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6-07
人群健康
2001年,监测范围与历年相同,包括重庆市、重庆市的万州区、丰都县和湖北的宜昌市。其中,调整了重庆市监测站点,去掉九龙坡区,增加了奉节县。本年度监测总人口509955人,比2000年减少了11269人,主要与监测站点调整有关。其中移民人口为88759人,比2000年多18123人,占总监测人口的17.41%。
表1 2001年各监测站点人口情况
监测站点 |
人口数 |
性别比(男/女) |
||
合计 |
男 |
女 |
||
重庆 |
138443 |
70393 |
68050 |
1.03 |
丰都 |
114359 |
57581 |
56841 |
1.01 |
万州 |
127821 |
64473 |
63348 |
1.02 |
宜昌 |
129332 |
71855 |
57477 |
1.25 |
合计 |
509955 |
264239 |
245716 |
1.08 |
2001年,监测点内各级卫生机构总数为419个,比2000年增加70个;各级各类卫生人员总数为4137人,比2000年减少了653人;2001年各监测点内医疗机构病床数为3044张,比2000年减少91张。
生命统计
2001年监测范围内共出生3830人,其中男1935人,女1897人,出生率为7.51‰,比2000年略有下降;2001年共计死亡2914人,死亡率为571.42/10万,其中男性死亡1650人,死亡率为624.43/10万;女性死亡1264人,死亡率为514.42/10万。本年度监测范围内共有62例婴儿死亡。其中男婴30例,女婴32例,婴儿死亡率为16.89‰,较2000年增加,与全国婴儿死亡率值相近;丰都、万州期望寿命统计值分别为72.3和73.4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人群死亡原因分析:按ICD-9疾病分类标准,死因顺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心血管疾病(30.10%),呼吸系统疾病(20.01%),恶性肿瘤(20.59%),意外伤害(12.77%)和消化系统疾病(4.26%),这五类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7.73%,与上年相比,除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顺位交换,其他顺位无变化,其构成比也相似,说明这五类疾病是构成三峡地区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
疾病监测
传染病监测:2001年各监测点共报告传染病发病3466例,发病率为679.67/10万;死亡2例,死亡率0.39/10万,病死率0.06%。本年度监测区内法定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传染病15种,发病2289例,发病率448.86/10万,丙类5种,发病1177例,发病率为230.80/10万。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与2000年比较上升了58.29%。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15.62%,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462.10%,主要与结核、流感、腮腺炎等发病显著上升有关。
2001年发病居前5位的乙类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143.93/10万),病毒性肝炎(106.48/10万),痢疾(90.20/10万),淋病(83.93/10万),梅毒(10.00/10万)。
与2000年同期相比,有8种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数有所上升,依次为:流感(950.00%)、风疹(687.50%)、感染性腹泻(418.18%)、腮腺炎(391.84%)、梅毒(96.15%)、麻疹(34.48%)、肺结核(40.88%)、痢疾(13.02%),其它病种均无明显变化或略有下降。
2001年所有监测点各月均有传染病发生,其中5月份和10月份为2个高峰。5月份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为气温较高,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增多,特别是感染性腹泻和痢疾的报告发病数明显增加;此外,2001年5月份,监测点腮腺炎病例显著增多,达107例,占全年腮腺炎病例的20.20%;10月份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为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显著增多,达89例,占全年流感及流感样病例的84.76%;肠道传染病如痢疾、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较多,也是出现高峰的重要因素。
地方病监测:本年度各监测点均按照卫生部“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及“食源性寄生虫病调查方案”的“抽样”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地甲病、地氟病和肺吸虫病抽查。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阳性率(7.50~12.02%)与2000年同期抽查结果相近。2001年地氟病仅见于重庆的奉节监测点,检出率为33.50%,未发现和肺吸虫病阳性病例。
生物媒介监测
2001年对鼠形动物(包括啮齿目和食虫目小兽)的监测结果表明,室内密度为2.79%,显著低于2000年的4.87%;户外密度4.88%与去年的5.06%基本持平。室内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组成占63.53%;小家鼠次之,组成占32.94%。户外则以食虫动物为优势种,组成占59.34%;褐家鼠次之,占18.68%,小家鼠居第三位,占7.33%,黑线姬鼠占5.49%;此外尚有黄胸鼠、黄毛鼠、社鼠等。黑线姬鼠是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宿主和传染源,其在本地区所占组成比连年下降,1997年占50.80%,2000年已减少到17.02%,至2001年再次锐降到5.49%,且分布区缩小。虽在万州、重庆和奉节捕到,且从鼠类样本中仍可检出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源,但其传染潜能明显减弱。
[三峡工程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