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增光
10月24日,一则爆炸性的新闻冲击着业界,AMD(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鲁毅智率队在中国首次召开全球董事会,并与科技部签署了向中国转让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框架协议。鲁毅智表示,这是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法律规定可以向中国转让的最先进技术,为此争取了近两年的时间与美国政府谈判。
AMD的这一免费赠送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赞许者称之为中国在微处理器上一次超越的机会,基于AMD转让的X86架构技术,中国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反驳者则直指要害,认为在美国等不断抛出“技术威胁论”的前提下,AMD的这一馈赠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背后是对中国自主研发的“龙芯”“、方舟”、“众志”等CPU的一种“颠覆”。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表示,凡是国外禁用的技术都能搞上去,凡是国外能卖给我们的产品都搞不上去。而这次AMD无偿转让会让中国在X86微处理器上有所斩获?还是对中国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上的热情的又一种稀释?
AMD当中国为试验田?
国内一芯片设计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X86 技术是用于台式计算机的标准架构,现在有两条发展路径,其一是台式计算机的标准架构,功耗高;其二是嵌入式低功耗产品。而此次转让的低功耗X86 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持设备、机顶盒以及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中。AMD此次转让的并非市场上流通的CPU芯片产品技术。
据记者调查发现,AMD的低功耗x86技术指的是Geode系列芯片,由AMD在2003年从国家半导体收购而来。过去这款芯片被认为适合应用在信息家电当中,但市场反应不佳,主要原因是价格高、功能有限。AMD曾表示,Geode系列芯片能够在机顶盒和便携式计算机显示屏得到应用。
显然,在嵌入式的行业应用型芯片上,AMD一直经营得不甚理想,而且,AMD的战略目标是在传统的计算领域,而在其竞争对手英特尔大谈数字家庭概念并向通讯等行业渗透的同时,AMD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努力。在AMD与中方签署转让合同的条款上还能发现这样的字眼:科技部将推动AMD与国内厂商间的谈判,AMD将从专利许可授权的交易中获益。同时,对于科技部指定转让技术授权的北大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基于X86微处理器开发的知识产权,AMD可以使用并且拥有投资公司的有限参股权。
可见,在“免费转让”背后,AMD并不是在做一桩赔本生意,相反等于在中国设立了一个研发技术的试验田。赛迪顾问半导体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柯对记者表示,对AMD、英特尔这样的厂商来说,直接收费并非上策,培育自己的产品与技术市场,更符合长远利益。而这在以往的DVD、MP3等专利收费风波中均有体现。
“糖衣炮弹”?
AMD作为一家商业利益的公司,有着自己的商业立场本无可厚非,但国内一些质疑也值得深思。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神州“龙芯”将何去何从?甚至有业界的专家推测,AMD的这一转让即使不带有任何政治目的,也会间接起到延缓中国在核心处理器方面的研发进程的“副作用”。
“糖衣炮弹论”可能是最为过激的说法。不过据记者了解,“龙芯”并非是X86架构,而是MIPS架构的产品。而AMD对于这一转让赋予的重望是让X86架构无处不在,显然,不管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龙芯”还是“方舟”等CPU产品,都是基于MIPS架构的。此消彼长是必然的,而且在全球技术标准的争夺战中,MIPS架构下的指令系统与X86就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派系”。
一位半导体方面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在低功耗的嵌入式处理器方面有三个主要技术方向,一是低功耗X86技术,一是MIPS架构,还有ARM构架,三种技术方向演进,是代表不同技术诉求的企业在推动。现在还很难判断三种技术研发方向的优劣,因此,AMD此次转让X86架构技术可能会影响相互间的格局。
更有甚者认为,国外这类技术厂商经常采取手段阻挠中国技术走向独立,能封锁时就封锁,让你技术无法独立;不能封锁的时候就直接卖产品给你直接获利,当你有望发展出独立技术时候,就急忙将技术转让给你,延缓技术进程。
对于X86登陆可能会对龙芯造成威胁的说法,中科院“龙芯”项目的负责人唐志敏主任对记者澄清,本次AMD转让的X86技术是一种低耗能的嵌入式芯片技术,面向终端产品,而“龙芯”是一种高性能的处理器是针对服务器应用研发的,二者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不过他表示,以往由于美国政府的限制此类技术转让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前这种低功耗X86构架嵌入式芯片研发项目在国内基本是空白。
反思中国科研体系
AMD转让X86架构缘何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一直以来,中国在自主研发CPU上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包括“龙芯”、“方舟”、“众志”、“汉芯”等一系列的国产CPU都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探索,但在针对具体商用的产业链配套上缺少真正步入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实力。
因此,一种浮躁的局面是,天天是喊着造“中国芯”,但中国自主的CPU却在种种因素的羁绊下难以站稳脚跟。有业内人士埋怨,现在很多科研机构本身资金就不富裕,因此,过早地与企业、资本等商业利益的东西捆绑在一起就变成了“炒作”,甚至一些企业戴上“国产CPU”的帽子去资本市场“圈钱”,这都反映出在自主研发产业链上的一种病态。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提出问题:我国科研体系效率不高的弊端在哪里?是科研人员“忽悠”官员还是官员“折腾”科研人员?应该把对科研人员的投入当作战略投资,而不是当作像公务员一样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现在把“科研体制改革”的出发点理解为可以减少政府支出,让科研单位自己养活自己,特别是行业内的一些大院大所都实行企业化,这种“改革”就会导致削弱自主创新能力。
最近几年,国家的许多工程中心都改头换面变成了企业,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技术转移。洛桑研究院的数据表明,国内企业在获得大学或国家科研机构技术的机会和能力在参评的国家中排名在后几位,这说明在技术转移方面很落后。同时,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获得预算拨款的资金要占到50%,而我国才不到20%,特别是针对科研人员的费用开支上,不管是863、973等科研计划中,用于科研人员的比例都不到5%,明显偏低。
在解决好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后,中国造出自己的CPU并不是不可能。业内人这么说。像AMD慷慨解囊的赠予X86架构核心技术的行为,我们就可以采取消化吸收的方式转化为自己的技术,那么“颠覆论”也好“推进论”也罢,都不会带来多大伤害。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