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南海之滨。大亚湾见证了中国人自主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历史性时刻———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正式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这标志着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全面开工。
“岭澳核电站二期规划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该项目是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继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后,承建的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中广核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说,“通过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建设,我国将加快全面掌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基本形成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国产化能力,并为引进和掌握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广核集团将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循序渐进地推进自主化战略
2005年3月16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主要合同在人民大会堂签订。
与以前类似的签字仪式不同的是,坐在岭澳二期主要合同签字席上的都是中国企业代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均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特别是核岛主回路系统、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等关键设备都将由国内企业为主制造。而曾经在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中唱主角的国外核电设备供应商则“退居二线”成为配角。
中国企业终于成为建造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主角”,这个“主角”来之不易,是20年来中广核集团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站在大亚湾核电基地的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一座座厂房零星散布在巨大的草坪之间。中广核集团的同志介绍说:“西边那一片就是大亚湾核电站,东边那片蓝色的厂房是岭澳核电站一期,再往东那片繁忙的工地就是二期工程。”从西往东,在大亚湾畔依次排开的这三座核电站,正是中广核集团在推进核电自主化的道路上,完成的一个漂亮的“三级跳”。
第一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实现了我国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第二跳,通过对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进行52项重大技术改进,建成了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第三跳,通过正在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全面掌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
由于核电站建设技术难度高、核安全责任重,因而国产化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中广核集团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循序渐进地推进自主化战略。
———自主设计: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已实现部分设计自主化。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核岛与常规岛的设计工作由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全面负责,辅以少量的国外技术咨询。
———自主制造:岭澳核电站一期两台机组的平均国产化率达到30%。而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50%、二号机组达到70%的目标。
———自主建设: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中广核集团就已实现了自主建设。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中,中广核集团专业化的工程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将承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所有的土建、安装工程也全部由国内施工单位承担。
———自主运营: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期间,从厂长到部门主管,都由外国专家担任。其间,中广核集团先后将100多名技术人员送到国外培训,并引进两套全范围模拟机,培养自己的运营管理人才。1997年7月1日,在大亚湾核电站投产的第三年,中方就提前两年从法国人手中接任大亚湾核电站电厂厂长,实现了核电运营管理自主化。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持续保持安全运行,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系列改进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是目前可以自主化、批量化建设的最佳技术选型之一
大力发展核电既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已由“适度发展”转为“积极发展”。2004年9月2日,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核电装机总容量4000万千瓦的目标。这意味着在今后的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要开工3—4台(平均每年380万千瓦)。如何批量化地自主实现这个目标,就成为我国核电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大懋介绍说,目前核电技术处于二代向三代的过渡时期,我国已将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两个核电项目作为第三代技术的自主化依托工程,正在进行招标谈判。在三代技术引进和成功建设、运营前,中广核集团经过系列改进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同时,这一技术为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三代核电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关键的是,我国已掌握这种堆型的核心关键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郑键超表示,“岭澳二期将实施包括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半速机等在内的15项重大技改项目,使这一堆型更加先进、更加成熟,其综合技术安全经济指标达到目前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
自大亚湾核电站开始形成的“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以及拥有一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核电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队伍,使中广核集团具备了同时开工建设和运营多个核电站的能力,这也使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小批量建设有了工程管理和生产运营上的保证。
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从大亚湾核电站到岭澳核电站一期,单位造价已经明显下降。据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东山介绍,大亚湾核电站的单位造价约为2000美元/千瓦,到岭澳一期就降为大约1800美元/千瓦,岭澳二期将控制在约1500美元/千瓦,随着自主化、国产化水平的提高,今后造价还会进一步降低。
做自主创新的“团体冠军”,带动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全面升级
核电站建设是团队的事业,所以中广核集团从一开始就积极推进国内相关企业参与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进程,带动相关制造企业技术升级,争做核电国产化的“团体冠军”。
在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时,由于当时国内相关企业尚不具备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能力,所以技术和设备都是全盘引进,仅有部分施工安装企业参与建设。
到了建设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时,中广核集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土建安装工程也全部由中国公司承担。同时,组织国内设计院全面参与了电站的设计工作,组织实施设备制造本地化工作。
“就单台机组来说,选择国产化也许会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但从长远来看,核电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电本身的经济性。而国产化是降低核电造价、提高核电经济性的关键。”钱智民的回答透出了作为企业家的精明,更显示了中广核视推进核电自主化、国产化为己任的责任感。
正是在中广核集团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共有181家制造厂和供货商有机会第一次参与到岭澳一期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设中。东方锅炉厂、上海先锋电机厂、上海第一机床厂等企业参与了核岛系统部分设备制造。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杭州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等企业参与了常规岛设备国产化,整个电站设备制造的国产化率达到30%。
虽然中广核集团承担了质量、进度上的风险,甚至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在这一过程中,国内设计院的核电站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关制造企业掌握了核电站部分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作为我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的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就是通过承担岭澳核电站一期核岛、常规岛设备分包,使其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在岭澳二期中,成为核岛主回路设备和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的主承包商。
“国产化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以技术水平的降低为代价换来的。”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岭澳二期项目总经理郑克平强调。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国产化设备要与国际标准接轨,质量如何保证?
中广核坚持严格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关键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科学的、程序化的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机制,建立了专业的设备监造队伍。结果,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这三大控制指标全部达标,工程总造价比预算降低约10%。
现在,新的挑战又摆在中广核的面前。
与岭澳一期相比,岭澳二期核岛设备和常规岛设备缺少了国外主承包商,少了外方质量监督的第一道屏障。针对新情况,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体系也在岭澳一期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自国务院批准岭澳核电站二期项目建议书以来,中广核与国内设计院所、科研机构、制造厂密切合作,在技术改进、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安排。他们将加大对设备制造商的监督力度,目前已开始有计划地派遣专家对关键设备驻厂监造。
核电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中广核集团,作为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将走出大亚湾,走向全国,承担起国家核电建设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