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6-01-18
巴人论评 :科学家发现的最亮超新星ASASSN-15lh可能是高密度球状星系之间的碰撞
我们通过对许多超新星的表现的分析,越来越认可超新星也是一种宇宙碰撞,而不是恒星的自我毁亡。
那么,有人要问了,这是什么性质的宇宙碰撞呢?事实上,我们已经观测到许多星系之间的碰撞,但是,我们对恒星之间的碰撞、恒星和流浪矮恒星的碰撞、矮恒星和死亡恒星的碰撞、矮星系和恒星的碰撞、矮星系和矮星系的碰撞、乃至球状星系和矮星系的碰撞、球状星云和球状星云的碰撞等等都没有明确观测到。这样的碰撞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只是我们研究得太少了。我们认为超新星就是属于这样一类的宇宙碰撞,是非含有大量等离子体云雾的近似恒星类实体或恒星集合实体(矮星系、球状星系等)的宇宙星体之间的碰撞。
在宇宙中两球状星体的碰撞几率非常小,所以我们很难寻觅,当然他们之间的碰撞也非常具有自身特点。因为球状星系缺少等离子体云雾,所以碰撞后发光强度无疑非常高。高密度球状星系中的恒星间距很小,这更容易实现多个恒星相互集中猛烈碰撞。同时,恒星之间参差碰撞后,溅射物又会相互碰撞,它们的反应就非常剧烈,短时间内就会向外辐射大量的能量和射线。
通过分析光谱,研究人员还发现ASASSN-15lh的爆炸特性属于极为罕见的贫氢高光度超新星类别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说明它极其符合许多球状星系中恒星的特点。其次,“ASASSN—15lh达到的最高亮度相当于5700亿个太阳,是整个银河系千亿颗恒星总亮度的20倍左右”,这说明它是数量众多恒星碰撞才可能达到的结果。再者,ASASSN—15lh的宿主星系比银河系还要亮数倍,这说明这颗星在距我们38亿光年的位置上,是一颗高密度恒星聚集发光且星系很少有等离子体云雾吸收光线的环境。我们看矮星系中的超新星非常明亮也是恒星相互发生碰撞这个道理。
此外,两个一大一小的高密度球状星系碰撞,自然是大型球状星系包容小星球状星系,宿主星系的轮廓在碰撞后不会被破坏,但肯定会改变一些恒星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甚至可能连续若干年后流浪恒星还可能碰撞宿主球状星系中的恒星,又出现“超新星”事件。
我们知道,碰撞之后,“烟雾”散尽,原来的猛烈爆发就会逐渐归于平静,表现为超新星的冷却状态,即不再持续猛烈地向宇宙辐射能量和高能粒子。这些过程也非常符合碰撞的特点。不过,在ASASSN-15lh的烟雾散尽后,我们应该看得见那个巨大球状星系的模样基本存在。只是在原来的球状星系中创生了一些个巨大的亮眼,也许正是这个亮眼发射的光线,使我们看那个巨型球状星系的轮廓更清楚一些了。
我们研究发现,超新星是恒星一类星体碰撞的证据,不仅仅是我们能观察到遥远处的“超新星”集中强喷的高能量,而且在距离我们近处的星空中也存在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明显的特征形态,只是我们们没有将之归纳为超新星序列。它们才是我们最能了解到的“超新星”产生的真实状态。好比,遥远处观测到的烛光是一个光点,但邻近处却能观察到烛燃烧时的火焰形态。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可能已经找到恒星爆发和两恒星相撞后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并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一步阐述。
本着抛砖引玉,在这里我们可以先解释一下我所认为的“恒星爆发和两恒星相撞后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研究天文学的都知道,“海山二”位于南天星座船底座中,距离地球约7,500光年,光度是太阳的500万倍,但确实是一颗“超新星”。它的核心是由两大爆发云雾构成的,这就是两个恒星碰撞的形态。假如是一颗恒星爆发,就会从内部分裂开,它的形状就是散射开的。可能会让您有些吃惊,我细致研究发现,天文学家们感到困惑的距离我们大约3800光年的“蝴蝶星云”,也是两大恒星相撞后表现出的形态。也就是说,“蝴蝶星云”是一颗典型的超新星遗迹。应当说,这样形态的星云在宇宙中的数量并不罕见,不过也只能在距离我们较近的星空位置中找到。
在矮星系之间发生碰撞,或者矮星系与球状星系之间发生碰撞,或者球状星系与球状星系之间发生碰撞,它们都是非常容易发生多颗恒星相互发生集中碰撞事件。由于篇幅有限,关于多颗恒星之间(包括行星在内)的碰撞及其表现特征,我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总之,我们的研究证明,“超新星”就是宇宙中少有等离子体云雾星系中的恒星(包括死亡恒星、行星等)之间的碰撞形成的。当然,这个观点将深刻改变“超新星”产生原理的以往流行看法,虽然不敢说迎来“超新星”的新时代,但是肯定会给天文领域造成震动。
【Anbaoe Lee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