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有个“小人”兄弟 地球曾有另一种人类?[评论]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5-14
撰文/Kate Wong [邹先道/译 曾少立/校] 在印尼的一项惊人发现显示:曾有一种全然不同的人类,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身躯矮小但却头脑聪慧的弗洛勒斯人,正在围猎18,000年以前出没于弗洛勒斯雨林中的小型剑齿象(象科表亲)和巨鼠。 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村民们中一直流传说有一种身材矮小、直立行走的动物,他们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吃起来总是不够,说起话来声音细小就像嘀嘀咕咕。这种生物当地人称“依波高高”(ebu gogo),意为“饥不择食的老祖母”。科学家们曾认为,“依波高高”这样的传说充其量也就是猕猴之类的东西引起的以讹传讹而已。但是,在去年10月,却传来了诱人的一种新说法。一支由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组成的考察队,在发掘弗洛勒斯一个山洞时,发现了一副只有“小人国”那样身高的人类遗骸——站立时还不足一米——生活在距今仅约1.3万年以前。 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古人类学界。此前人们认为,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以及亚洲的直立人明显已经灭绝之后,智人在过去的25个千年之中一直独自享有地球,再无任何其他人类相伴。而且,类似如此矮小的人科动物,人们在此之前所知道的也仅仅只有南方古猿的化石(例如著名的Lucy等等),生活在大约300万年以前,那时智人远还没有出现。以前从来没人会认为,和我们这个人种一同生存着的,还会有一种身材矮小、相貌原始的小弗洛勒斯人。也从来没人想到,大脑只不过葡萄柚那么大的这种生物也有可能具有认知能力,与结构上属于现代人的生物不相上下。 奇异的孤岛 这并不是孤岛弗洛勒斯第一次爆出惊异。1998年,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位于Armidale市)的Michael J. Morwood所率领的考古学家们就曾报告,在弗洛勒斯中部的Soa盆地发现了大约84万年以前的粗糙石器。虽然当时并未发现与这些工具相关的人类遗骸,但却意味着已知当时生活在东南亚的唯一人科动物直立人,已经跨越了将弗洛勒斯与爪哇分割开来的茫茫大海。在考察队看来,这些发现表明直立人善于航海,这令人惊讶,因为其他地方的直立人并没有留下多少物质文化遗物,可以说明他们已经具有造船能力。的确,公认的人类最早的造船时间大约为四到六万年以前,那时现代人才来到澳大利亚。(弗洛勒斯早期的其他动物也许是游泳或偶然爬上漂木来到这里的)人类没有那么强健,难以游过如此漫长的路程,不过表示怀疑的人说,人类也有可能是乘着自然的漂浮物到达的。 为了弄清人类是如何占领这个岛屿的,雅加达印度尼西亚考古学中心的Morwood和Radien P. Soejono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巨大的石灰岩洞,该洞名为Liang Bua,位于弗洛勒斯西部。从1970年代起,印度尼西亚考古学家们就一直在那里考察,一有资金,就把发掘工作继续下去,不过只清理完了最上面的堆积层。Morwood和Soejono的目标则是一直挖到基岩,并于2001年开始发掘。很快,考察队就发现了丰富的石器工具,以及一副已经灭绝的小型象科动物的骨架,即小型剑齿象。但是,直到野外发掘的第三个工作期,有人类特征的东西即一颗牙齿才重见天日。Morwood将这颗牙齿的石膏模带回Armidale市给他的同事Peter Brown看。Brown回忆说:“很清楚,这颗前臼齿一般而言很像人类的,但却并非现代人的。”