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3-14
银河系边缘发现“本不该出现”的神秘星团(图)
新发现的星团位于银河系盘面1.6万光年之外,科学家认为其形成原因可能是超新星爆发所致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巴西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边缘形成了一个神秘天体集群,这是一个不太寻常的现象,因为相关理论认为恒星一般形成于靠近星系的中央区域,而不是其旋臂附近。银河系的直径大约在10万光年以上,旋臂可以达到几千光年以上的跨度,新发现的两个神奇恒星集群则位于银河系的“郊区”,科学家将其命名为Camargo 438和Camargo 439。本项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官方新闻稿上。
发现银河系边缘孤独恒星集群的科学家来自巴西联邦大学,位于巴西阿雷格里港,研究人员Denilso Camargo为小组的负责人。该研究小组分析了来自美国宇航局广域红外天文望远镜的数据,对理论上巨分子云集群进行了详细研究,因为科学家认为大型分子云团块能够产生新的恒星。但该理论指出,巨分子云的分布主要位于星系盘内部,至少应该靠近星系的中央区域,如果在外围旋臂上出现类似的物质集群,就显得有些奇怪。
新发现的星团位于银河系盘面1.6万光年之外,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但研究人员Denilso Camargo认为可能由两种因素所致。第一种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烟囱模式”,超新星爆发可能将巨分子云“吹出”银河系内部,也就是说这些分子云起源于银河系中央附近;另一种解释是分子云来自银河系之外,属于星系中“流浪”的物质。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研究发现银河系的边缘其实并不“空虚”,恰恰相反还拥有很多神秘的恒星光,它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入调查的天体。详细的研究论文可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查询。(罗辑/编译)
[参考消息网-腾讯网]
相关报道
一恒星7万年前与太阳擦肩而过 或为太阳系与恒星的最近距离接触
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大约在现代人开始从非洲向欧洲迁徙的同一时间,一颗最新发现的太阳的恒星邻居也恰好在悄悄穿过太阳系的尽头——这也是有证据可查的太阳与另一颗恒星的最近距离的接触。
在可能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的偶尔迸发的火焰的照耀下,这个昏暗的闯入者甚至足以亮到能够被人类的祖先所看到。
这是一颗红矮星,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8%,并环绕另一颗褐矮星伴星运行,后者是一颗由于重量太小而无法维持能够使恒星发光的热核反应的天体。
这颗红矮星于2013年在由美国宇航局(NASA)的广域红外测量探测器(WISE)项目所记录的图像中被发现。它距离地球相当近,大约为6个秒差距(约合19.6光年)。
当注意到这颗昏暗的天体以缓慢的速度掠过天空,但它的径向速度——即其远离观察者的速度——却很快时,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天文学家Eric Mamajek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
这一特征意味着,这颗绰号肖尔茨星(源自发现它的德国天文学家)的低质量恒星正在全速行进远离太阳系。
通过时光倒流追踪这颗恒星及其褐矮星伴星的轨迹,Mamajek的研究小组发现,肖尔茨星曾在约7万年前从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内部掠过,后者蕴涵了大量的彗星,而研究人员断言发生这一切的可能性高达98%。
研究人员计算后认为,这颗恒星曾以83千米每秒钟的速度穿过外太阳系,其距离太阳的范围在0.25个秒差距(约合日地距离的5.2万倍)之内。
相比之下,今天已知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其与太阳的距离是1.3秒差距。
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小组表示,这次相遇是太阳与另一颗恒星已知最近的“擦肩而过”,而后者的速度及距离都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天文学家Adam Burgasser表示:“这一结果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因为预测邻近恒星的近直线运动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计算。”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Scott Tremaine强调,“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因为恒星被预计每隔900万年才有机会接近太阳系外围,而这次相遇居然是在最近发生的。
Mamajek指出,因为肖尔茨星质量很小并且在太阳系外围飞驰而过,因此它对奥尔特云产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Tremaine表示,由这颗恒星向太阳系内部投掷的任何彗星在几十万年内都不会到达地球。但Mamajek说,如果有更大质量的恒星在远古时期穿过奥尔特云,则将会触发更大的彗星雨。这些彗星将猛击太阳系内的行星,并在地球上导致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发生。(赵熙熙)
来源:中国科学报
[人民网]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飞毛腿”恒星
遇到爆炸,想必你会尽力逃得远远的,有些星星也一样。一颗编号为US708的恒星在其伙伴发生大爆炸后,以每秒1200公里的银河系最高速度“逃离”。
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在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US708的奔跑速度到底有多快?参与研究的夏威夷大学的尤金·马尼耶发表声明说:“以此速度,5分钟就可以从地球飞到月亮。”
类似US708这种跑得超快的恒星有一个专门名字叫做超高速星,其速度足以脱离银河系的引力束缚,未来将飞出银河系。
对于超高速星的形成,当前的主流观点是,一个双星系统在路过银河系中心时,被大质量黑洞俘获了一颗,另一颗却“因祸得福”获得加速度而逃离,最终成为超高速星。但黑洞加速机制无法解释US708的形成。
欧洲南方天文台斯特凡·盖尔领导的观测小组利用地面望远镜获得US708的距离、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从而得知,该恒星的空间速度为每秒1200公里,此速度远高于银河系发现的其他超高速星。
与其他超高速星相比,US708还有一个特殊特征:它是一颗快速转动的致密氦星。氦星是大质量恒星失去外层氢后的残骸。
研究人员据此认为,US708原先与一颗大质量白矮星构成双星系统,但白矮星不断从它那里夺走氢,最后因“吃得太撑”发生Ia型超新星爆炸。US708虽然仅剩氦核,却在超新星爆炸时获得了一个很高的速度,最终逃逸到目前的位置。
在这一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小组主要负责理论诠释。早在2009年,该小组就提出了氦双星前身星模型,预言了出身于超新星的超高速氦星的存在。
[人民网-京华时报]
相关链接
科学专题:星云碰撞行将结束的典型天体事件 亮度超太阳一千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