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河流域的时间穿越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11-21 很多民族来到过这块人类最早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印度河流域。他们有的留下来,有的离开了;他们带来的文化也是有的留下来,有的离开了。然而伊斯兰教却永久地凝固在了这里。当我们穿行印度河流域上的几个最大的都市时,我们试图去感受在今日全球化浪潮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基斯坦人和他们神秘的宗教情结。 很多方面,巴基斯坦都算是个较为特别的国家。这里的文化根源可回溯到公元前3000年,但作为一个国家,它仅有58年的历史;它有着世界上最险峻的雪山群峰,包括世界著名的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又有着世界上几乎最为干燥炎热的河谷平原和荒漠;曾孕育出古代四大文明之一——印度文明的印度河几乎穿越了这个国家的南北全程,但今天统治这片流域里的却是另一种文化——伊斯兰文化;它的街上布满了各种年龄的乞丐,但同时这里又存在着一个极为奢华、富裕的阶层。对很多外国游客来说,这是一个没有酒吧、没有迪斯科舞厅,甚至在街上很少能见到女人的国家,但却产生出了一位女性的总理。 很多人说过卡拉奇在巴基斯坦的地位就像上海在中国的地位一样。18世纪初还是一个只有20户人家的小渔村,由于贸易、港口、殖民地和1947年印巴之间的大移民,卡拉奇如今的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尽管1959年巴基斯坦就开始将首都从卡拉奇迁到伊斯兰堡,但今天卡拉奇仍是巴基斯坦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它每年带给巴基斯坦政府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但当我从机场出来,坐上汽车驶往卡拉奇市区的一家宾馆的路上时,我甚至有些怀疑眼前的这个城市究竟是不是大名鼎鼎的卡拉奇?热带的棕榈树和炙热耀眼的阳光标志着这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城市,然而即使是进入到城区里,这个被称为国际超级的大都市中却几乎见不到任何高层建筑,更谈不上像北京的那些高楼大厦群落,但这里绿色植物之多却是让我感到的另一个意外。 “巴基斯坦人住的一般都是二三层建筑,几乎没有10层以上的建筑,这是整个巴基斯坦的特色!”一位中国驻巴基斯坦的记者后来曾对我说道。的确,我们在巴基斯坦的另外两个大城市伊斯兰堡和拉合尔都有如此的感受。“那么多的人都住在了哪里?”想到这个国家去年的人均年收入仅为657美元,我颇感疑惑地问他,“将近一半的人口,那些穷人是住在郊外的棚区里。” 临近傍晚,天气凉快了许多,我开始向这里著名的Cliften海滩走去。街上的行人相比北京少很多,绿灯一亮,路口上的卡车、摩托车、陈旧的出租车带着巨大的噪音蜂拥而过。穿过一个大如广场、花园般的空地,一栋欧式建筑极为气派地坐落在那里。这种奢华与我看到的满街乞丐极为不相称。在走过一个开始热闹的街区时,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响亮而悠扬的歌声,路边的3个警察立即放下手里的长枪,在人行道上铺上一块毯子,面朝西方开始跪拜,那是穆斯林的圣地麦加的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穆斯林每晚7时的祷告音乐,此刻他们念诵的祷词是:“除安拉之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是他们每天5次祷告中一再重复的祷词。 在夜色中我来到了海边,在岸上看到一个个类似中国庙会时才会有的马戏团大棚。许多巴人先是把我当作日本人,但当知道我是来自中国时,则显示出对我格外友好。一位中年人甚至要为我付10卢比(相当人民币1.4元)的饮料钱,我友好地谢绝了他。离开海边,我又来到旅游书中介绍的卡拉奇市中心的一个最热闹的巴扎(市场),无数的行人、摩托车、汽车使这片老街区十分的热闹和混乱。也许正是很多中国人来到这里后,才把卡拉奇说成是一个杂乱、拥挤、不清洁的城市。 我像一个游侠似的,独自却不和谐地穿越在这片白衣着装的夜世界里,我的中国人面孔让很多路人和小商贩们前来和我握手,他们的单纯和热情让我觉得自己原先的那种戒备心态完全是多余的。要知道,这可是在巴基斯坦最开放和据说是最乱的城市卡拉奇呀!那之前曾有人劝告我在卡拉奇夜里最好不要出门。 第二天早上,拉开窗帘,满目的阳光。一排棕榈树下的街道安静地伸向远处平原似的街区。走出宾馆的大门,一位白衣男子就远远地向我招手喊着:“TAXI!SIR?(出租车,先生?)”随即像风一样地来到了我面前。卷卷的黑发下一张圆圆和容易激动的脸,嘴上方一撮小胡子,而下方则被刮得干干净净,走起路来,气宇轩昂。他的车停在另一条街上,一辆看起来较新、且擦得很干净的黄色日本产的轿车。这比我在街上看到的大多数出租车要好许多。在巴基斯坦到处能见到一些非常陈旧的汽车仍在街上奔跑,我昨夜乘坐的一辆出租车,车里的前部只剩下了一个方向盘,司机告诉我他的这辆日本汽车已经行驶了30年。 我开始跟这个名叫Jawed的中年司机砍价,他的八字胡在他激动的脸上飞舞着。最终我们谈成1200卢比10个小时的使用时间,他很为此高兴,先带我去给他的车加油,然后我们奔赴几十公里外的French海滩。正像这里的很多巴人一样,今年43岁的Jawed也非常喜欢用“No Problem!”这个词。同时他还有一个习惯性的挥手动作,似乎在加强他的语气。我听说在南亚,“No Problem!”已经成为了口头语,但巴基斯坦尤为严重。