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16日 02:3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李涛 发自北京
再过两周,2005年年度预算草案就将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据媒体报道,在这份预算草案中,确定2005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为3000亿元,比2004年的预算赤字3198亿元缩减了198亿元。但专家指出,这只是显性财政赤字,国有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与社会养老基金的缺口是最大的隐性财政赤字。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告诉记者:“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中国内部的显性和隐性财政赤字状况是否支持人民币升值,才是最关键、最核心、最实质的‘命门’所在。”
左小蕾描述了隐性赤字的现实图景——仅仅各大银行就有以万亿元计的不良资产正在处理或必须马上处理;这还不包括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资产;而整个证券市场需要的再贷款很可能是个巨大的未知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2004-2005年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从银行不良资产增量看,外部体制性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下降,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不良资产的影响在增强,在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宏观调控可能产生的成本最终在相当程度上还会由银行来承担,这可能表现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上升。
左小蕾认为,“由于金融体系的国有性质,这些‘大窟窿’都被界定为政府债务。只要动手解决任何一个上面的问题,政府就需要出钱。任何由政府出钱出手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可能带来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中国经常性的财政赤字比重不算大,比较困难的是对隐性财政赤字的处理……疑问比较大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隐性养老金欠账。”
经济学家茅于轼告诉记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笔欠账是构成国家债务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开出了药方——增加税收,“如果税收增加到GDP的30%,一年将多收1.4万亿元,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平衡上是行得通的。”
但是左小蕾认为,尽早填补社保基金的缺口和每年的国债兑付,已经给政府财政很大压力;如果央行成为最后贷款人,结果将以直接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发行增加以及与之相关的通货膨胀加剧为代价。
左小蕾特别提醒,“伴随通货膨胀的是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虽然通胀一般也会与利率提升同行,利率提升发出人民币收益提升的信号,对热钱有刺激效应,但是中国的利率并没有完全自由化,特别是现在宏观调控导致的经济变化也会对利率的调整产生诸多约束条件,利率不会与通胀同步,利率提升也不会百分之百意味着持有人民币收益更大。所以,通胀带来的贬值的影响可能大于利率效应的影响,综合结果可能是贬值压力更突出。金融体系的现状并不完全支持人民币的坚挺。”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