工人对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50%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工人不断增多,有犯罪率上升的潜在危险,29%的人认为,中国工人来俄罗斯只是为了挣钱,并无犯罪之意。在俄远东地区,大多数民众认为,中国工人来俄罗斯有助于弥补俄劳动力的缺口。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教授亚库波夫的父亲曾是马戈尼托戈斯克钢铁厂总工程师,中苏友好时期有很多中国工人在那里工作。亚库波夫常听父亲说,“中国工人干起活来从不知疲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经常超额完成任务,而且恶习很少,不酗酒,不偷懒”。后来因为中苏之间闹矛盾,中国工人只好撤回,很多苏联人都舍不得他们走。俄罗斯画家马卡维耶娃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俄罗斯的中国工人主要是建筑工人。俄罗斯属寒带地区,可是中国工人能在严寒风雪中照常工作,真是令人敬佩。”相比之下,不少俄罗斯工人没有紧迫感,工作起来比较散漫,这是因为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原来的大工业体系崩塌,轻工业尚未健全,工人很难在短期内从心理上适应私营企业的工作模式。
中国工人应得到更多回报
“是中国工人撑起了中国的天空,因此不能只有外国媒体赞扬他们,中国政府应该牢记工人才是经济的支柱。没有他们,中国不能阔步前进;有了他们,世界才会感激中国。”澳大利亚《商业观察家》在《时代》评选“中国工人”为年度人物后做了这样的点评。对于来自世界的复杂议论,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时代》周刊将中国普通工人评为年度人物,这是美国文化多元、包容性强的一种体现。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时代》对中国的工人进行肯定,表达出了一种善意。这种肯定也表明美国人没有忘记他们享受的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是这些非常辛苦、待遇不高的中国工人制造的。何茂春说,中国工人为自己的国家、为世界创造了很多财富,但他们付出多,得到的回报还不够,有些时候在国内也没有被十分尊重,所以很多人对“中国工人”被美国杂志选为年度人物感到“很意外”。
谈到国外对“中国工人”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何茂春说,改革开放前享受国家福利的那批工人已经淡出历史舞台,新的工人阶级指城市受雇的产业工人和来自农村的临时性工人,前者占一小部分,后者占大部分。他们分布在中国各地各种体制的企业里,做的是最辛苦最没有保障的工作,对社会贡献很大。
英国东亚问题学者马丁·雅格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工人”以及“中国制造”这些概念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制造”以及“日本产业工人”一样,代表的是一股新生且源源不断的生产力量。不过,雅格斯也提到,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只有在中国,人们才会了解到来自国有企业的工人和来自农村的民工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他认为,今后中国需要也必定会进一步地提升产业科技水平,让中国工人的形象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向高新科技方向转变,这也会帮助中国更好地树立自己的产业形象。(本报驻美国、英国、俄罗斯、匈牙利记者 温宪 木春山 纪双城 焦东建 李震 本报记者 钟玉华)
[环球时报]
美《时代》周刊缘何让“中国工人”坐上二把交椅?
美国的《时代》周刊12月16日宣布,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选为该杂志2009年年度首席人物,而“中国工人”位居亚军,成为唯一一个“群体人物”。另外,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同时上榜。对此,《时代》周刊带着尊敬的语气评价称:中国经济能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美国《时代》周刊缘何把年度人物的第二把交椅让给“中国工人”?并以极其少见的褒奖语气夸赞“中国工人”,这不能不让我们引以自豪和深思。我们从美国人的评语里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看到了中国最普通的工人的尊严,中国工人的确是了不起的!他们是最能吃苦、最能实干、最能奉献的一个群体。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大潮中,中国工人是一支最靠得住的中流砥柱。
就像《时代》周刊的评价一样,中国经济能顺利实现“保八”,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我们知道我国经济增长顺利实现“保八”,是房地产业的回暖拉动的结果,而房地产业的崛起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建筑工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起来的。汽车工业的贡献也不小,而我们的汽车产业工人也是一个巨大的支撑。钢铁工人、煤炭工人、铁路工人、电力工人等等,各行各业都离不了中国工人。我们的工人阶级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振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当前物欲横流,富翁横出的时代里,人们的眼光往往只盯着那些精英们,那些明星们,那些大腕们,那些最普通、最底层、最知足的工人们,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中国工人是伟大的、可爱的、可敬的。没有工人,我们的国家不会建设的这么美好,我们在享受着现代化的同时,不能忘了有千千万万的工人顶着严寒冒着酷暑在工地里背水泥、砌砖头的中国工人。然而,他们不是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就是蜗居在城市的贫民区,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汗水和心血。就是偶尔被人们提起,不是在通钢打死资方代理人陈国军的事件中,就是在如黑龙江鹤岗新兴媒矿瓦斯爆炸108人罹难事件中。
事实上,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工人。《时代》周刊对“中国工人”的尊重,给我们一个极好的提醒,我们的工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船,精英们只是导航和舵手,工人们才是最核心的发动机,没有他们这艘大船就很难行进。过去是这样,将来仍然是这样,工人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假如现在还可以冠以伟大这个词的话,放在“中国工人”的头顶上应该当之无愧!中国工人有力量!中国工人最可敬!
