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6日电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刘正彦、蔡义本和马国凤等人,根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面站监测数据发现,南亚大海啸发生当时,外层空间电离层出现异常剧烈扰动现象,他们以一年时间追踪分析,证实在外层空间引发形同海啸般的剧烈扰动。
据台湾媒体报道,这项研究发现首度证实南亚大海啸与电层离海啸为“同震同源”,也首度提出强烈地震引、海啸、电离层海啸三者间有连锁效应。刘正彦等人共同撰写的研究论文已通过美国《地球物理期刊》审查,可望近期内发表。
刘正彦近年积极投入太空电离层浓度变化与地震前兆间互动关系,去年12月26日南亚大地震引发大海啸后,他透过网络搜集GPS全球各地面站接收的监测资料发现,设于澳洲椰子岛的地面站接出现异常讯号,显示大海啸发生当时,附近的太空电离层浓度明显减少。他又以椰子岛地面站为中心,分析周遭11个地面站资料,发现每个地面站附近太空电离层浓度都有减少现象,且呈现规则性变化,在外层空间引发巨大电离层海啸。
刘正彦等人根据各GPS地面接收站观测到的电离层浓度时间浓度变化,推算出电离层海啸起源点非常接近南亚大地震震中,也计算出电离层海啸传递速度与地球海啸非常接近。研究团队也比对环印度洋各国出现海啸的时间发现,电离层海啸比南亚大海啸延迟8分钟发生,并从电离层距离地表约350公里的高度,算出海啸引起的“某种因素”以每小时2700公里的速度直冲外层空间,在电离层引发巨大海啸。此“冲速”非常接近地球大气重力波传递速度,研究团队因而推论这是海啸波引起电离层海啸的最佳证据。
马国凤指出,由于地球大气重力波向上传递到电离层的速度是海啸在海洋中扩散速度的三倍多,若海啸预警单位改以GPS监测电离层浓度变化,很可能取代目前在海底设置地震仪和沿岸潮位监测仪作为发布海啸警报的方式。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