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说:“中国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此时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已成为这些创新能力极强的业界巨头的内在需要。
西门子(中国)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李万林博士1月1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外资企业如果仅仅在中国搞销售,会被看成纯粹的商人;如果单纯搞生产,会被当成朋友;如果搞研发,就会被看作自己人。”
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必须在中国本土建立最强大的研发队伍,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中国有十分优秀的研发人才,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价格低,有市场竞争力。”
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研究员说:“包括设立本地研发中心在内的国际产业转移是跨国公司全球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600多个研发中心,累计投入研发经费40多亿美元。专家指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不仅可以培养一大批本土研发人才,其技术外溢也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然而,仅在几年前,是否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在西门子德国总部曾引起激烈的争论。李万林的德国同事这样质疑:“为什么把研发放到中国去?他们做研发,我们做什么?”
尽管遇到了阻力,李万林仍然领命于1998年在北京组建了西门子(中国)移动通信研发中心,并同本地伙伴大唐电信开始开发基于中国标准(TD-S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
李万林说,西门子最初在中国的研发活动只局限于用户界面应用的本地化开发和调整,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但今天,西门子在其全球部署中,已将TD-SCDMA技术研发总部设在中国。公司还打算将更多高端产品的研发中心也搬到中国,使其在中国的研发,不仅服务于中国,也服务于全球市场。
西门子(中国)通信集团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建立了研发中心,拥有1000多名研发人员,研发项目涵盖了从网络到应用,从硬件到软件的各个层面。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超3G方面,西门子的中国研发中心也走在了最前沿。
据李万林介绍,西门子2005年在全球申请了5700项专利,比上一年增长了15%,其中绝大部分是发明专利申请。作为申请专利最多的德国公司,西门子拥有4.7万名研发人员。公司2005年的研发投入达52亿欧元,占年销售额的7%。
李万林说:“创新不只是研发人员和工程师的事,每个人头脑中都要有创新意识,每天都要有创新活动。创新并不仅仅在高技术领域,为生活带来任何一点便利的新想法都是创新。”
他说,西门子的创新游戏规则不允许嘲笑或批评任何新想法,无论它们最初显得多么荒谬,因而,西门子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西门子通信集团每年设立几千万欧元的全球创新基金,资助约30个创新想法的实施,这30个想法是从西门子全球员工成千上万个新念头中筛选出来的。西门子全球各个业务部门会通力合作,努力把这些原始想法开发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对研发的高度重视日益影响着中国企业。总部设在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3500名工程师以及40亿元研发经费,使其在该领域跻身世界第一阵营。华为的研发经费占其年销售收入的10%,掌握了1028项专利,这在中国企业中极其罕见。
据统计,1991年至2003年,中国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始终徘徊在0.4%至0.8%之间,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也仅占销售收入的3%左右。在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一般占其销售额的3%左右,高技术企业的这一比例超过5%。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源自比较强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的战略是长期按不低于销售收入10%的比例投入研发。”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国家将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以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华社记者 李惠子 俞铮)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