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技界向爱因斯坦学什么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7-10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这是中国古训,却在西方得到彻底运用。在我国,少数人以爱因斯坦为借口,强调“为科学而科学”,一有机会就片面强调原创性基础研究如何重要,为的是继续吃皇粮又不承担服务国民经济的责任。 今天我们纪念爱因斯坦,目的就是为中国人民的福祉呐喊,为中国科技腾飞呐喊,千万不能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字游戏,以免浪费笔墨纸张,使这场全世界最盛大的纪念活动成了过眼烟云。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从无到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低级走向高级,存在一定的先后次序。其实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类存在为前提,随机而又自动地探索着深不可测的宇宙。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曾对人说:“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但当全世界在以2005世界物理年的空前规格纪念爱因斯坦对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时,谁还会说:爱因斯坦是一位渺小的哲学家! 科学和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上所有的认知,都必须接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哲学可以指导科学,但绝不能取代科学。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的伟大成就,不可能来自一种渺小哲学的指导。正相反,在当今中国,凡自称为哲学家的人很可能不懂科学。有少数哲学家经常喜欢去指出某些最著名的科学家在哲学上如何不对,藉此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名望。他们不懂得,哲学对科学的指导,决不是哲学家对科学家的指导,而是科学家本人主动从人类哲学的宝库中吸取科学思维的营养。 不同意见可以争辩,但不可搞一家独鸣的缺席审判。科技要腾飞,百家争鸣是前提。挥舞哲学的大棒去打击科学家是断断要不得的。 科技人员在其工作范围内,做研究开发工作应享有充分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同时,科学家也要洁身自好,不要沦落为像李森科那样的御用文人,他使前苏联的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落后西方整整20年。 不要把爱因斯坦奉为神明祭上神坛! 50年来,我国不少青年学子,由于崇拜爱因斯坦走上了科研之路。是崇拜他的名望、地位,还是崇拜他的智慧和贡献?如果是后者,就应该细心研读他的著作,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提高自己研究工作的水平。把科技大师看成人,科技大师就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把科技大师看成神,就阻碍了人们走向成为科技大师的通道。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还是一个专利局小职员,谁会把他看成神呢?如果当今世界,又出现了一位爱因斯坦式的青年学子,走到了我们学术权威的面前,在我们的学术权威中间,能否有百分之一的人像当年的普朗克那样,认可他、赞许他,从而挖掘出一位新的天才呢?发现天才,需要有发现天才的制度和发现天才的人物。 爱因斯坦也好,海森堡、狄拉克、德波罗伊也好,都是一些当时完全不知名的青年学者,是他们向人类推出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尽管当时的科学界还在嘲笑量子力学是“儿童力学”。其实,当时真正理解相对论的物理学家也是不多的,但是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社会有这个雅量,允许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正是工业文明社会体制的内在要求。 像陈景润这样的科技大师在我国应该不少,大多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学术垄断取代了学术民主,此风绵延不绝。因为绝大部分科技资源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学术垄断也就在所难免。此风不纠,中国科学腾飞无望。 狭义相对论向科学家启示了什么? 像相对论和量子论这样划时代的原创选题,不会没有,但绝不会很多,总要给探索者留下一两扇“疑惑之门”,但是什么时候、会是什么人推开了时代的“疑惑之门”,要看机遇,要等待时机,它绝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要知道,基础研究是属于全人类的,它不涉及知识产权的归属。把20世纪的技术文明都归功于相对论和量子论发明,是既不公平也不公正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是伟大的创始者,他们向人类提供了未来技术文明的可能性。在这100年漫长的历史时期,其间还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耗尽了毕生精力,创造了成千上万与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关的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正确地说:是少数英雄创造了历史,是广大科技人员创造了20世纪技术文明的世界。 1905年的相对论,经历了40年才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经历了50年,才开始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才出现了激光技术。原创性的研究就像一扇门,创始者推开了这扇门,出现的是一座新的迷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能把钱都投到不可预测的原创性基础研究中去,因为只有少数具备大智慧、远离功利主义的科学哲人才有资格去问鼎。