七天之后,Morwood收到消息说印度尼西亚人发现了一副人类骨架,这个澳大利亚人立即搭乘头班飞机飞往雅加达。 智慧的“小矮人” 霍比特人在印尼 所发现的前臼齿虽然已经十分奇特,却并未使得科学家们目睹这副骨架而不惊叹。除了少一只胳膊之外,该骨架相当完整。其骨盆结构表明,这一个体为两足动物,可能是女性,而其牙齿的发育及磨损情况则说明是成年人。但是,其身高却仅相当于一个三岁的现代人;大脑也很小,只相当于已知最小的南方古猿的大脑。此外还有若干其他原始人的特征,包括宽大的骨盆以及长长的股骨颈。然而,除此而外,这副骨架诸多方面看起来都非常眼熟。那细小的牙齿,窄窄的鼻子,颅骨的总体形状,以及头盖骨的厚度等等,无不令人想到人类。 接下来三个月,Brown研究了这具奇特的骨架,将其编号为LB1,小组成员并且亲切地给它取了个昵称“哈比”,即托尔金所著“指环王”中的小矮人。但是如何划分其种属,却并不容易。LB1与早期人科动物如南方古猿等有很多共同特征,这一点使Brown印象尤其深刻。因此,他初步认为,这是一个人类新种,在经过进一步的考虑之后,与人类相似这一点,就证明更具说服力了。由于LB1已有1.8万岁,一般都会很合理地想到,尽管身躯十分矮小,但这应该是智人的骨架。不过,当Brown及其同事考虑到身材矮小的现代人的形态特征时(包括那些正常人如矮人,也包括畸形人如脑垂体侏儒),LB1却与他们任何人似乎都不符。矮人身躯矮小,大脑却很大,这是青春期成长滞后的结果,而此时大脑则已完全发育成形。Brown说,由于基因紊乱而身材矮小、大脑也小的那些人,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但这些在LB1身上却完全见不到,而且这些矮人很少能够长到成年。他同时指出,弗洛勒斯的骨架却不同,有一些古老的特点,这些特点在身材不正常的矮小智人身上从无文献记载。 LB1最像什么,研究者的结论是:微型直立人。在学者们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里,他们把LB1以及那颗单独发现的牙齿和在更古老的堆积层中发现的臂骨认为是某一人科新种的,定名为弗洛勒斯人。他们还认为,这是直立人的后代,由于隔绝在这个弗洛勒斯岛上,独立地进化成为一个矮种,一如小型剑齿象那样。 生物学家早已确认,体型大于兔子的哺乳动物,在孤岛上都会变小,推测可能是因为食物有限而发生的适应反应。这些哺乳动物如此缩小体型并无顾虑,因为这样的环境中很少有天敌。在弗洛勒斯岛上,体型足够大的天敌只有科摩多龙以及体型甚至更大的巨蜥龙。另一方面,体型小于兔子的动物,则倾向于长成“大人国”里的体型,究其原因,也许是较大的身躯在能量方面相对更高效。Liang Bua就提供了有关的证据,例如有种鼠类的个头就有兔子那么大。 但是,首先应该将人科动物矮小化归因于所谓的孤岛生存法则。普遍接受的古代人类学知识告诉我们,面对塑造了其他生物的种种自然选择压力,文化为我们人类提供了某种缓冲余地;例如,我们人类通过生火和穿衣来应付寒冷,而不是进化为满身厚毛。但发现一种侏儒人科动物,则表明在相应外部条件下,人类事实上也可以采取这种不难想到的类似方式,在生存艰难时也会像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一样(将身躯变小)。美国史密斯索尼安研究院的Richard Potts说,面对变化了的资源,人类会这样应对以求生存,类似的线索早在2004年就已发现,当时他的考察队在肯尼亚的Olorgesailie找到了一个直立人相对较小的头盖骨。他说:“缩小体型乃是直立人的生存手段之一。”而在弗洛勒斯发现的人科动物则是这种情况的一个极端例证。 一连串的难解之谜 弗洛勒斯人极小的大脑令人迷惑难解。这些人科动物的大脑如此之小,相对于所报道的他们的能力,绝对称得上令人惊讶。较大的脑容量是人类进化的典型特征。在六到七百万年中,我们的祖先将大脑容积足足扩大了三倍还多,从公认的最早的人科动物撒海尔人的大约360立方厘米,达到现代普通人的很大的平均约1,350立方厘米。考古证据表明,人的行为复杂程度也相应增加了。专家们于是相当肯定,认为较大的脑容量乃是先进文化活动的先决条件。