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
在中国,有关大河正源的问题,人们通常承认水利部的定论。长江源头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一锤定音,黄河源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作最终裁决,那么没有专设“委员会”的澜沧江呢?
澜沧江的第15次考察和两个“新”源头
1999年6月27日,中科院遥感所的刘少创博士将一面蓝色旗帜用石块压在冰川边上,这是他发现的澜沧江吉富山源头。
同年7月19日,德祥澜沧江源头科考队将一块“澜沧江源头”的石碑立在了果宗木查山坡上,宣布由冰川融水汇成的拉赛贡玛为澜沧江的源头。
吉富山源头与拉赛贡玛源头相距约6公里,仅一山之隔。
两支考察队在同一时间段上的两次考察,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一时间,本来就众说纷纭的澜沧江源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澜沧江是著名的国际河流,东南亚第一巨川、世界第六大河,源于青海,经西藏、云南出国境后称湄公河、湄南河,意为“众水之母”。不管是茶马古道,还是柬埔寨的吴哥文化,都是依靠澜沧江生存和发展的。在过去的140年里,澜沧江至少挫败了13次人们寻找其发源地的努力。各种资料上记载的关于其源头的说法有十几种,而以不同源头为起点的河流估测的长度,也从4000公里到最长4880公里不等。
2005年一个冬日的上午,我来到中科院遥感所,见到了吉富山源头的发现者刘少创。
刘少创的办公室略显简朴,甚至有些零乱,到处是书、图纸和各种野外装备,为了给我找一个凳子,他跑出去了好一会儿才回来。
“确定河的正源,你依据什么标准?”我问。
“河长。”
“我看过有关德祥澜沧江源头科考队的报告,他们主要依据的也是这一标准。” 我说。
“你说的意思我知道,” 刘少创笑起来口音比较模糊,但思路异常清晰,“按照这一标准,澜沧江源头只可能有一个。这两种结论只可能一错一对,或者都错,但不可能两个都对。”
据刘少创回忆,1999年6月,先后出发了两支中国科考队:一支是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高登义为队长的德祥澜沧江考察队,另一支就是由他带队的中科院遥感所考察队。遥感所队考察队员原为两名,其中一名队员哈尔滨电视台国际部主任郑鸣因气候原因中途退出,因此实际上该队主力队员只有刘少创一人。
出发之前,刘少创首先和有关专家讨论了确定源头的准则。按目前广泛采用的标准,澜沧江源头的确定采用了“河源唯长”的准则,即最长的支流对应的源头就是澜沧江的正源。刘少创对澜沧江源头的考察分两步走:第一步,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对照地形图进行几何纠正,再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的长度量测工具进行河长量算。第二步,到实地用GPS进行验证核对。
莫云是青海省杂多县一个边远的乡,却是近代探险史的焦点,它的名字屡次出现在国内外探险家的笔下。6月21日,刘少创和两位藏族向导尕盖和多贡从莫云乡出发,他们三人各骑一匹马,另有两匹马用来换乘和驮行李。尕盖和多贡都会讲汉话,随身带着小口径步枪,以防野兽袭击。他们在海拔4600米的高山草甸地区缓慢地前行,以防走快了踏进泥潭或被石缝蹩断马腿。当地的牧羊犬很少见到生人,突然见到这样一彪人马,便狂叫猛追起来。
“马最怕狗扑后腿,受惊之后没命地狂奔,我没坐稳,一头栽倒在地上,”刘少创的两手从空中急速地落下,眨了眨眼睛,“我伏在地上转了转头,还好,脖子没问题。”
6月26日,他们沿谷涌河北上,过一处窄小山口,进入一处像巨大院落一样的山中空地。河水水量渐小,北坡有几小股季节性融雪水汇入。小河最后把他们引到一片被几座山夹在中间的积雪盆地,附近最高的山,当地藏族人称“吉富山”。
盆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四周无植被,呈灰褐色,细微的水从碎石地里流出。刘少创认为积雪盆地即是谷涌河的源头,与卫星影像所显示的情况基本吻合,当时实测源头位置为东经94。41′37″、北纬33。42′39″,海拔5160米。
澜沧江源头的确定和长度测量一直是国际地理学界梦寐以求的目标