即使是有问题,他们也会说“No Problem!” 在French海滩上的一个小村庄,我们正赶上正午的穆斯林祷告时间,小清真寺聚集着前来跪拜的人们,我正要拍照,Jawed却阻止了我,而且态度非常坚决。这让我对他们的伊斯兰教化颇感吃惊,在中国,只有文革时,才会有这样的民众自觉。Jawed既是司机又做向导服务,一路上非常守则。巴基斯坦的雇员、主仆等级观念很强,作为仆人角色的司机绝不会和主人共餐于一张桌上。这可能是英国人在100年殖民时间里带给整个南亚大陆的一种文化习惯。就像他们把英语带到这里一样,现在这里的普通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尽管常常会带有很重的口音。 在巴基斯坦近代历史上,卡拉奇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城市。它是巴基斯坦建国时的第一个首都。律师出身,后被巴人誉为国父的真纳就出生并安葬在卡拉奇。早在1883年,赛义德·阿赫默得汗第一次提出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两个民族,即“两个民族”理论。40多年后的1930年,哲学家伊克巴尔提出应在印度建立一个完全是穆斯林的国家,17年后的1947年是真纳完成了建立巴基斯坦国这一历史使命。 与卡拉奇到处充满着商业味和工业味不同的是,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古城拉合尔是一座花园般的历史古城,市区树木葱茏、芳草如茵、群花争艳、叠翠飘香。目前它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 “我最喜欢的城市是拉合尔,因为它像是一个大自然里的城市,而伊斯兰堡太人工化了!”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贾维德在谈到他最喜欢哪个巴基斯坦城市时说,“你不到拉合尔,就不算到巴基斯坦!” 始建于公元1世纪末的拉合尔位于拉维河左岸,地处富庶的印度河中游冲积平原,西南距卡拉奇约1200余公里,距巴印边界30公里,人口800万。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中国高僧玄奘公元630年曾到过这里,并做过对这个城市的记录见闻。 几个世纪以来,拉合尔都是次大陆文化、学术和艺术的一个中心。莫卧儿王朝遗迹在这里保存得非常完好、精致。这里的清真寺、纪念碑、宫殿和观赏花园散落在城市各处,默默地向游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拉合尔的城区建设充分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莫卧儿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老城区,街道狭窄、房屋拥挤;英国统治时期修建的豪华住宅,行政、教育和商业机构的建筑物则排列整齐,街道也比较宽阔;独立后建起的住宅区、商业中心、大学校园则更具有现代城市的风貌。 拉合尔的意义是历史性的,即使在今天,拉合尔古城依然是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文化中心。 就像两千五百年前雅利安人从中亚侵入印度次大陆一样,450年前自称为成吉思汗后代的巴布尔也是从中亚的阿富汗侵入到这里,他打败了这里的几个统治者后,建立起一个新的穆斯林统治王朝,这个印度大陆上最伟大的莫卧儿王朝持续了300年。在征戮、宫廷暗杀、政变的漫长历史中,莫卧儿王朝出现过几位非常伟大的君主。其中的阿克巴(1542-1605)是一位怀着理想主义的统治者,他试图把所有印度传统中最好的成分与莫卧儿人带入印度的成分融合在一起,他的4个妻子中有两个是印度教徒,一个基督教徒和一个伊斯兰教徒,这显示出他对宗教的宽容和对印度宗教多样性的象征性包容。但他的这个宗教融合理想却没能得到继承,否则也许我们今天在这块大陆上见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不是因为宗教而分离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了。 杀戮了他的众多亲兄弟而成为统治者的奥朗则布(1618-1707)则对这块大陆进行了完全的伊斯兰化改造,他对印度教徒征收新的税收和摧毁印度教的庙宇。印度人历来的遁世思想,让这些伊斯兰国王很容易地进行统治。而伊斯兰教的平等思想却使得许多地位低贱的印度人变成了穆斯林。英国人来到之后,压制了当时处于统治阶层且有强烈抵制情绪的穆斯林,这使得印度教徒在殖民时代里有更多受教育和在政府里任职的机会,这时期产生了像甘地、尼赫鲁这样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并在印度大陆独立运动中表现杰出的印度教徒。 自伊斯兰教一千年来进入到这块印度大陆之后,形成了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多次碰撞,时而激烈,时而平静,然而两大文明却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文明,这多少会让人感到困惑和有趣...... 印度河流域与巴基斯坦 印度文明因出现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其主要区域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 埃及文明出现于尼罗河的下游,两河文明出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下游,印度文明则出现在印度河的下游。这三个文明都位于河流的下游、都是灌溉种植小麦、都是在北纬30度左右、都是干旱气候,彼此相距大概在2000公里左右。 