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9-27
2020年距离现在还有10年的时间,10年,时间好像并不是很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你的诸多想像中,肯定不仅仅是自己老去10岁的容颜。
那么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是不是能实现以前可望不可及的梦想?《福布斯》杂志为我们预见了10年后的未来:个人生活、教育、科技、经济、能源、社会……这次预测的基础来自真实的数据、推理和事实,此外,对于某些空白之处,他们适当加入了某些严密的科学幻想色彩。
这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呢?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登录福布斯看一看,发表你的想法,正如马尔科姆·福布斯所言,对于未来的判断和想象:“有对有错总好过半对半错”。
几十年前人们就预言,未来“普适运算”将会被广泛应用。(普适运算即运用无线电网络科技,让人们在不受时空限制的环境下享用资讯,透过整合式无缝科技,让人们使用起来更便利、省时。)随时随地享受资讯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普适运算意味着计算机会失去原有的重要地位,但这就是 2020年的生活。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工作含义将发生很大变化,但在2020年普适运算也算不上尖端科技了,而是已被广泛应用。
随身携带的个人世界
2020年,人们将找回一些在2010年失去的东西
随身携带的个人世界
世界各地很多学校都试图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在亚洲一些地区,手机的普及比美国还快,这些地区的学校已放弃禁止上课时用手机。对香港的学生来说,移动电话是必不可少的。“移动”意味着你可以将自己的世界“随身携带”,到了2020年,很难想象有人会不带着移动设备出门。在未来,随身携带移动设备将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准则和日常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
在未来生活中,如果科技进一步隐入幕后,占据幕前位置的会是什么呢?那将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一直珍视的人性。目前人们认为科学、科技、工程、数学教育是创新的关键,在将来他们会意识到应该在这4项教育中加入人文学科。因而,人们将见证完整工艺、人类创作的回归和物质、精神世界的再度平衡。人们将看到人文学科在21世纪的复兴,文化和商业将成为个体的中心舞台。
软件产业将欣然接受工艺价值的回归,到2020年,软件产业将回到“手工作坊”的时代,为不同用户定制不同的软件,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它将成为更大范围的“手工制作”潮流中的一部分,这种回归手工时代的潮流注入了人类情感和对完整性的珍惜。这一趋势在移动电话的应用程序市场上已初见端倪,垄断型参与者越来越少,推销成本近乎为零,几乎任何人都能在苹果手机、谷歌手机和黑莓手机上安装应用软件。设计这些应用软件需要关心和注意,而这往往是大公司们所缺乏的。
未来人们将不再满足于大规模生产下的流水线产品,而重新发现个人创造的价值。2020年的科技将允许个人制造者拥有曾被大公司独享的运营能力。在社交网站上,个人传播将会兴起,他们像主要媒体一样发布自己的新闻;在应用软件市场上,个人品牌也能占有一席之地,“鲍比·斯库拉”这样的个人品牌也能像奥多比软件公司一样叫卖自己的商品。有人认为,这将是一个重新学习信任个人而非品牌的时代,某一品牌的忠实顾客将成为过去。确定的是,现在人们对品牌的信任正面临着挑战。
现在的人们填充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时,几乎对其实际容量毫无概念。但人们在存放纸质文件时,对文件是多是少就很有把握,因为纸张能给人实实在在的触感和可视感。
人类很难放弃看到、摸到实物的感觉,因此以后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设计,让虚拟和现实达到最佳的平衡。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轻易感受到的微妙之处,很快也能在电脑屏幕上实现。
过去20年中充满了科技变化,导致科技和数字世界成为了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教育者、立法者、未来学家、社会科学家不得不对其产生关注。值得高兴的是,随着人们对科技不断习惯,另一场对话的时机已到,人们将思考和讨论在生活中寻回什么。
那么,什么将取代技术?它将从人文科学、设计和个体开始:由大量个体设计、制作的产品和随之形成的文化,它们由人们所信任的人手工制造,用以捕捉现实世界中人们珍视的微妙和不完美。这就好像在2020年,人们将找回一些在2010年失去的东西。
快报记者 李欣 编译
电脑
传统的计算机消失
人类本身也经历着变化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最吸引人的转变是什么?有人认为只是“更小、更好、更快”,但它给人和社会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
由于科技带来的奇迹,对很多人来说驾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已变得不足为奇。每个人都有第一人生,即只有死去才能逃脱的物理存在。现在很多人有了第二人生,其实很久以前人们就能通过写作来创造不同的人生,尽管人们能创造另一个自己,但第一人生依然占主导地位。