世界著名大河源头的确定一直被视为重大的地理发现,发源于本国国土上的大河长度也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地理数据。澜沧江发源于我国的青海省,该地区历来被描述为“中亚细亚高原上地势最高和人类足迹最难达到的地区”,由于源头地区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加之探源者或因资金条件限制或因考察片面,致使对这样一条重要国际河流源头的确定成为国际地理学界的难题,古老而美丽的“众水之母”成了让世人不无遗憾的“无源之水”。
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走得最远、费时最长、游记文章写得最多最精彩的,是澜沧江、金沙江及周边地区,并在《江源考》及《盘江考》中指出金沙江为长江上源,南盘江为西江主源,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观点。但令人费解的是,他对澜沧江本身却几乎没有描述,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到黄河、长江、澜沧江会发源于同一个地方:三江源区域,因而错失了一个重大发现的机会。
民国初年,甘肃天水人周希武深入考察玉树地区的山川风俗,形势要隘,并参考旧时档案,以类排比,写出了《玉树调查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澜沧江的源头及周围水流情况:“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对于国内对澜沧江考察的忽视,倒是国外的探险家对这条国际河流投入了更多的热情。自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法国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等国际著名机构,先后资助了十几支探险队进入中国寻找源头。
1866年,6名法国人出发去寻找澜沧江源头。这是一次冒险行动,因为当时没有关于这条大河的任何地图资料。在两年的艰辛跋涉中,从越南湿热的沼泽地,到中国西部寒冷的山区,他们跨越了近四千公里的行程。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技术水平有限,他们无法对源头的确定提供充足证据,也无法准确测定河流长度。
在对澜沧江源头的考察历程中,英国探险家米歇尔.佩塞尔(Michel Peissel)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他曾做过24次穿越中亚、西亚和西藏的探险旅行。1994年9月, 已经58岁的他与两个法国同伴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出发,沿澜沧江寻找源头。“我们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历经了雷暴、闪电和冰雹的洗礼,” 米歇尔.佩塞尔在他的专著《最后一片荒蛮之地:湄公河源头的发现》中说,“有一夜,狼群袭击了我们的营地,三匹马和一只狗不见了,去寻找它们的一个当地向导也不见了。”
在当地藏族同胞的支持下,佩塞尔到达了青海杂多县萨日咯钦(海拔5354米)与加果空桑贡玛(海拔5499米)两座山之间的一个山口,佩塞尔称这里为鲁布萨山口(隆布拉)(Rupsa-la Pass)他认为那就是澜沧江的源头,并把他的发现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注册。这个鲁布萨山口是扎那曲的支流扎加曲的源头。1995年,英国记者杰弗里·利恩在英国《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题为《发现的黄金时代》的文章中称:“过去130年里,湄公河挫败了至少12次寻找发源地的努力。”杰弗里想说明,1994年米歇尔进行的第13次努力成功了,可事实上,尽管佩塞尔为寻觅澜沧江源头付出了常人难以体会到的艰辛,但由于受探测手段的限制,他的努力后来被证实也没有取得成功,因为扎加曲并不是扎那曲最长的支流,真正最长的支流是扎加曲东面的加果空桑贡玛曲。
最后的争论,集中在中科院
对于澜沧江源头,过去人们只大致知道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北部的冰山之间,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然而,澜沧江源区支流之多,连长江、黄河都望尘莫及。在扎阿曲与扎那曲的汇合处(尕纳松多)上游地区,共有近400条大小支流。到底哪一支流通达的雪峰冰川才是真正的澜沧江正源源头呢?