政府能做的,只是为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建立一个允许自由探索的创新空间,从中择优支持就足够了,为的是以免错失科技哲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来到人间。对此,学术垄断才是我们真正的天敌,它阻碍年轻的科技大师脱颖而出。 对原创性研究的重要性,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提法,那就是把着力点放在提高我们科技队伍进行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上,以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些发明创造,也许不是原理性的,但仍不失为人尚未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恰恰是这些被经院派学者认为学术水平不高的科技成果给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如果片面强调原创性基础研究,认为这才是国家的主攻方向,而对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原创性研究缺乏正确的理解,就等于鼓励“只打地基,不盖大楼”。 党中央提出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绝不是在否定原创性研究的重要,而是拓展了原创性研究的内含,使其无所不在,因为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会向人们提出目标十分明确的也属原创性研究的课题。没有原创性就不可能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自主的知识经济;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不可能有原创性的研究。把原创性研究渗透到科学技术和工艺科学的全过程中去,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才能大大加快。 新时代 新观念 新要求 后来居上,必然如此。 狭义相对论发表至今已100年了,还未见有人超越爱因斯坦。但是未见超越和不能超越是两回事:前者是事实,后者是先验——把人当成了神! 人们也许不知道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后,又花了近12年时间,企图用经典物理的方法导出用量子论才能导出的黑体辐射公式,但最后失败了;第二个著名例子是爱因斯坦与玻尔针对“测不准关系”的著名争论,爱因斯坦认为,它违反了决定论,违反了因果律。但,爱因斯坦就是对的吗?其实,凡认真学习过物理学的人,都必然会经历同样的哲学困惑。可见,天才和凡人的距离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一个人的进步,是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超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学习爱因斯坦,为的是超越爱因斯坦。 “为科学而科学”的治学口号,要一分为二。 100年前的爱因斯坦,强调“为科学而科学”的治学口号,基本反映了他所在时代的特征。100年后的今天,美国自然科学的领袖,不再是少数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还包括了企业界和军方大量的科技精英,而后者才是美国科技大军的主力,他们提供的科学技术是不可随意发表的。美国的科研经费70%是企业提供,80%的科研成果也回归为企业所用。在西方世界,科技如何转化为生产力,早已顺理成章,有着被大家公认的执行程序;可在中国,科技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大政方针和社会实践仍处在瓶颈之中,“为科学而科学”的口号,还有很大的市场。这说明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落后西方整整100年!文化观念落后是最可怕的! 当然,在任何一个国家,基础研究的皇粮肯定还是要给的。100个学科,1万人队伍,全年1亿美元的投资足够了,等其中有的项目真正闪光,再加强支持不迟。美国所养纯粹科学家不超过1万名,道理恐怕就在这里。 在中国,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实践是分裂的。中国的科学家和大学教授不少以国际文献为自己的生命树,很少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寻找课题。学者吃皇粮、上政协、到人大、争院士——终生享有副部级的待遇,又何必“攻城不畏坚,攀登不畏难”呢?房价比美国的还贵,说是筑巢引凤,赶走的其实是一拨又一拨最具科技原创力的中小企业。 重新解读“原创性研究” 。 没有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太阳依然是一座按照质能关系燃烧着的核聚变的大火炉,它是人类至今尚未实现的人工核聚变的新技术。在上帝的科技字典里,没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更无“原创”和“非原创”之说,只有像万花筒一般的规律和规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脱离了人类的视角,所有自然界的规律都是平权的、等价的,没有科技前沿和科技后沿之分。人类认识规律的目的全在应用——为人类造福,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为神圣的目标和动力吗? 科学家不应对已有的科技成就表示冷漠,19世纪科学文献宝库里闪现出来的思想火花,到了20世纪下半叶才付诸实现的事例,难道还少吗?对待自然科学的一切成就,我们不能“喜新厌旧”,即便是重大的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仍需要许多传统的周边技术来配合,科技才能转化成生产力。中华民族已发展到了这样的历史关头: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去创造代表了东方文明的新的文化结构。人家用100年达到的科技水平,我们用20年这一不短的历史时期,迎头赶上,不是没有可能的。 [科学时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