然而,一方面脑袋很小的南方古猿最多只留下了一些很简陋的石器工具(而且有些似乎根本未经过任何加工),另一方面大脑灰质相对也不丰富的弗洛勒斯人,据说却制造出了显然已经具有相当复杂水平的工具,而这种水平在其他地方只与智人有关系。 在Liang Bua发现的众多人工制品都是简单的石片石器,由火山岩和燧石敲打而成,并不比后来的南方古猿以及早期人类的工具更先进。但是,在小型剑齿象的遗骨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更为奇妙的工具,包括精细加工出来的尖状器、宽阔的砍砸器、尖钻,以及可能是用来配上柄当矛用的小型砍砸器。对考察队来说,它们之间的联系表明,弗洛勒斯人经常猎取小型剑齿象。许多小型剑齿象的骸骨都是幼体,因此一个弗洛勒斯人即可能就能对付。但是有些小型剑齿象则是成年个体,体重可达半吨,所以,澳大利亚卧龙冈大学的Richard G Roberts这样推测说:猎取和搬运这样一个大家伙必定是依靠群体的合作行动,一种很可能需要语言的联合行动。 在山洞中发现的有烧焦痕迹的动物骸骨说明,烧煮食物也是弗洛勒斯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要说大脑体积相当有限的这样一种人科动物可能已经掌握了用火,我们不由得有些怀疑。因为一般认为,人类学会用火要到相对更晚的时候,即我们群体认知发展阶段:我们用火最早的明确证据是在20万年以前的欧洲,是拥有较大脑容量的尼安德特人的杰作。 如果弗洛勒斯人的发现者们理解得不错,那么他们的发现就是数十年来古人类学最为重大的发现。因为它不仅意味着,在地理学意义上还有另外一种人类就在“昨天”还和我们的祖先共同生存着,以及意味着我们这个种类比原来想象的要更富有变化能力,而且还对大脑体积与智慧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也许毫不奇怪,对于他们的看法一开始就会存在不同意见。
在岛屿上似乎容易进化出侏儒及巨人,大于兔子的动物会变小,而小于兔子的动物则会变大。这种变化看来是为了适应在那种环境中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做出的反应。小型剑齿象(一种已经灭绝的长鼻目动物)曾多次迁徙到弗洛勒斯岛上,其体型逐渐缩小到水牛那么大。相反,某些鼠类则渐渐长得像兔子一样大。弗洛勒斯人的进化看来也遵循着岛屿法则。人们认为他们乃是直立人侏儒化了的后代,而直立人本身的身材则同现代人相差无几。 “小人国”的传说 自从向《自然》杂志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文章之后,Liang Bua的发掘人员据报道已经发现了另外五六具个体的骨架,其特征全都与弗洛勒斯人相一致。他们都没有LB1完整(在最近的一次发掘中,发现了LB1的长臂)。不过他们的确出土了第二个下颚骨,据他们说在大小和形状上与LB1的相同。这些同样的骨骸将是很关键的,因为这样他们就有了这些小矮人的一个群体(相对于同一个体散落的各部骨骸而言)。这应该能够排除LB1只是一个病人的疑虑。 更多的证据可能来自DNA:英国牛津大学正在分析据认为是弗洛勒斯人的毛发样本,而且这个人科动物的牙齿和骨骸也许含有活性DNA。Roberts说:“热带环境不是长期保存DNA的最佳条件,因此我们并不抱多少希望,但是试试看总没有坏处。” 然而,这些骨骸的未来(以及它们所包含的任何DNA)尚不能确定。在去年11月末左右,印尼爪哇的日惹国立卡查马达大学的Teuku Jacob,虽然并未参与发现和分析工作,却把这具精致的标本从其存放地印度尼西亚考古中心,通过Soejono的协助,运到了他自己的实验室。这位印度尼西亚古人类学系负责人Jacob认为,LB1是个小头畸形患者,据说是他下令将它以及其他的新发现物一起运走,理由是这些发现在研究上尚未见任何描述,以及还须考虑安全保存的问题,但是此举遭到了该中心其他成员的强烈反对。在本文即将付印的时候,考察小组正期待着Jacob按照承诺至迟于今年1月份将遗骨运返雅加达,不过,此人一向以限制人们以科研目的接触化石而出名,因而学者们预料,这些遗骨就此或将永远与科研无缘。 但是,人们还将继续努力地将有关弗洛勒斯人的方方面面联系到一起。