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举行的“首届中国现代服务业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王景川说,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虽不断加强,但目前尚未从根本上改观。
王景川以数据证明他的观点:我国的外贸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可出口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仅占外贸总额的2%,约80%的出口产品是采用贴牌贸易方式;在2005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亚洲国家有10个。其中,日本7个,韩国3个,中国一个也没有。更令人吃惊的是,目前我国90%的中小企业、70%的大型企业、60%的大专院校没有专利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王景川介绍,国外企业和跨国公司非常重视对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更加制度化、体系化。如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进入中国的大约有400家,大多数都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过这一机构来有效地管理它们在中国境内的知识产权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在过去10多年里,向中国申请的专利多数是现在迅猛发展的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其战略布局相当超前。它们在华申请专利时,既注重扩大权利要求,又注重挤压我国的创新空间,以建立和巩固其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出现矛盾时经常联合起来、共同提出诉求,并往往由政府出面交涉。它们所实施的在华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视野放长,具有针对性,且实施知识产权先行战略。
王景川说,与国外咄咄逼人的气势相比,我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普遍缺乏;对国际规则的了解还相当贫乏,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准备和经验不足。授权的国内专利平均存活期,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仅有3年(最长为10年);发明专利仅有7年(最长为20年)。
同时,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着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如高端的医疗设备、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上从国外进口;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和先进纺织设备的70%,依赖进口。
此外,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这既不利于改善引进外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也不利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他建议,就知识产权保护而言,政府要一手抓合理、有效保护,坚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一手抓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建设,包括避免侵犯他人的权利、维护自身权益以及敢于和善于应诉及提出我方诉求的能力。 (本报记者 王静)
[科学时报]
相关报道
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0.56%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2月14日发布的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第二号公报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一成多开展科技活动,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6%。
2004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有32924个,占总数的11.9%。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8.4%,小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占9.0%。在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1.6%、17.2%和11.2%,企业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402.1亿元,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965.7亿元,占40.2%。科技活动人员183.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6.4万人,占57.9%。
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1104.5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954.4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71%。
分行业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百亿元的行业有3个: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在1%以上的行业有4个: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刘铮 何雨欣)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