从范围和普及性上来说,人们的第二人生已发展到了能与第一人生比肩的地步。通过使用数字设备,人们与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认识的人取得联系,社交网站、电子邮件、聊天软件、微博等各种数字媒体都帮助人们在数字世界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自我。更具深刻影响的是,数字世界中的全新自我也能拥有高度的重要性和保真度。大部分的人都有网友,虽然素未谋面,但能心灵相通。当科技让第二人生中的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时,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之间的平衡正迅速地发生变化。
第二人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使得数字网络对人们来说也越发处于主要位置,数字网络已不再是“房间里的个人电脑”,而是自我的一种延伸——没有它就像没穿衣服一样。现在人们使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人机互动方式,而未来10年人机互动将发生重大变革。
触屏技术的突破引领了这一趋势,人们通过触摸与计算机互动,而数百万年来人类与物品产生互动也是依靠触摸,这是一种微妙的回归。不足的是,目前人们使用计算机需要熟悉并掌握其自有的界面,但人们并不生活在由计算机界面组成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三维世界中。为什么人类能学习、融入计算机的世界,而计算机不能融入人类世界呢?计算机本质上是“盲人”,它们不知道坐在它们面前的是谁,也不知道周围环境的任何基本信息。未来人们的目标是“教会”计算机在人类世界中与人们进行交流。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他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向观众介绍了智能电脑哈尔,太空旅行者们无需坐在工作台前与哈尔互动,他们只需待在电脑所在的房间就能指示其工作。至今智能电脑哈尔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设想:计算机对其本身和生活在三维世界中与其互动的人有知觉。微软公司即将发售的纳塔尔项目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纳塔尔项目以3D摄像头与动作识别软件为基础,用户通过身体运动与声音命令来控制游戏,无需使用任何手柄或键盘,它还能监测到玩家的行动,令游戏效果变得十分自然。纳塔尔项目令人们能够与计算机“交谈”,并带来了一种移动计算的新思路——未来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小的移动装备,而是不借助任何装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性。
那么是否能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转变与互联网的诞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呢?互联网是信息供应和计算机连通性的大爆发,给人们获得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信息处理技术未来面临的变革是在特定环境中处理信息,即在人类世界的环境里,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感情来实现与计算机的互动。
如果这一变化成为可能,那么人体将成为计算机迷们所称的“节点”,变成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参与者。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通过在线定位,将自己的物理位置展示给别人,这就是潜在的人体“节点”的一个例子。如果将其应用于医疗,人们则会看到戏剧性的结果。现在就有将这一技术向大众市场推广的例子,例如 AirStrip技术公司推出了一款软件,可以远程监控医院里的病人,把信息直接发送到医生或护士的智能手机中。10年之内,人体监控和数据发送就会跟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状态一样简单、普及。
未来人们能得到别人在网上即时发布的信息,但不仅是通过电脑屏幕,还可以通过平视显示器获得这些资讯。虽然这种平视显示器目前仅在直升机和航空器上使用,但不难预见未来它将被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人们在租房时,通常不仅想找到好房子,也想拥有好邻居和好社区。过去人们常常去租房地点实地考察一番,而现在很多人转而使用谷歌地图提供的卫星照片和街景。这本质上是在用卫星找房子,未来人们则无需坐在电脑前,就能直接看到卫星画面,这也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转变的一个例子。
当信息处理技术深深融入人们的认识、思考、决策、身体甚至意识中时,人类就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概念会被拓展,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将永远纠缠在一起。
选择
庞大的信息处理技术
将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步行动中
庞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将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步行动中
