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12-31
北林大基因功能定位研究引国际研究机构关注
本报讯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在邬荣领教授的带领下,在基因的“功能定位”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博士后赵曦阳、博士庞晓明新发表在国际权威生物信息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影响因子9.283)上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影响。
据悉,论文发表后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反响。法国Arvalis应用科学研究所的Xavier Lacaze 博士来函希望与邬荣领教授的团队合作,用新模型研究冬小麦生长与适应性的遗传结构;以色列进化研究所Abraham Korol教授希望开展“功能定位”统计理论的合作研究;美国数所大学包括佛罗里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都已表达从实验到理论的多方位合作研究意向。
邬荣领教授是在国际上提出“功能定位”理论的第一人。他利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等优势,带领团队运用“功能定位”理论研究动态性状的遗传结构与控制机理,取得了可喜成绩。
据介绍,任何一个生物性状,比如木材形成、枣树开花等等,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传统的遗传研究方法是截取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来分析基因对性状的调控,不能对性状发育过程作出数量化的预测。
在这篇论文中,专家们构建了一个新的动态模型,用以研究显花植物整个生活史不同阶段的遗传控制过程。据介绍,模型能识别种子形成过程中母体基因与子代基因对种子性状的不同作用方式,并能跟踪母体基因对脱离母体的种子在萌发、幼苗形成方面的影响,预测基因从苗期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一系列作用的大小与方式。
赵曦阳博士说:“我们的工作创新点在于把生物性状形成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建立强劲的数学模型,与基因定位的统计方法相结合,使我们的方法既具高度的生物学意义,又有高度的统计功效。”
另一位作者庞晓明博士多年从事枣树遗传育种研究。他认为新模型有助于他系统研究枣树无性与有性生长的能量分配模式,为今后选育丰产株形的理想型品系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已经建立了大批的枣树作图群体,并收集了大量的分子标记与形态表型数据,正试图利用这一新的统计模型来研究枣树的基因定位。”
“当今生物学发展正在经历一场重要变革,”邬荣领教授说,“正在从以前单一的实验方法,向使用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发展。只有用这种综合的方法,我们才能有效解决许多复杂的生物学问题。”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