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8-27
中国发现1.6亿年前哺乳动物最早祖先化石(图)
这种小动物身长只有几厘米,大小和一只鼩鼱差不多。
它的前肢结构表明,它经常在树上攀爬,是攀援高手。
这种侏罗纪动物的牙齿具备真哺乳亚纲动物的所有牙齿特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6日消息,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对中国出土的一种大约1.6亿年前的动物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种像鼩鼱一样的动物可能是最早利用胎盘为未出生胎儿提供营养的动物。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一重大发现或将重新定义地球哺乳动物的历史,可能要重新思考地球哺乳动物的最早出现时间。
此次发现的化石可能属于大约1.6亿年前的一种小型动物。这种动物有些像鼩鼱,但根据它的特点可以看出,它与有袋哺乳动物又有明显区别,它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生殖策略。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罗哲西领导实施了这项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之上。《自然》杂志认为,这一发现将这种动物与有袋哺乳动物分别拥有独立进化和生殖策略的时间再前向推进了一步。
化石出土于中国辽宁省境内,辽宁省近年来挖掘出许多惊人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将这一新标本称为“Juramaia sinensis”。化石标本上保留了头骨及软组织的关键特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具侏罗纪化石还保存了一整副完好的牙齿和前脚骨。通过这些身体特征,古生物学家将其列入真哺乳亚纲动物之列,更通俗说法就是有胎盘哺乳动物。与之相对比的动物就是后哺乳下纲动物,包括各种有袋动物,如袋鼠等。
罗哲西博士介绍说,“这种侏罗纪动物的牙齿具备了真哺乳亚纲动物的所有牙齿特征。特别是,真哺乳亚纲动物拥有三颗臼齿,五颗前臼齿。这是与后哺乳下纲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后哺乳下纲动物拥有四颗臼齿,三颗前臼齿。根据牙齿的不同点,我们将它归类于真哺乳亚纲动物。此外,它前肢和腕骨也显示了真哺乳亚纲动物的特点。它们完全没有有袋动物的各种重要特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化石标本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通过遗传学研究明确不同哺乳动物的出现时间。DNA检测结果表明,这种真哺乳亚纲动物的存在时间比此前已知的最古老真哺乳亚纲动物始祖兽的化石要更早一些。始祖兽大约生活于1.25亿年前。如今,90%的哺乳动物(当然包括人类)都是胎生动物。知道了胎生动物与有袋动物分离的时间是理解哺乳动物完整的进化历史的重要基础。
这一发现的另一有趣之一就是化石可以透露出早期胎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它似乎很擅长攀援。罗哲西博士介绍说,“这种动物是一种食虫哺乳动物,重约15到17克,大小和一只鼩鼱差不多。它的前肢结构表明,它是攀援高手。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在树上生活的食虫哺乳动物,靠捕虫为生。”(彬彬)
[新浪网]
中美合作研究中华侏罗兽 白垩纪提前3500万年
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美古生物学家合作开展的关于真兽类哺乳动物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显示,产自中国辽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距今1.6亿年的髫髻山组,已正式命名为中华侏罗兽(新属、新种),含有“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之意。这一代表目前已知最古老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为哺乳动物演化史创造一个新的里程碑,将以前的白垩纪记录提前了3500万年。
北京自然博物馆25日向媒体宣布,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刊物《自然》杂志发表了中美科学家联手完成的上述研究成果。
据介绍,中华侏罗兽的发现为研究今天有胎盘类哺乳动物最古老的祖先类型提供了新的信息。研究分析表明,中华侏罗兽是当今繁盛的所有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曾姑奶或曾祖母。该化石保存长约2.2厘米的不甚完整的头骨、部分头后骨架以及残留的软体组织印痕如毛发等,牙齿特征表明其为食虫类哺乳动物,估计体重为13克。
最重要的是,中华侏罗兽保存完整的前肢和手部骨骼,表明其具有攀爬能力,也表明早期真兽类哺乳动物演化与新的适应有关。真兽类哺乳动物是侏罗纪时期一支新谱系,它们这些适应性特征会帮助其能够在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统治的侏罗纪生态环境中生存下来。侏罗纪大部分哺乳动物仅限于生活在陆地上,而具有爬树和逃到上部空间的能力,可能使真兽类哺乳动物开辟一个新的生态位。
真兽类(有胎盘类)是哺乳动物中十分重要的类群,人类也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了解有胎盘类起源是所有哺乳动物演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2002年,中美研究小组曾在《自然》上发表发现于中国辽宁早白垩世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其被命名为攀援始祖兽,估计地质年代至少早于1.3亿年,而在攀援始祖兽之前,世界上认为最老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是1.15亿年左右产自西伯利亚的零散牙齿。
中华侏罗兽化石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博士于2009年发现,正型标本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收藏。中华侏罗兽中美合作研究团队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袁崇喜博士和北京自然博物馆孟庆金博士,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哲西博士等组成,并得到中、美两国多个科研计划项目及基金联合资助。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