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12-15
日本探测伽马射线暴:或帮助构建万物理论(图)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间最为剧烈的爆炸事件之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来自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现象正让科学家们有机会探究时空的本质。这是最近日本宇宙航天机构所属的伊卡鲁斯探测器对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进行观测之后得到的成果。这些宇宙大爆发发出的光子帮助科学家们限定他们的万物模型——即可以将自然界所有的力囊括其中的大一统理论。
日本的伊卡鲁斯飞船搭载的一台仪器名为“伽马射线暴偏振器”(GAP),借助这台仪器获得的数据,一个日本科学家小组获得了迄今有关伽马射线暴的最精确的测量结果。
日本大阪大学科学家藤间谦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结果为量子论给出了一个基本的限定,这将会是一个梦幻般的理论,它将有望最终统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论。”
量子宇宙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间最为剧烈的爆炸事件之一,其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可能是一些极其剧烈的事件,如恒星的消亡或者中子星之间发生碰撞。藤间谦二和他的研究小组使用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对来自这些伽马射线暴的光子特性进行研究并测量其偏振量,也就是测量其电场相对粒子运动的方向。偏振光的电场会在一道垂直于光子运动方向的轴线上上下震荡。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德雷克·福克斯(Derek Fox)在一份发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大多数电影院中的立体放映系统都会同时放映一部电影的两个版本,它们两者具有不同的偏振量,数值上均和水平方向呈45度,但是两者相互之间呈垂直关系。此时当你带上特制的偏振镜片,你的左眼就只看到针对你左眼的内容,而你的右眼也只能看到针对你右眼放映的内容。”
这项发现将对超弦理论产生影响,该理论认为所有类型的基本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的震动弦的闭合圈,该理论的一大雄心便是统一自然界中所有的力并创设出一个包含宇宙万物的“大一统理论”。现在的物理学呈现近乎割裂的状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适用于描述宏观事物,如引力,而量子力学则可以很好地描述微观世界。而如果这个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它将有望首次将这两大理论统一起来。福克斯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量子宇宙之中,要想描述所有力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必须用到量子力学。最终,我们会创造出类似‘量子引力’这样的理论。”
对称性的破缺
超弦理论学家们认为,如果有证据显示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行为存在某种形式的差异,或者违反它们之间的对称性,这将支持超弦理论。福克斯表示:“只要被证实在任何一项物理过程中这种对称性被打破了,哪怕是在极细微的尺度上,都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目前我们朝向建立大一统理论努力的方向和道路。”
收集观测数据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量子结构都太小了,使用目前地球上具有的探测的手段是无法进行检测的,这就需要用到天基探测手段了。来自伽马射线暴的光子目前为止还尚未被探测到存在任何的偏振性转动。这种旋转将意味着如果时光倒转,粒子和反物质粒子对调,其中就将出现对称性的破缺。而此次日本科学家们使用天基设备对三个伽马射线暴的光子信号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研究,藤间谦二的小组并没有发现这些光子显示偏振性的改变,这暗示至少在1000万分之一的尺度上这种对称是连续的。这是迄今人类对这项揭示自然本质的理论做出的最新限定,它将对后续构建大一统理论的工作产生影响。有关这项研究工作的文章将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强烈的源
伽马射线暴是剧烈的辐射源,其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来自这些爆发的光子可以高能光子束的形式穿越数十亿光年的空间,但是它无法穿过地球的大气层。
伽马射线暴在发生时,其在数秒内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其一生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的总和。其成因可能是中子星或黑洞的形成,或者是两颗中子星的突然合并。福克斯表示:“相比射电或光学波段的光子而言,伽马射线暴的光子能量相对更高一些,这就让它们成为理想的时空量子结构探测器。”他将其称为是“进行这类研究的天然靶源”。
伊卡鲁斯是人类首颗使用太阳帆技术的飞船,于2010年5月发射升空。“伽马射线暴偏振器”安装在探测器尾部,指向深空,避开太阳的干扰。(晨风)
[新浪网]
相关报道
仙女座星系发现微类星体:X射线强度超银河系
十字线显示仙女座星系(M31)中微类星体的位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8日消息,科学家在银河系外首次发现能撕裂恒星的大质量黑洞。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被称为类星体,如今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以外发现了微型的类星体。类星体是超大质量的黑洞,可达太阳质量的数十亿倍,并能在撕裂恒星和吞噬物质的同时,向宇宙中释放超大规模的射线。
新发现的“微类星体”也具有这些特征,但规模较小。科学家称,通过分析恒星被这些黑洞撕裂的过程,将有助于揭开围绕在黑洞周围的诸多谜题。
1994年,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微类星体,其黑洞质量仅为太阳的数倍。当微类星体将伴星的物质吞噬的时候,这些物质会高速旋转形成漩涡盘,并且变得温度极高,足以释放出X射线。这些漩涡盘能产生狭窄的高能粒子喷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外喷射,形成猛烈的射电波。
在此目前,已发现的4个微类星体都位于银河系中。研究负责人,天体物理学家马修·米德尔顿(Matthew Middleton)说:“银河系较为黯淡,使得观察这些微类星体的漩涡盘十分困难。”现在,他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发现的首个银河系之外的微类星体,位于距离地球25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米德尔顿补充说:“在邻近的星系中发现一个微类星体,意味着我们可以找到更多,从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
新发现的微类星体被命名为“XMMU J004243.6+412519”,由XMM牛顿X射线探测器于1月15日观测到。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雨燕空间卫星(Swift)和钱德拉卫星对它进行了超过八周的常规观测。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甚大天线阵和超长基线阵列,以及英国AMI望远镜阵列都参与了对该微类星体的观测。
XMMU J004243.6+412519是一个强度极大的X射线源,甚至比整个银河系的X射线释放强度更大。据米德尔顿介绍,当该微类星体X射线释放强度最大时,能达到太阳总放射值的一百万倍以上。
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争论超强度X射线源是微类星体,还是吞噬速度较慢的大质量黑洞。接下来,研究者将对这个释放强度极大的X射线源作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它的最终身份。此外,天文学家还发现,XMMU J004243.6+412519的辐射量能在短短30分钟内就降低一半。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詹姆斯·米勒-琼斯(James Miller-Jones)说:“这告诉我们,产生辐射的这一区域其实非常小,长度应小于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下一步是在邻近星系中寻找更多类似的X射线源。”米德尔顿补充道。有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网站上。(任天)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