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过去1万年里仍在进化,而且这一过程仍将继续。科学家们最近通过对亚、非、欧三大洲不同人群的基因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家们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再一次被证明是“绝对正确的”。
9%的人类基因正快速演化
以美国芝加哥大学遗传学家乔纳森·普里特查德为首的科学小组在对亚、非、欧三洲209名不同人群个体的基因研究后发现,每个人群中都有大约250个正向选择基因,这意味着,这些人群仍在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的原理,进行自然进化。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原理,当生物体内出现正向选择基因时,就表明该物种仍根据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基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产生可有效适应环境的基因。
此外,另一批科学家们还对人和非洲黑猩猩的基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两者共1.2万个基因样本中,有9%的人类基因正进行快速演化,速度明显超过黑猩猩,尽管人与黑猩猩500万年前“是一家”。
“这项研究回答了‘人类是否还在进化’的问题,答案是‘当然了’。”研究小组成员本杰明·弗伊特说。
研究人员依据的样本来自三大洲的三个不同人群,分别是东亚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欧洲的西部和北部人群和非洲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他们被认为是东亚、欧洲和南撒哈拉非洲人的典型代表。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自然选择在我们过去1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仍是主要的推动力,没有理由假设人类的进化已经停止了。”此次研究的负责人、芝加哥大学人类基因系博士普里特查德说。
进化体现在人体各个部位
普里特查德等人的研究结果被发表在3月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与生物学公共文库》杂志上。美国《纽约时报》同一天发表文章称,普里特查德等人不仅回答了“人是否还在进化”这一重大命题,而且提供了不可辩驳的有力证据——基因。
许多社会学家一直认为,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停止了自然进化。一些从大脑演化角度解释人类行为的进化心理学家也认为,自人类1万年前进入史前农业社会以来,影响人心智变化的自然选择过程就已经结束,文明社会中的人不会再向前进化,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虽然普里特查德的研究小组还无法解释这些正向选择基因的具体功能,但他们对其进行了分类。这些类别包括:
■对嗅觉的影响:研究者发现许多基因正改变着人类的味觉和嗅觉。
■对生殖的影响:一些基因可改变人类精子的活跃性和卵子的受精能力。
■对大脑尺寸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人大脑的容量可能会继续增大。
■对人体骨骼和骨质的影响。
■对人体抗病性能力的影响等。
他们还认为,这些基因上的变化同人类文明史密切相关。“人类在过去1万年里经历了许多重大变化,如农业的发展、饮食的变化、新的生活习惯和气候的演变等,这些都同人类的基因息息相关。”普里特查德说。
新闻链接: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普里特查德研究小组使用的基因样本来自著名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Map,全称为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这一计划于2002年10月启动,由加拿大、日本、尼日利亚、中国、英国和美国6国科学家共同承担,旨在建立一个帮助人类发现自身疾病及其对药物反应的相关基因的公众资源。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了这一研究计划,而且提供了基因样本。除中国外,尼日利亚伊巴丹市的约鲁巴人提供了30组样本,美国提供了30个祖籍欧洲的居民的样本,日本也提供了若干不相关个体的样本。
笔者从HapMap计划的官方网站上看到,组织者这样评价国际HapMap计划对于人类的意义:“通过提供充分资源,使研究人员用于发现与疾病及个体治疗反应相关的遗传多态位点,从而对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一旦发现这样的变异位点,研究人员可以更多地了解该疾病的起因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惊人推测——欧洲人原来是黑人?
除了回答进化论的命题,普里特查德等人的研究结果还有助于揭开人类其他的一些奥秘。在普里特查德选择的基因组中,有5种影响人类肤色的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只在欧洲人中发生了自然选择。这一变化被认为有助于解释欧洲人肤色较浅的原因。人类学家们之前普遍认为,在人类4.5万年前登上欧洲大陆时,他们是肤色较黑的非洲人的后裔。由于要适应欧洲较少的阳光照射,他们的基因开始发生变化,肤色也逐渐变成现在的白色。
农耕使亚洲人变矮?
除了肤色,基因还可能解释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身材较欧洲人矮小的原因。斯坦福大学古人类学家理查德·克雷恩说,虽然基因变化难以同考古记录建立直接的联系,但三个人群开始变化的时间同各自进入农业社会的时间大致相同。这意味着,他们身高的变化同生产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克雷恩解释说,水稻于6千至7千年前开始在中国普遍种植,与此同时,欧洲和近东地区也相继进入农业社会。但由于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养殖和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地区以农业种植为主,生产方式的不同影响了各个人种的骨骼和身高。
人类进行自我改进?
在2005年的一次研究中,康奈尔大学生物学家卡洛斯·布斯泰曼提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还具备有自我改进的能力。他在所选择基因样本中发现,人体内有13%的基因出现了“负向选择”,即具备将有害基因突变剔除的能力。
这些引发突变的基因多存在于一些遗传疾病中,如肌肉萎缩症和尤塞氏综合征等。后者多在发达国家人口中出现,造成儿童视觉和听觉的损害。(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