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样,中国科学院的三大报告——《科学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高新技术报告》(科学出版社),在3月1日如期完成编写出版工作,并将在两会期间送交到代表委员手中,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题,进行了阐述与探讨。面对循环经济、绿色GDP呼声的高涨,中科院通过调查与评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循环经济存在风险,绿色GDP目前不具可行性”的警示。
报告分析认为,循环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成熟,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还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课题,并且由于循环经济本身的局限性而难以解决所有资源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正处在全面试点阶段,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并不统一,经验积累不足,缺少规划指导,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概念炒作和盲目推进的现象,在管理和经济上也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大规模推广且得不到有效管理,有可能造成新的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延误发展的机遇。为此报告提出了“试点先行、谨慎评估、规划指导、循序渐进”的建议。
报告明确指出,绿色GDP尚处在理论探索和研究阶段,在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一方面,自然资产损失和环境成本估算涉及价值判断,难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和价值化;另一方面,环境外部损失是在现有经济核算体系之外,简单地从GDP中扣除环境损失没有实际意义,并不能提供任何改进措施和如何提高绿色GDP的信息。因此,现阶段应优先考虑替代性的可操作的指标、制度、标准及其配套政策,比如制定地区、产业和产品的资源、能源和污染排放的绩效指标及其实行时间表,并配合相关的财税政策,可以使指标、政策、政绩很好地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
报告利用节约型指数对2003年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这59个国家约占全世界GDP的96%。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资源消耗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59个国家中,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其次依次为瑞士、爱尔兰、英国、荷兰、挪威等发达国家,而中国排在第56位,位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即使节约指数用按PPP计算的GDP来衡量,中国也排在第54位,五种资源的单位GDP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这说明中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十分粗放的发展阶段。(洪蔚)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