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会忘记,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6个强台风给我国造成6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人们更不会忘记,2005年6月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出现突发性的强降雨天气,严重的山洪灾害瞬间夺去了117个鲜活的生命,其中105人为该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如洪水猛兽的各种气象灾害面前,人类依然脆弱。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气象事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气象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重大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明显增强,为防灾减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的一次强台风中,曾转移了几十万、上百万人,所以说气象预警为我国减少人员伤亡百万计,一点都不为过。一次台风死亡几十万人,历史上是有的。”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上,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这样表述我国气象事业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成就。
最近几年,我国气象预警机制初见成效,各地气象部门积极通过电视、电台、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公交车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发布台风、暴雨、沙尘、大雾等灾害性预警信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亟待完善,尤其是广大农村仍属于防御气象灾害的薄弱地区。”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清醒地指出气象防灾减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一直在着力改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不畅问题的王邦中表示,“气象预警机制在城市开展得比较好。这一点,很多群众都有感受。城市居民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可以迅速了解气象灾害信息。而在广大农村,预警信息传播不畅仍是个突出问题。”
“农村群众在田间劳作时,不可能看到电视;现在的物质条件下,也不能让每个种田人都有手机。”王邦中说,“目前,在我国各省、市完善气象灾害应急体系的前提下,让灾害信息从市、县迅速走进乡村,让每个农村群众迅速了解,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邦中表示,准确地预报是前提。目前,我国24小时~48小时的天气预报比较准确,准确率和国际水平相当。而突发的、临近的6小时之内的预报,在世界上也是个难题。而黑龙江沙兰镇的那次灾害就是在一个小时内出现的急云团形成的暴雨。美国要求在龙卷风来临之前的15分钟做出准确预报。
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中国气象局将基本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在重大灾害气象应急响应体系中,提前半小时以上发布雷雨大风、山洪、泥石流等局地突发性灾害警报。
“在通过科技进步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前提下,要迅速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信息传递给每一个人。”王邦中介绍,中国气象局已经提出,灾害预警信息要“四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针对农村地区而言,在目前的条件下,大喇叭广播甚至敲锣打鼓都是有效的办法。
据悉,安徽气象部门已经开始探索气象预警信息的“村镇责任人”制,确立责任人后,由村镇责任人迅速通知同村镇的其他群众。从2005年7月开始,辽宁省气象部门正式开展了乡镇天气预报警报。到目前为止,辽宁省95%以上的县实现了在当地电视台播发所辖乡镇天气预报警报,并通过电视、广播、通信等传媒手段向全省900多个乡镇的广大群众发布。 (本报记者 王学健)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