就Brown自己而言,他迫切希望找到这个小矮人的较大体型的祖先。他指出,这里有三种可能:其祖先既可能是在弗洛勒斯岛上矮化了(同时可能也是Soa盆地那些84万年之久的工具的制造者),也可能是在另外一个岛上矮化之后,才到了弗洛勒斯岛,还可能是这个祖先甚至在到达东南亚以前本来体型就不大。他说,实际上,在许多方面,LB1都更像非洲的直立人和格鲁吉亚人科动物,而不那么类似地理上更接近的爪哇直立人。但是,这些相似之处是否就表明弗洛勒斯人源自进入东南亚的早期直立人,而不是源自造就了爪哇直立人的早期直立人,或者是纯粹就是侏儒化过程的偶然巧合,这都还有待于确定。进一步的发掘也许能补上缺失的环节。因此考察组计划继续在弗洛勒斯和爪哇发掘,并将于明年在其他印度尼西亚岛屿上展开工作,包括南边的苏拉威西岛。 在Liang Bua发现的这具人科动物遗骨,在年代上属于9.5到1.3万年之前。因此考察组判断,这些矮小的弗洛勒斯人是与小型剑齿象同时灭绝的,原因是大约1.2万年以前这一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不过他们后来可能在更东部的地区幸存了下来。如果直立人像某些证据显示的那样,在爪哇附近坚持生存到了2.5万年以前,而智人又在4万年前来到了这一带,那么就有三个人种在东南亚比邻而居,共同生存了至少1.5万年之久。弗洛勒斯人的发现者们则预测,他们还会有更多发现。龙目岛和松巴哇岛应该是人科动物天然的跳板,使他们能够从爪哇或者亚洲大陆来到弗洛勒斯岛。而在这些岛上扎根繁衍的那些人科动物,同样可能按照他们独有的进化轨迹自行其路。 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也许某些这样的人类支系幸存到了有历史记载的年代;也许他们今天依然生活在东南亚茂密的雨林中某处偏僻的角落,正等待着(或者躲避着)我们的发现。在弗洛勒斯岛上,口头流传的历史说,“依波高高”们在荷兰殖民者于19世纪来到这里时依然还存在。马来民间传说则提到了另外一种矮小的、像人一样的生物,叫作orang pendek,生活在苏门答腊一直到今天。 Brown说:“每个国家似乎都有诸如此类的故事。以前我们在全世界已经发掘了许多地点,却从未发现过他们。但随后(于2003年9月)我们就发现了LB1。”科学家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依波高高”和orang pendek的故事是否确实表明有人亲眼目睹了其他人科动物,但是,新发现带来的种种可能性,无疑将激发后人满怀热情地去寻找这样的生物。 稿件来源:科学美国人 [国际在线]
巴人论评 我个人的看法是,印度尼西亚发现的“身材矮小、相貌原始的小弗洛勒斯人”,不仅是古人类一大相对独立演化的分支,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可能就是亚洲西南部人种的始祖。人类演化可能起源于多个区域,而非由一个地区向全球迁徙。 人类大迁徙应该具有生命延续的目的性,在生态结构不被极大破坏的情况下,人类的迁徙是不会频繁发生的。但是随着人类智力不断进化,人类获取食物的范围和能力极大提高,迁徙人类才可能度过因为迁徙带来的需要对新环境的适应期。应该说,远古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远大于嗜好流动迁徙。人类没有飞翔的能力,精疲力尽的长途跋涉使得人类不具有候鸟一样的特征。 许多古人类遗迹考古都证实,时代越是远古,人类一起群居的时间也就越是漫长,那些垃圾性的遗存数量也就越是巨大。古人猿部落的分化瓦解必定始于食物所需不能满足一个日益数量庞大种群生命延续需要。生态群落对于古人类的演化非常具有决定意义。 我认为,包括印度人、印度尼西亚岛土著人、甚至是大部分阿拉伯人他们可能都与这一古人猿的演化有某种延续关系。这一新古人猿种的发现可能对于“人类起源于多个种群的同速度演化”的观点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巴人 2005-05-14]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