1922年,几名印度人在今巴基斯坦的莫享焦达罗发现了后来被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称为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它的年代是公元前2350年—前1750年。值得思考的是这个文明为什么兴盛了600年后,又悄无踪迹地消失了呢? 其实,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也是中断的,它们先是受到草原民族连续不断的冲击,后又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并带来希腊化,在罗马帝国时代,又进入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最后这两地却投入到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里,直到今天。它们的历史也许会对我们今天看待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提供启示。 在印度河流域的东部是印度次大陆,其北部是陡然攀升为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和中国的西藏高原。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是自西而东的恒河流域,在恒河的南面是德干高原。恒河流域雨量多、温度高,适宜种植水稻。在印度巴基斯坦的边界,北为山地,南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塔尔沙漠。山地与沙漠之间是印度河与恒河之间约200公里的分水岭,这也是这两个流域之间惟一的通道。 由于印度河流域是恒河流域、伊朗和阿富汗之间的联结点与中枢,从大的区位看,巴基斯坦恰好位于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中间。 印度河流域文明消失以后,恒河文化接着出现。它起始于印度河东的牧业区,在向恒河农业区转移中,出现了婆罗门教,这时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出现多国分立。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东征,他从波斯、中亚经喀布尔南下印度河,以其步兵打败了当地统治者的象兵。亚历山大离开后,恒河流域的摩揭托王国乘机西上,建立了跨恒河与印度河的孔雀王朝。 公元前2世纪孔雀王朝以后,印度河流域成为中亚各民族频繁蚕食之地。其中大月支的一部分于公元前2世纪在喀布尔建立了贵霜王朝,建都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后来笈多王朝(320-540)兴起于恒河中游,并用其骑兵控制恒河与印度河流域;而其后的戒日王朝(606-649)却只控制了恒河流域。这一阶段里,经喀布尔南下的中亚各族虽曾控制印度河,但很少建立政权,多同化于当地的印度文化中。 但后来随阿拉伯进来的伊斯兰文化却不一样。他们在7世纪到13世纪建立起了一个西自西班牙,东至中亚、印度河,政教合一的大帝国。从8世纪开始伊斯兰文化不断越过印度河,进入印度北部,其结果是在印度河东到恒河上游之间形成一个以德里为中心的穆斯林统治区域。 1206年原廓尔王朝的德里总督建立以德里为都,统治印度的苏丹政权,又称德里苏丹,它控制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达300年。 由于阿拉伯帝国的核心区位于今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而皈依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贵族则纷纷割据独立。16世纪,居住于中亚的蒙古-突厥族后裔南下经印度河流域进入印度,取代德里苏丹,建立莫卧儿王朝(1526-1858),其领地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东部。 德里苏丹、莫卧儿这两个王朝,其统治者都是从北部入侵而来的外族人,他们带来的伊斯兰文化不但未被同化,反而使很多的当地人成为了穆斯林。 莫卧儿王朝在19世纪被英国的统治所取代,同期间沙俄占领了中亚,这使得这一地区里的外部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在这一地区的内部,外来的伊斯兰文化则变为本土的一种文化,它与印度的原印地文化分别成为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地的主体文化,但这两个主体文化却难以相处。 英国人占领印度后,改变了原来外族由中亚经喀布尔南下的政治形势,出现由海上入侵印度、并经印度河北上的力量。沙俄在19世纪向中亚扩张,为阻止其南下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英国以印度河流域为基地三次出兵阿富汗。于是阿富汗成为英俄之间的缓冲国。 由于印度河流域的特殊区位,在历史上曾存在外来者与土著,宗教上曾传入过大乘佛教、印度教、最后是伊斯兰教,在政治上又长期为不断入侵的外来者所统治,并与印度组成一个实体。尽管存在这些复杂的历史,当最后外来的英国势力撤离后,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文化、宗教相对单一的国家——巴基斯坦。 [《中国国家地理》]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