1994年4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周长进曾从澜沧江溯江而行,探寻源头。
在该所的一间办公室里,我见到了这位曾4次进入澜沧江源区的专家。
“澜沧江的中下游段,流域宽度是狭窄的,两岸支流短小,水网发育不充分,”周长进说起澜沧江来如数家珍,“昌都以上分为两个大的支流,西支流为昂曲,东支流为扎曲。扎曲河长518公里,流速、流量、流域面积都比昂曲大,因此把扎曲定为澜沧江的正源,已没有任何异义。实际上,在1994年以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扎曲上游的两大支流:扎阿曲和扎那曲,而国外有文献将两种说法都列出。”
扎那霍霍珠地是茫茫草原中的一座小山,也是长期以来被当地藏民认为的澜沧江源头。扎加曲从扎那霍霍珠地北面向东流去。1994年,佩塞尔曾沿扎加曲逆流而上,到达海拔4975米的鲁布萨山口,并宣布那里就是澜沧江的源头。佩塞尔说:“它完全不引人注意,只不过是一块渗出水的沼泽地。”
同年9月,周长进第二次进入澜沧江源区,曾在莫云碰到过佩塞尔,但他却得出了与佩塞尔完全不同的结论。在澜沧江上游的扎阿曲和扎那曲这两个主要水系的汇合处尕纳松多,周长进进行了水量测量,同时根据十万分之一地图进行两者的流域面积与河长比较,扎阿曲在几方面都超过扎那曲,进而初步推论扎阿曲为源头。
“我曾仔细研究过有关澜沧江的考察历史,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说,“几乎所有国外独立进行的考察都倾向于确认扎那曲为正源,而对扎阿曲却很少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我的疑问,周长进微微一笑,“去扎那曲源头只需要2天,而去扎阿曲至少需要10天。如果你是向导,你愿意去哪边?”
“你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明明看见扎阿曲的水量大,就一定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听从向导的意见。”我说。
“问题的关键就是两条支流水量差别并不是很大,而以前国外组织的考察队又无法进行准确测定。”
1999年7月,周长进跟随德祥澜沧江考察队第三次进入源区,在尕纳松多测得扎阿曲河宽62米,平均水深0.72米,流量为117.4立方米/秒;扎那曲河宽51米,平均水深0.35米,流量32.3立方米/秒。他们对两河上述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后,宣布认定扎阿曲为扎曲的正源。
对于周长进等人的考察成果,刘少创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目前在国内,扎阿曲为澜沧江正源已基本取得共识,但要确定扎阿曲上游的两大支流谁为正源并不容易,因为它们太相近了。”
在扎阿曲众多的支流中,郭涌曲是最长和流量最大的支流,其上游又分为两支:高山谷西(上游为拉赛贡玛),发源于果宗木查山,为冰川补给源;高地扑(上游为谷涌),发源于吉富山;这两条支流汇合处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野永松多”,意即“左右交汇处”。
分歧出现了
在确定扎阿曲为主要支流的基础上,刘少创对扎阿曲最末端的两个源头谷涌和拉赛贡玛,用计算机对卫星影像判读后的结果进行了长度测量:谷涌源头到野永松多的河段长度为23.6公里,长于拉赛贡玛源头到野永松多河段长度的21.5公里。
周长进通过对校正后的1998年9月的TM卫星影像的详细分析,用计算机测出谷涌源头到野永松多的河段长度为21.6公里,短于拉赛贡玛源头到野永松多河段长度的22.6公里。
刘少创说,承认最远河源是必要的。世界上的大河排列,以河长排序最常见,这也是普通人排列大河顺序的基本形式。一旦要计算河长,就不得不从大河最远的源头起算。叶尼塞河、鄂毕河都得出了最远河源,同时又保持着习惯上的正源。对于澜沧江有争议的两个源头,水量相差不大,河源类型相似,惟长度在两者之间,长江、黄河在保留争议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正源,相信澜沧江的源头确认不会太复杂,关键还是谁说了算。
“世界七大万里长河中,有四条在亚洲,其中又有三大长河的河源在中国,中国科学家确定自己的河源显然责无旁贷,” 刘少创挠了挠头,意味深长地说,“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