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3-21
此图显示了棕矮星与地球、木星、低质量恒星和太阳的关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目前正在寻找一颗围绕太阳运转的“死亡之星”,他们认为这颗恒星将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彗星抛向地球。
这颗恒星还被天文学家以希腊复仇女神的名字命名为“涅墨西斯”(Nemesis),其大小是木星的5倍,可能是造成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那次撞击的罪魁祸首。一些科学家称,地球每隔26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他们还将这种灭绝事件归咎于冰质天体的撞击。
据科学家预测,“涅墨西斯”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2.5万倍,或者三分之一光年。天文学家认为,它是属于一类称为棕矮星或红矮星的天体——产生的能量不足以令其像太阳一样燃烧的“失败的恒星”。按道理,称为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的热敏太空望远镜应该可以观测到“涅墨西斯”。
广域红外探测器在2009年发射升空,于今年1月开始对太空进行探测,估计能发现太阳周围25光年远的1000颗棕矮星,并最终在10月耗尽燃料。距离地球最近的正常恒星约为4.5光年远。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被大量冰质天体所包围,这些天体处于一个名为“奥尔特云”(Oort cloud)的地带,与地球的距离是“涅墨西斯”与地球之间距离的两倍。
有些冰质天体从奥尔特云带被“踢出”,作为彗星(由冰粒、尘埃和岩石构成的巨大雪球)向地球疾驰而去,有科学家认为“死亡之星”的引力影响是这些冰质天体被“踢出”奥尔特云带的罪魁祸首。古生物学家戴维-劳普(David Raup)和杰克-塞普考斯基(Jack Sepkoski)研究发现,在过去2.5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地球每隔2600万年会发生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而彗星撞击被认为是这些灾难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这是科学家在今年三月初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虽然那次灾难没有归咎于“涅墨西斯”。大多数恒星都有一个以上的伴星,这使得太阳的“单身地位”显得不同寻常。能证明“涅墨西斯”存在的重要线索是一颗称为“赛德娜”的神秘矮行星,它以一条1.2万年长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
“赛德娜”的发现者迈克-布朗说:“‘赛德娜’是一个非常奇异的天体——它本不应该出现在那里!它从来不会出现在任何靠近巨行星或太阳的地方。它以这种非常奇异的轨道运行,距离那里非常遥远。唯一能解释这种奇特现象的就是有巨大的天体将‘赛德娜’踢了出去。”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教授约翰-马特斯(John Matese)指出,存在于内太阳系的大部分彗星看上去都来自于同一个区域——奥尔特云带,而太阳伴星的引力会不断向外抛射彗星。他认为,这颗伴星的大小是木星的5倍,地球的7000倍。马特斯说:“从统计学上讲,有显著的证据证明彗星的大密度聚集可能是由太阳的伴星引起的。” (孝文)
[新浪网]
相关报道
一颗恒星150万年内或冲进太阳系波及地球(图)
太阳系的近邻,名为Gliese710的橙矮星,将很可能在未来150万年内冲进太阳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名天文学家指出,在未来150万年内,一颗临近太阳系的恒星很可能撞进太阳系外围的凝结奥尔特云带。撞击将导致一些彗星的产生,并朝地球冲撞而来。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Pulkovo天文台的Vadim Bobylev说,这颗恒星撞进太阳系外围云带的概率高达86%。他还表示,对太阳来说,这不是唯一的近距离的不速之客。他综合了几个恒星数据库的数据发现,至少还有九颗恒星曾经或者将会与太阳擦肩而过。
据悉,这颗名为Gliese710的橙矮星将很可能在未来150万年内冲进太阳系。这一结论,是这名俄罗斯天文学家对1997年出版的《依巴谷目录》上的数据研究得来的。这本书包含约十万颗恒星的位置和速度测量数据。根据该数据2007年的更新,Bobylev计算出Gliese710 可能会冲进太阳系。
由于人类对于太空的威胁的探测投入的资金较少,撞击产生的彗星对地球的冲撞将带来难题。彗星气状星体中松动的冰块也许比固态的小行星还要可怕,况且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如何去对付那些更不稳定的“亲戚们”。
如果Bbylev的预测成真而且地球能侥幸逃脱,那么地球将赢得应对小行星撞击,太阳风暴或者人类的工程灾难的喘息机会。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想出计划来迎接不可避免的仙女座星系在45亿年后的撞击。(唐宁)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