电话增加了你的联系人数量,汽车令你穿越了更多的里程。功能强大、高度联网的计算机或许能改变人的每一种际遇,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人的所作所为、所行所往。
一个充满了传感器、数据库和分析软件的世界,将带来巨大的改变。到2020年这会成为可能,它最初的迹象已开始显现:亚马逊网站上的阅读建议、谷歌智能手机上的实时交通信息、微软公司的传感识别游戏系统纳塔尔项目。未来人们所需要的不仅是大型计算机,而是对事物互动、人类角色更深刻的认识。
试想在未来世界的某个早晨,你比平时起床稍晚20分钟。这天的交通非常拥堵,你的公司决定让员工错开上班高峰时间,正好还能减少点碳排放量。你的闹钟接收到了上班时间推迟的指示,并且知道你今天第一个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所以你不用赶时间。你进入了一家咖啡店,那里有几台便携电脑,可以免费借用。你用密码或指纹对电脑进行个性化设置,轻松获取自己的电邮、日程安排和所需文件。其中有一些视频文件,你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它们,或使用小型便携式投影仪和3D眼镜,视频按照你与雇主协议的优先顺序或智能软件安排的顺序播放。
在非高峰时段,地铁也相当拥挤,你需要一些思考的空间。通过实时拍卖,你在只供应“黄金时段座位”的车厢中买到空间和一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能提供给你最大的空间和舒适感,这样你便租赁到了乘坐地铁时的私人空间。你需要关于自己新办公室位置的一些提醒,办公室采用年租制以便实现最大限度的分配。但在新办公室里时,你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空间,因为办公室的布局和陈设已被保存在远程数据中心里,每个人的空间都是个性化的,你有自己的空间。
由于汗液分析传感器、无线通讯菜单、心脏监测手表的进步,你的个人习惯、膳食摄入和生命体征方面的相关数据都已被存储。毫无疑问这对你的身体有好处,但也能帮你的人身保险公司计算要承担的风险。你的生活方式也被计算在内:多吃一个培根汉堡,就多付一点保险金。
你会面临多种选择,比如你将跟谁见面、在哪里上映哪部电影、饭店是否需要申请你的光顾等各种个人和外部选择的结合,这些选择都建立在对你过去选择的记忆的基础上。这个持续联系、不断拍卖物品和服务的世界将提供给人们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率。这也是个完全合理的世界,其中很多内容的雏形已经存在,比如咖啡店的无线网络,它令咖啡桌转化为办公空间、研究室或开放式的隔间。
一个趋势如果延伸得足够远,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更大的自然秩序:谁将来制定拍卖的规则?当所有的空间和大部分时间都变得十分中性会是什么感觉?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人退缩,但近代人也同样会对现在的世界感到惊讶:人们坐在一个机器前不停地敲击键盘,但所有人看起来都自得其乐。
根据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未来学家们通常把未来的世界描绘成跟现在差不多的模样。科幻小说作家们却恰恰相反,他们笔下的世界往往与现实相距甚远。像大多数事物一样,真相总是在中庸之道上徘徊:科技改变了人类的意识,但很多内心深处的欲望却不会被改变。
在未来世界里,信息处理技术的连通性和“知觉”会得到提高,人们将更为紧密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人们的独立性和个体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成为了数据统计群体的一部分。到那时,人们也会渴望自我表现、与众不同。
教育
未来10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将走向消亡
未来10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将走向消亡
现在的教育系统并未瓦解,但它已变得过时。人们还在沿用为工业革命而制定的教育模型,这种体系为工厂提供了受教育的劳动力。
现在的大学课堂基本都是这样的:在巨大的阶梯教室里,年长的教授沉闷地进行着漫长的演讲。3周之后,学生们只能记得授课内容的1/10。
到2020年这样的课堂将成为历史,教授将被来自不同领域的教练队伍所取代,单一的授课方式将被各种实践挑战所取代。学生们不再需要花费数小时在教室里听课,而是在一起工作,这些未来的医生、律师、企业领导、工程师、记者和艺术家将学习结合各自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改革创新。
在世界各地的学校里,这些转变已经展开。在印度国家设计学院,学生们通过与惠普公司、欧特克软件公司紧密合作,来了解顾客的需要。在加拿大多伦多,罗特曼管理学院的学生在实验工作区参加课程,开展改造小额银行业务等工作项目。
在斯坦福大学的哈索·普莱特纳设计研究院,学习工程学、医学、商业、法律和艺术的学生们走到了一起,合作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工程项目。他们从事的项目种类丰富,比如帮助纽约市的一家老电台重新改造早间广播节目,帮助捷蓝公司在天气造成的大规模航班延误时提供客户服务……学生们设身处地地为将要使用他们解决方案的人着想,与拥有截然不同方案的队友合作,了解如何才能让新想法具有可行性。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学习到了一套方法,来处理远远超出课堂范围的重大、复杂的挑战。