[刘家山博客]
中国工人:一支伟大的力量
这是来自世界舆论对中国工人群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的一种赞誉。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一群体所置身国度的中国政府带领全体国民共同应对危机所取得成就的一种积极评价
“中国工人”登上《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榜——据悉,“中国工人”成为该杂志2009年年度榜单上的惟一群体人物。
来自《时代》周刊的评价说,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其从1927年开始的“年度人物评选”具有世界影响力。可以说,这是来自世界舆论对中国工人群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的一种赞誉。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一群体所置身国度的中国政府带领全体国民共同应对危机所取得成就的一种积极评价。
而无论是中国工人的自我认知,还是各界的客观评价,中国工人无疑是一支伟大的、出色的、贡献卓著的队伍,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自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国工人,用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动与奉献,一笔笔书写着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挚爱与忠诚,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工人所表现出的奉献祖国、勤劳坚韧、百折不回、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为自己这一群体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向世人证实,中国工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应对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工人的出色表现再一次证明,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深爱着这个拥有60亿人口的地球家园,他们对如何履行自身使命和职责,有着清醒的认识,有着足够的勇气,同时,有着十足的能力与信心。
当金融危机的阵阵寒意从大洋彼岸吹来,2亿多中国工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收入层次,大家自觉地、无言地站在了一起。他们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科学部署和决策,与全国人民手挽手肩并肩,和衷共济,共克时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更加尽职尽责地坚守在各自岗位之上,迅速适应并推进所在行业的调整、企业的转型;他们当中,也有人不得不离开原有岗位,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迈着无畏且自信的脚步,寻找新的生机。他们身上所显示出的中流砥柱风范以及所有的默默付出,将记录在中国应对这场危机的风雨进程之中。
陪伴在这个群体左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和身影——中国工会。去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各级工会迅速开展“共同约定行动”,掀起“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动员起亿万工人投身于应对危机的攻坚战中,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保障了广大工人权益,显示了中国工会勇于担当、应时而动、积极有为的力量和作为。
中国工人,一支伟大的力量。这个群体的生命力,植根于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今天,这块承载着无数前人光荣与梦想的土地,正在迎来日益灿烂的文明之光、进步之光、民主之光和繁荣之光。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工人,将为这块国土更加美好的明天,戮力前行。 作者:刘文宁
[工人日报]
对话亮相《时代》女工:因为普通所以能代表"中国工人"
“中国工人”更需善待
昨日,记者采访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高兴民。
记者:在《时代》杂志2009年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国工人是唯一入选的群体,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高兴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杂志在评语中所说的,中国工人在今年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在完成“保八”任务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工人”入选,也是对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突出贡献的肯定。
记者:《时代》杂志选择了几名在深圳打工的外来打工者作为“中国工人”的代表,为什么是深圳呢?
高兴民:其中一个原因是深圳在劳动者的各项权益保护上,包括薪酬待遇、社会保障等领域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城市,而这个城市近来也因为一些与劳动者相关的事件被放在了聚光灯下,因此,无论是从正面还是负面来讲,这个城市都极具代表性,这个城市在工人的权益保护上可以为我们国家做出更多的探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深圳、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是“中国制造”的代表,而深圳是外来劳务工人数最多的城市,也是发展加工制造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最典型的城市。《时代》着眼于此,无可厚非。
记者:我们可以为“中国工人”做些什么?
高兴民:首先要善待他们,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以人为本”。在我们周围,仍有不少人对“工人”“农民工”有一种歧视的心态,但是工作无分贵贱,更何况他们是经济发展、中国崛起“最可爱的人”,因此,尊重和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整个社会不能忽视他们的诉求和权利。提高薪酬待遇、完善社会保障,这是我们多年的呼吁,但“开胸验肺”、“跳楼讨薪”等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现在的各项法律制度算是齐备,但执行和监督力度还不够,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投入、更人性化的服务。(记者马芳叶明华丁玎)
[南方日报]
相关报道
伯南克当选《时代》年度人物
16日,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揭晓,他就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该杂志认为伯南克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让美国避免陷入更深的经济危机。
“他不善于表达”
《时代》周刊总编辑理查德·斯坦格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全世界今年都在谈论经济,而《时代》周刊的年度话题也是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而“如果没有伯南克的努力,美国的经济状况将变得更加糟糕”。这是伯南克当选的重要原因。
《时代》周刊称伯南克是秃顶且有花白胡须的男人。“他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外表,也不善于表达,没有党派色彩,不过他是理性的,专业的,会双眼疲惫地坐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谈论经济形势。”
现年56岁的伯南克在金融危机期间接替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成为足以左右美国金融政策,控制货币发行的重量级人物。
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授期间,伯南克一直在研究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现象和对策。《时代》周刊称,伯南克研究认为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是因为美联储“按兵不动”,没有增加货币发行促使经济发展所致,因此今年的经济危机在伯南克的掌控之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相对积极。
“中国工人”获肯定
除了将伯南克评为年度人物外,《时代》周刊照例评出了其他国际名人和群体作为候选人。
今年12月初,该刊就公布了年度人物的多位候选者名单,包括苹果电脑CEO史蒂夫·乔布斯以及索马里海盗等。而在15日公布的最新候选名单中,“中国工人”成为入选年度人物候选者的惟一群体。
《时代》周刊称,中国经济发展的功劳要首先归功于工人。“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中国经济就无法快速走出危机,8%的经济增长率也难以取得。”
从1927年以来,《时代》周刊每年都要评选年度人物,选择标准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于新闻媒体和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不管这种影响是好是坏;能够代表本年度最重要的新闻事件,无论这种事件是好是坏。”
(张乐)
[新京报]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