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6-10
美国海军、国土安全部等权力部门近来最热门的话题是“全球商船分别在何处,各自在干什么,有无危险动向?”据美国媒体报道,为了防范类似“9·11”事件的恐怖袭击,美国今年加大了在全球监控各种可疑目标的力度,包括全球的商船、飞机、陆地大型机动目标、太空目标甚至互联网都成为美国重点关注的对象。美国做法难道都是为了反恐吗?
全方位监控全球
据英国简氏防务网站介绍,美国目前已建成了陆海空天电立体化全方位的目标监控系统。在海洋方面,除了包括中、俄等在内的全球各主要国家的大型军用舰只外,常年在国际航线上进行商贸运输的12万艘商船都成为了美军重要监控目标,而执行这一任务的主要单位是总部设在美国圣地亚哥的美海军侦察署。冷战期间,该单位就曾开发了一整套监控苏联军用舰只的系统,可对苏海军大约700艘军舰进行监控。当时美军主要根据不同潜艇推进系统产生的脉冲频率不同这一原理,通过搜集各主要类型的苏军潜艇,制成数据库档案,这样只要在全球任何一处发现可疑潜艇,通过对照其推进器运转脉冲频率,就像对照指纹一样,就能识别潜艇确切身份。如今,美军更是将该技术升级换代,将其发展为效率更高,可远距离遥控的声呐侦察系统,即通过设置在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声呐装置搜集在海洋航行的商船与空气和海水产生的不同信号,然后通过功能强大的超级电脑进行保存、分析,辨别不同信号代表的不同商船。如果发现可疑船只,便会通过中情局等机构进一步获取商船货物清单等数据,甚至会强行登船检查。
美国海军新闻网披露说,美国政府目前将监控海上移动目标作为这一立体监控网中的重中之重,因为目前每天大约有2.5万个集装箱进出美国港口,一年有900万个集装箱进出港口,美国十分担心恐怖分子利用数量巨大的商船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偷运至美国本土进行破坏。为此,美国每年为海军侦察署提供数亿美元的检查经费,另外还有几十亿美元的技术设备采购费,该署内还专门成立了民用船队分析部,重点对分布在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台湾海峡、阿拉伯湾以及好望角等七大海上战略通道上的商船进行排查追踪,确定其是否与恐怖分子、武器走私、核扩散以及生化武器等有关。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还可拥有在第一时间向白宫报告的优先权。
在空中目标监控方面,美国也是不遗余力,美国已建设最先进的空管空防一体化建设,空军与联邦航空局共同投资建设了军民两用的“联合监视系统”,可监控每天飞行在美国上空的国内和国际航班,能及时锁定、跟踪偏离航线或拒绝地面指挥系统指令的航班,并可在10分钟内派遣战机迫降甚至击落可能发起恐怖袭击的空中目标。
对陆地重要目标的监控,美国则是依靠高空侦察机和在太空中的120多颗侦察卫星。目标除中俄的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基地、重要导弹部队驻地外,美还重点监视“基地”组织的可能训练营地、伊朗、朝鲜、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核设施以及机动导弹发射车等目标。我国“神舟”飞船近年来更是美军在太空领域跟踪监控的重点。而全球约800枚卫星也被美国太空总署绘制了详细的星空图,以便掌握其轨道和运动参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美国大肆监控全球互联网信息。美《国土安全法》中“加强电子安全”部分的有关条款规定,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例如微软的MSN 和美国在线,有义务向美国调查机关提供用户有关信息和背景。美国情报单位能通过技术手段全面监控、跟踪甚至删改互联网中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信息。比如今年3月1日,《纽约时报》网络版发布一条宇航局批评白宫的新闻。而短短五分钟后,这条信息中有关批评美国当局的言论就被美国的网络警察删除。
面临人力不足、技术漏洞等障碍
虽然美国依靠强大的技术力量,对全球各种目标的监控已经无孔不入,但是,全球12万艘商船、一年百万次航班起降、各种导弹发射车数目众多,要想对如此百万数量的目标实施全方位滴水不漏的监控,难度如同大海捞针。加之目前恐怖分子活动能力也是越来越强,除了可通过各种伪装保护来骗过美国高科技“耳目”外,还采用化整为零、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威力强大的武器分拆运输,使美国监控体系鞭长莫及。美监控体系本身也存在不少技术漏洞。如美国《内视》杂志记者就曾使用包括本·拉登在内的三名恐怖分子的名字通过美国航空管制电脑的检查顺利登机,让美国安全官员尴尬不已。另外美国目前监视部门,更多是靠电脑等工具去辨别和分析情报,人力整合信息能力严重不足,这给美国战略、各种政策的制定带来很多偏差。
“技术迷信”带来很多负面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技术优势十分迷信,而在情报、安全等系统,这样的想法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可以说美国目前企图全面监控全球目标的念头,又是其“技术万能论”的集中体现。而类似“9·11”、“科尔”号驱逐舰遇袭等例子,已经充分证明单单依靠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同时,美国做法也暴露了其追求单方面情报透明化的野心,即“全面屏蔽自身情况的同时,全面掌握他国情报”。这种做法势必干涉到他国主权。据韩国联合通讯社5日报道,美国已全面监视朝鲜籍船只,并且不允许在美设有账户的公司租用朝鲜船只进行正常的商务运输。一些国际关系专家指出,美国此举会进一步孤立美国,使其在成为世界警察的同时,越来越蜕变为国际关系中的一座孤岛。专家指出,美国肆无忌惮地监视他国,最终可能带来情报越“透明”、政策越“糊涂”、不利于营造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李润田 陈 晓)
[环球时报]
相关报道
一直担心中国“太空威胁” 中美可能联合探月?
