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鸟儿唱歌的时候,会运用类似人的技巧来改变的音调,以使它们的歌声听起来婉转动听。
负责这项研究的国家语音和语言中心的托拜厄斯-莱德称,改变发声器官的形状,就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发声器官通常包括口腔、咽喉、气管和食道。人们用声带发出来的“啊”的声音可以通过嘴唇、舌头和颌骨的运动变成“呜”的声音,就是这个道理。鸟类与人类一样,它们的声音也是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而且更为有趣的是,鸟类的发声方法也与人类相近,人类通过改变他们的声带来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鸟类则是通过它们机能与人类相似的神经与肌肉来调节发声器官的形状,调制出它们丰富的音调。
鸟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通过高低起伏的各种音调和强弱变化的各种声音来进行,它们的声音从鸣管里发出。鸣管的工作原理与人类的声带相似,当有空气通过时,鸟的鸣管就会产生共振,于是就会发出声音。鸟类还有一个喉,它的主要作用是当鸟类在唱歌的时候,防止食物颗粒进入肺里。
以前人们认为鸟类的上部发声器官像是一个坚硬的不会改变的管状物,鸟类声音的改变是由于鸟嘴张开程度的变化引起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从一只正在唱歌的北美主红雀的X光影像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唱歌时飞快地改变着它的发声器官的形状,有时非常简单,像是一支吸管,有时比较复杂,像是一个花瓶,正是这些处于变化中的形状,为它的声音增色不少。莱德说,鸟嘴并不是引起发声变化的关键,上部的发声器官才是鸟类啁啾鸣啭的主要部位。发声器官的声学作用是对从鸟的鸣管中产生的原始声音进行润色加工,使其富于变化。鸟嘴在唱歌时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它的歌声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传播。
这是人们首次通过研究来证实唱歌的鸟儿们会用人类般的精准的手段来控制它们的演唱,这种尝试对人们通过鸟类来进行声学研究很有裨益。(李伟 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