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12-22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近日,英国《自然》杂志根据网站浏览数,选出了最受读者欢迎的十大科学新闻,包括爱因斯坦大脑的独特结构研究、恐龙捕猎手段和ABC猜想证明等。
1. 爱因斯坦的独特大脑结构
爱因斯坦的独特大脑结构
爱因斯坦的独特大脑结构
爱因斯坦的独特大脑结构
爱因斯坦一直被认为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因而其大脑结构一直是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不久之前,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病理学家获得了12张爱因斯坦的大脑图片,并将其与其他85人的大脑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皮层在某些区域非常独特,其沟回和褶皱的发育不同寻常。特别是负责抽象思维的前额叶皮质,要比一般人发达得多,这或许对爱因斯坦思考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帮助良多。科学家还发现大脑右侧的躯体感觉皮质十分独特,其中与左手相关的区域较为发达,这或许与爱因斯坦娴熟的小提琴技艺有关。
2.惰性气体消失之谜
惰性气体消失之谜
氙气是惰性气体中重量排名第二的气体,但几乎已从地球大气层中消失,至于消失原因则成为一大科学谜题。有研究者提出假说,认为这种元素隐藏在冰川、矿物质和地核等处。来自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家认为,钙钛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大约40亿年前,地球还是炽热状态,陨石撞击导致地球失去了大部分的原始大气。科学家认为,氩气和其他惰性气体能储存在钙钛矿中,而大部分氙气则无法融于矿物质中,因而释放到了太空。当地球逐渐冷却之后,氩气和其他惰性气体开始从钙钛矿中释放出来,而钙钛矿中痕量的氙气也只能以痕量级存在于大气中。
3.如何吃掉一头三角龙
如何吃掉一头三角龙
如何吃掉一头三角龙
如何吃掉一头三角龙
如何吃掉一头三角龙
霸王龙和三角龙之间的争斗充满了血腥和暴力。来自美国落基山脉博物馆的科学家对蒙大拿州地狱溪地层的大量三角龙标本进行了研究,确认其中留有的霸王龙齿印。他们发现,没有一副头盖骨有愈合的迹象,表明它们被咬时已经死亡,即是被当做食物吃掉的。而且,一些标本的颈骨边缘存在众多的戳刺和拉扯印记,表明霸王龙在进食的时候,可能会先咬住三角龙的颈部褶边,把头扯下,然后再取食营养丰富的颈部肌肉。有些化石还表明,霸王龙可能喜好撕咬三角龙面部的嫩肉。
4.城市小鸟用烟蒂驱赶寄生虫
城市小鸟用烟蒂驱赶寄生虫
把烟头作为筑巢材料看上去似乎并不健康,但来自墨西哥的研究人员发现,首都墨西哥城的雀鸟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滋生。科学家观察了两种北美常见鸟类的巢穴,发现鸟巢中烟头的数量越多,寄生的螨虫就越少。研究人员称,这是鸟类适应城市环境的有趣例子,在城市以外,一些鸟类会用芳香气味的植物筑巢,可能也具有驱赶寄生虫的作用。当然,科学家也提出,烟蒂中含有致癌物或杀虫剂等,可能会危及雀鸟的健康。
5.树木年轮记录神秘的辐射冲击
树木年轮记录神秘的辐射冲击
科学家通过对树木年轮数据的研究,发现在1200年前,地球曾遭受过一次极其猛烈的高能辐射冲击。辐射冲击可能发生在公元774年至775年,日本的宇宙射线物理学家对这一时期树木年轮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增加非常明显。研究人员推断出当时的大气碳14含量跳跃增长了1.2%,约为正常变动值的20倍。不过,关于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和过程,目前还未有定论。
6.如何使道德罗盘产生混乱
人们有时会受到迷惑而改变对某些道德议题的观点,甚至还会构建出很好的论据,来支持与原有观点相悖的论点。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志愿者需要填写一份两页的问卷,均为有关道德原则的问题。不过这份问卷被做了“手脚”,两个分页的背后都有一个剪贴板。举个例子,若某个问句中有“禁止”的字眼,则当志愿者做完翻页的时候,“禁止”会被替换成“允许”。这样,当志愿者完成问卷时,问题含义已经相反,但答案却无法更改。之后,志愿者会被要求诵读其中三个问题,并解释答题理由。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志愿者没有察觉到问题已经改动,而69%的志愿者则接受了至少一个改动后问题观点。甚至还有53%的志愿者会为至少一个被改变的观点进行辩护。研究者称,这一成果将对未来改进观点调查的方法有所裨益。
7.利用大鼠细胞构建人工水母
利用大鼠细胞构建人工水母
利用有机硅和大鼠的心肌细胞,生物工程专家成功构建出了人造水母。当把这个人造生物放到电流场之中时,它能够收缩、伸展,就像真的水母在游泳一样。虽然在外形和运动方式上,人造水母已经很像水母,但它实际上还是大鼠细胞。当然,这无疑是生物嵌合体技术的一大成就,将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心肌细胞的工作原理,并为新药和心肌泵等提供试验平台。
8.深海发现新种食肉海绵
深海发现新种食肉海绵
来自蒙特利湾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加州北部海域发现了一种新的海绵种类,因其外形酷似竖琴而得名Chondrocladia lyra,意为“竖琴海绵”。竖琴海绵向外伸出的肢体上覆盖着钩刺,用以诱捕小型甲壳类动物,之后它们纤薄的体膜会将猎物包裹起来,然后缓慢地将其消化。科学家认为,竖琴海绵生活在水深3300—3500米左右的海底,它们之所以进化出如此独特的分枝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大接触洋流的表面积,更有利于捕捉猎物。
9.首次探测到暗物质成分
首次探测到暗物质成分
暗物质拥有强大的引力,能使其背后遥远星系发出的光线产生弯曲,因而从地球上的望远镜看去,星系图像会有扭曲。但这种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的现象很难观测到,因为丝状暗物质的质量相对较小。德国慕尼黑大学天文台的科学家探测到了一个巨大的丝状暗物质,长度为18Mpc(百万秒差距,1秒差距约为3.26光年),其方向正好面对地球,因而其大部分质量位于星系和地球之间。研究团队分析了4万个背景星系的光线扭曲,计算出这些丝状暗物质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6.5 × 1013 到9.8 × 1013倍。
10.日本数学家宣称证明ABC猜想
一向有些平静的数学界因为一份500页的证明报告掀起波澜。日本京都大学的数学家望月新一宣称自己解决了数论中最重要的问题——ABC猜想。ABC猜想最先由乔瑟夫·奥斯达利(Joseph Oesterlé)及大卫·马瑟(David Masser)于1985年分别独立提出,一直鲜有科学家敢于尝试证明。虽然不为大多数人熟知,但ABC猜想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很多数论中的未解问题有着重大联系。如果望月新一的证明正确,那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就之一。(任天)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