图中人物为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右上为美国设想的2018年登月情景。
美宇航局长即将访华 称既要对手也要伙伴
中美两国的航天员有一天会一同飞行吗?这个看似相当遥远的命题,近日忽然可以大胆地问一问了。4月2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不约而同登出了一条不长的消息: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称他已接受邀请,将访问北京,就美中在太空领域可能展开的合作进行磋商。此前,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罗格应邀对美国宇航局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尽管格里芬的发言和罗格的访问都非常低调,但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中美宇航员同飞虽然乍听起来有些“浪漫”,但想想看,俄美经济合作比中美差远了,俄美的战略防范也绝不比中美之间少,但两国的宇航员不就“真在一起飞着”吗?
美既需“对手”也要“伙伴”
格里芬是在25日出席参议院科学和航天小组举行的听证会上作上述表示的。当时,民主党参议员尼尔森就中国航天问题向他提出质询:“你认为我们同中国的关系是竞争者还是合作者?”格里芬明确表示:“20年前,几乎没有人敢相信美国与俄罗斯会在航天领域合作,可今天,美俄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很好的合作。美国在航天领域不但需要好的竞争对手,也需要好伙伴。伙伴和对手往往是合二为一的!”格里芬还非常肯定地说:“我个人认为,美国总能从类似的跨国合作中得到好处,我不觉得这样做会对美国造成任何伤害!”
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专家威尔德4月21日透露,美近日还向中方建议,美中双方应该在联合探索月球问题上立即展开谈判!虽然美国宇航局不愿透露这个构想的细节,但美宇航专家认为,中国将于2017年发射飞船到月球收集样本并带回地球,而美国将于2018年派宇航员重返月球,中美登月在时间上“很巧合”。另外,太空探索耗资惊人,美国宇航局每年预算高达160亿美元,但仍然老嚷着缺钱。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研究所主任劳格斯登就说:“昂贵的太空探索费用是各国合作的潜在机会。”
美宇航专家还表示,中美之间还有更具可能性的合作领域:美可以用中国“神舟”飞船运载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天飞机的运输成本非常昂贵,而且格里芬曾表示,2010年美所有航天飞机都将退役,而美国虽然追加了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最早也只能于2011年拥有新航天飞机,中间有很长时间的空白。许多美国专家因此看好稳定性很高的中国飞船,认为它可以和俄“联盟号”一样为美国运送宇航员和物资。
中国航天专家也认为,中美开展航天合作是有基础的。各个航天大国的航天技术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色,合作能够彼此启发,是双赢互利的。作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实现了航天器载人绕地飞行的国家,中国的航天技术完全是自主创新的成果,美国同行也非常想了解。中国宇航局副局长罗格在访美时表示,中国的所有太空活动都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包括载人航天飞行。
美一直担心中国“太空威胁”
事实上,合作仅是近年来美国部分人士的呼声,美国还有一部分人一直把中国视为太空探索的竞争对手甚至威胁,后一种观点在相当长时间里还占据美决策层的主流。在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10多年间,美国多次以“可能泄密”为借口,禁止使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制卫星,甚至禁止任何“带有一个美国零部件”的卫星由中国发射。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卫星制造大国,多数国际商用卫星都或多或少带有美国制造的部件,美国的政策对中国航天商业发射活动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尽管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性能优越、发射价格低廉,但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另据一些中国航天科研人员说,甚至在美国召开的宇航国际会议,中国与会人员都会遇到故意拖延签证时间等人为设置的障碍。