学生们将这些实践项目用作成为商业领导者的跳板。一家为发展中国家早产儿提供保育箱的公司,其前身就是哈索·普莱特纳设计研究院的一个课程项目。项目小组由1名工商管理硕士、2名工程师和1名计算机专家组成,他们与一个非政府组织合作,想要为尼泊尔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为便宜的早产儿保育箱,因为在这些国家每年有数千名早产儿死亡,因此他们研制出一种小型便携的家用保育箱,成本仅为传统早产儿保育箱的1%。
教育工作者们早已看到这样一个悖论:儿童刚进入学校学习时,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但当他们毕业时却很少还保持着创造力。英国研究者肯·罗宾逊对1600名3-5岁的儿童进行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他对这些儿童的差异思考能力展开了测试,98%的儿童得分都非常高。10年后,他对这些人进行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只有10%的人保持着从前的差异思考水平。
对管理人员来说,越来越快的信息步伐使得持续学习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创新。纽约公共电台执行制作人约翰·基夫曾前往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学习创新方法。回到电台后,他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最令人恼火的问题:在突发新闻事件期间,会出现过时和不准确的广播信息,但没人知道确切原因。基夫和同事进行了简短的模拟,用记事贴来表示每个人掌握的信息和信息的传播,错误立刻变得显而易见。第二天,当纽约发生坠机事件后,基夫的团队立刻做好了获取最新广播新闻的准备。
基夫对信息错误的诊断是个成功的创新案例。随着全球变化的步伐加快,企业对创新的渴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然而,真正可贵之处在于,基夫变成了创新者,他可以不断地想出了不起的主意,并一次又一次地将它们变成现实。在全球竞争时代,教育的这些转变将是培养下一代领军人物的关键。
饮食
到了2020年
人们终于开始关注饮食健康
人们终于开始关注饮食健康
刚刚给你未来购物车中的食品结了帐?你的数字收据上已经计算出你这次采购的营养值。赶回家做饭?你的智能冰箱已扫描了厨房中所有的食物,制订出一份最健康的膳食组合(当然,考虑了你的饮食喜恶和过敏史)并且开始预热你的烤箱。
到了2020年,过去总有人语重心长叫我们去做的事情,比如合理进食、运动、正常睡眠、定时看医生等,不但做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即使想尽办法回避也会最终避无可避,因为自有人为我们作出健康的选择。
拿营养来举例,现在的营养标签都像是简易报税表,看起来毫不可靠,想象一下未来它们会被替换成通用的标志,用简单亮丽的颜色和1-5个等级的组合,根据营养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将所有食物进行分级。做出健康的膳食选择就只需挑选一个颜色和最高等级的数字,事情变得非常简单。
有人为了了解美国人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如何做决定,曾尾随去购买食物的陌生人,甚至请求去他们家里吃饭。
通过这样的调查发现,人们通过早间节目、知名营养学家、谷物食品包装盒、跟医生的交谈等有时会自相矛盾的信息源,不知不觉地形成一些基本的饮食原则。结果就是对营养不完整、不准确的认识,这导致人们选择不健康的食物,并最终导致健康不良。
说到食物,研究发现所有3亿美国人可以被分成4类典型的食客:方便型、舒适型、混乱型和确定型。一个人的“饮食个性”取决于他们受特定环境影响的程度,以及他们对营养是否有明确的了解。
为了帮助美国人健康饮食,人们必须建立一种直观、方便的通用营养知识体系。这可不是一件小差事,美国农业部、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食品标准管理局及连锁超市、食品生产商都试图将消费者的选择进行规范化和简化,但都没能改善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人们发现没有一种方法考虑到消费者的体验。包装标识是大多数体系中的重点,但它只是一个消费者接触点。
到了2020年,人们将能利用互联设备来取代海量的营养信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可以收集、汇总食品选择和营养成分,最终通过综合体验来带动饮食习惯的改变。数字化联接将把各种食物选择联接起来,令实时更新的营养分级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买一份沙拉当午餐,你的营养等级会上升。吃了些辣鸡翅,营养等级就会大跌。
通用的标识将确保人们能全面了解营养的核心,这种直观的体系可以帮助每个人轻易确定和查询自己饮食中含有的营养价值。有人建议使用一种结合了分值和颜色值的标识,这种标识即使5岁的小孩也能够理解。
这种标识体系足以明确地给每种食物组合打分,少到1种蔬菜,多到1个月的食物。它有足够的弹性来帮助每种饮食个性的人,不管他们的选择是什么:沙拉或薯条、不同品牌的椒盐卷饼、意大利面或奶酪通心粉。最终,它会鼓励消费者及食品生产商在做决定时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如果人们从现在开始采用通用的营养体系来选择食物,到2020年营养价值就会决定食品的竞争力。这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不管普通消费者是否意识到,他们最终将改变世界。
本版编译 快报记者 李欣
[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