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宁
中国工程院200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已经揭晓,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中石化副董事长王基铭入选工程管理学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同等级别。既然工程院内设置工程管理学部,增选工程管理学院士无可厚非,但政府官员和国企官员也成为工程院院士,总觉得不是个味儿。
我爱较真,就查本次工程管理学院士候选人名单,没想到在42名有效候选人中,政府高官和国企官员居然有29名,占总数的69%。再查两年前工程管理学院士增补的名单,此类人物也有30多名,一算比例也超过60%。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都是有效候选人。这一次,汪光焘再度例为有效候选人,无奈继续落选。
也许孙永福、王基铭等的确在工程管理学方面有些造诣,但官员入选工程院院士不能不让人产生各种联想,就像国企党委书记不弄个高级政工师当当就显掉价,从未学过、讲过一天哲学的大学纪委书记被封为哲学博导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这些年里,人们看着官本位如何一步步侵入教育、科研、学术领域,从科研立项、成果评奖、评职称、评博导、评博士点、评重点学科、评国家社科基金等等,简直就是无孔不入,哪一样都要插一杠子,今又闻官本位向最高学术荣誉领域挺进毫无顾忌,这无论如何不是国家教育、科技、学术繁荣昌盛的吉兆。就此现象,我很自然想到股市上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赢家通吃”!
官本位蚕食荣誉的第一个对象是劳模评选。很多年前,我发现劳模中的政府官员和国企老总多于一线生产职工和科技人员时,曾对浙江省评选劳模的身份作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官模”的比例超过了传统的劳模,占到劳模总数60%还强。就劳模变味现象,我写过一篇《劳模正在变“官模”》的文章,却遭来一番质疑。论者提出官员尤其是国企老总也是劳动者,他们中的佼佼者比一线职工中的佼佼者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大,咋就不能评选他们呢?可我一直认为,按市场对市场主体的界定,国企无论如何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企业;按市场对企业家的一般定义,由各级组织部任命的国企老总怎么看都是官员而非市场意义上的企业家。我哑然,但我不肯失语,再写文章断言,当劳模被“官模”所取代后,劳模对劳动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示范价值将逐渐消解贬值......今天回头看,现状不正是如此么?
由彼及此,对今日教授的社会认同程度明显低于五、六十年代,而对五、六十年代教授的社会认同程度又低于三、四十年代。这样的倒退现象是否与教授评聘中的官本位侵蚀有关呢?我想,人们的答案是基本一致的。同理,人们对今日科研成果、学术成果、教育水准的认同,都有今不如昔的感叹。回到本文主题,就是不开官员入选院士之门,国内外舆论对中国某些“两院”院士的人品、学术道德、学术造诣就多有质疑,遑论今日之现状,让国际学术界如何能够高看“你”?!
传统的中国曾经历两千多年专制政治的浸淫,由此产生的社会则是一个典型的专制社会。专制社会又是典型的权力社会。这个社会里,包括政权、产权和人身权利,也包括荣誉、地位、生存和发展机会,一切都是由权力来支配所决定的。而官本位的意识则属于权力社会存在的文化反映,是为官本位文化。借改革开放,天真的人们试图通过市场化逐步建立民有、民享、民主的民本社会,但由于改革开放延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调,官本位之基不但难以撼动,反倒以市场之“厚利”为此提供更为稳固的经济基础。如此,有权者在改革中收获的“红利”越来越丰厚,获利的范围也日益广泛,以至出现普遍的“赢家通吃”!
《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