直到今天,这种敌视和怀疑的噪音也没有消失。中国公布探月计划后,一些美国议员认为,中国是想与美国争夺太空霸主的地位,这种争夺即使不是现在,也是在不远的将来。众议院前多数党领袖迪莱等36名议员还专门致信布什称:“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和俄罗斯比美国更接近月球。”因此,“如果中国想把国旗插上月球,那么美国就得把国旗插上火星。”
美国需要和一个有技术但不构成威胁的国家合作
一些国际航天界专家认为,美国想和中国进行太空合作,首先是中国航天的迅速发展,已经使美国人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与美国某些人的初衷相反,在美国的封锁下,中国航天反而更加快速地发展。“神舟”系列飞船连续载人发射成功,应用卫星技术不断进步,太空探索也开始启动,因此,尽管现在中美航天技术仍有较大差距,但这种差距可以说正处在逐渐缩小的阶段。而同样有登月梦想的日本、印度,航天技术还较落后。有报道称,在印度炒得很热的印美太空合作,美国宇航局似乎并不感兴趣。
另一方面,美国在航天领域受到了国际上,特别是俄罗斯的强烈竞争压力。目前,在太空探索领域,许多国家都在急起直追,其中与美国实力最接近的要数俄罗斯。据美联社报道,俄罗斯日前宣布,俄航天机构将先于美国在2015年左右送宇航员去月球,2020年左右将着手建立自己的永久性月球基地,在2020年到2030年间,俄还将向火星进发。俄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给美国造成了很大压力,这是美国开始寻求与在航天技术上有相当能力,但对美国远构不成威胁的中国合作的重要原因。
另外,美国对外高科技合作有一个规律,即只有外国在一个领域取得了较高成就,美国才会与之合作。比如中国造出了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万亿次的计算机后,美国才对华出口类似产品。
美国海军作战学院国家战略研究系主任约翰逊-弗里瑟则发表了对美与中国合作的另外一种认识:太空技术大多数有军民两用的性质,中国航天是否具有军事用途,是否威胁美国的太空优势,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知道。其他一些专家也认为,美国可以借合作之机,了解中国航天的真正实力和发展方向,以确保美国在航天领域始终占据领先优势。
各国航天合作都“留个心眼”
在航天领域,美国伙伴很多。欧洲航天局、俄罗斯、日本都曾和美国宇航局展开不同层面的合作。但迄今除了欧洲航天局之外,其他国家和美国的合作成效都不算明显。
俄罗斯被美国拉进国际空间站计划后,大部分航天活动都围绕这个计划运行。俄“联盟号”飞船发射,几乎都是为国际空间站运载宇航员和补给货物。但俄罗斯自身,由于航天经费削减,大部分资金和人力又都已投入到国际空间站计划上,一直没什么实质的技术进步。上世纪70年代服役的“联盟号”系列飞船,至今还是航天主力。因此,俄罗斯航天局官员不止一次地抱怨要退出“鸡肋”一般的国际空间站计划。
日本对与美国的航天合作也颇多怨言。日本的H2A运载火箭和卫星等,近年来发射频频失败,给日本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浇了冷水。由于日本没有独立研发完整航天系统的能力,多数关键部件要求助于美国,日本航天官员因此认为,航天发射失败有美国“留一手”的原因。《每日新闻》曾报道,日本的侦察卫星检测不合格,推迟发射,是因为“美国的电脑芯片不合格”。
欧洲航天局的做法则是在核心技术和重大项目上保持独立性,只是在力所不能及的领域和美国合作。比如欧洲“阿里亚娜”运载火箭、大容量通信卫星等,都没有美国“插手”,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
其实,美国对合作的态度也是一样。约翰逊-弗里瑟曾指出,美国对外展开航天合作的首要标准是“以我为主”、“掌握计划和议程”。由此看来,各国在航天合作时普遍都“留了个心眼”。
不管怎么说,格里芬的即将到访是中美两国未来开展空间合作的积极信号。不久前,中国航天局副局长罗格访美时半开玩笑地称:“如果当有一天我们需要结婚时,首先做的事情应该是面对面了解,否则怎么联姻。”
一些中国航天专家表示,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是全人类的事业,很多问题单靠一个国家不见得能解决好,所有有能力的国家都应开展合作。对于政治家来说,国家利益是需要考虑的,不过也有一个谁看得更远的问题。一些专家还指出,如果中美之间的航天合作进行得好,对突破美国对华的高科技出口能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有利于减少两个大国的政治猜忌,促进彼此之间的科技合作和贸易平衡。▲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唐 勇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徐 岚 ●环球时报记者 程 刚)
《环球时报》 (2006-04-28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