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12
青藏线上的五道梁-单之蔷摄
川藏线上的业拉山-戴成华摄
作者:撰文/单之蔷 摄影/田捷砚 等
青藏铁路就要通车了,许多人将踏上前往西藏的路,青藏铁路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沿途会看到怎样的景观?这是人们所关心的。本文作者提出一个观点,要认识青藏线,最好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作者就是通过青藏线与川藏线的比较,来揭示青藏线的奥秘的。正像作者所言,只有将青藏线和川藏线合起来,才能勾画出一个青藏高原的轮廓。
站在唐古拉山的垭口,我突然想起:从西宁一路走来,青藏线上竟然没有那种一道一道之字形连续拐弯盘旋而上的盘山路。身旁的路碑上写着“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231米”。前方不远处,就是雪峰,宽阔的、坡面平缓的冰川很近,好像要流淌过来。到了这么高的地方,竟没有走盘山路,真是奇迹。我又回想起翻越大名鼎鼎的昆仑山时的情景,也没有走过盘山路。
这与川藏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川藏线出成都平原不久,从翻越二郎山开始,就进入了盘山路的历程。其实走川藏线就是两种运动的合成,一是左右的盘旋,二是上下的起伏。我想起了那年我们走川藏线,从帮达到八宿县翻越业拉山时的情景:那条盘山公路号称有108“拐”(回头弯)。我认真地数起“拐”来,最后数出 88个“拐”,90度左右的弯更是有300多个。
这就是这两条路的区别,青藏线修建在相对平缓的高原面上,川藏线则延伸在时而峰巅、时而深谷的横断山区。
其实,这两条路的区别还有许多许多。它们的特色通过比较,不断地显现出来。我甚至觉得这两条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和美来。这两条路我都走过,我是通过比较,对这两条路的认识才全面,否则,我的认识既不准确,也不深入。就像认识一个人,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一样,认识青藏线可以通过川藏线。如果要对青藏高原有所认识,对青藏高原的美有所领略,则应该这两条路都走过。你或者从青藏线入,从川藏线出,或者从川藏线入,从青藏线出。这两条线珠联璧合,像一对郎才女貌的伉俪,形成一个完美的组合,向你展示世界上最独特的区域——青藏高原的魅力。
但是有一个担忧,我不得不说出来。我相信任何走过这两条线的人,一开始都会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就是川藏线的景观要比青藏线美。比起川藏线那些水急山怒的激动人心的景观来,青藏线似乎有些平淡,甚至说青藏线有些地段令人昏昏欲睡。今年5月,我由于去可可西里和长江源,在青藏线上反反复复走过几次,坐在车里,窗外是缓缓起伏的低山和丘陵、稀疏的荒草、裸露的土地,而且这种景观是大尺度的,不是一晃而过,而是漫长的,长达几百公里而没有变化的。再看看青藏线公路和铁路两旁,到处是由于铁路建设路基取土形成的坑坑洼洼和废弃的房屋,我心里想:青藏铁路的旅游能搞起来么?人们坐火车看什么?他们会不会失望?但是如果火车走的是川藏线,我就不会有这些担忧了,我相信走川藏线的人会在一连串的惊叹中走完全程的。
我这里想说的是一个矛盾:激动人心的川藏线美则美矣,但其内涵比起青藏线来,要略为逊色;平淡的青藏线景观变化虽然不如川藏线让人眼花缭乱,但它讲述的自然的故事要比川藏线深刻和丰富。甚至可以说,就认识青藏高原而言,走过川藏线的人,还不能说走过了青藏高原,只有走过青藏线的人,才有资格说,我去过世界的屋脊——青藏高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川藏线走的是青藏高原的边缘,还不能算已看到了青藏高原的全貌,而青藏线则是穿越了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世界屋脊”的特征是在青藏线上展示的。
不仅如此,青藏线虽然经历的山与谷不如川藏线多,但是它跨越的大的自然区却比川藏线丰富,而这些大的自然区相互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川藏线也穿越了许多不同的区域,但这些区域的不同是低层次的。比如青藏线跨越了中国最基本的三大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走一趟青藏线,等于走遍了中国;而川藏线仅仅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穿行,走过川藏线,还不能了解中国的西北干旱区和真正的青藏高原是怎么回事。因此可以说,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来说,青藏线有着巨大的概括力,它好像哲学中的范畴,而川藏线仅是概念。
川藏线的一大遗憾是没有经过干旱区,像青藏线上柴达木盆地那种典型的干旱区的景观是十分珍贵和难得一见的。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与塔里木盆地很相似,因此走过青藏线上的柴达木盆地,可以算作去塔里木盆地的一个预演。川藏线的另一个遗憾是没有经过寒旱区,即既寒又旱的区域,比如青藏线上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那个被称为可可西里的区域,这里是最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特征的区域。这是平均海拔4500—5000米的高原,这里是真正的高原,世界上有许多高原,但有这么高这么广阔的高原吗?没有。只有在可可西里才有。广阔连续的冻土区、特有的高寒植物、成群而独有的大型野生动物是这里的魅力所在。
青藏线的平淡是表面现象,它的丰富是暗藏的。就地貌而言,它从西宁到拉萨,经过了黄土高原边缘的河湟谷地、青海湖盆地、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山脉、可可西里—长江源高原区、唐古拉山脉、羌塘高原东缘、念青唐古拉山极高山、拉萨河谷,这里面有高山、河谷、盆地、高原。川藏线从成都到拉萨,经历了盆地、高山、峡谷,但缺少可可西里那样的高寒高原区。就植被而言,青藏线经过了祁连山东部干草原、柴达木荒漠植被、可可西里—长江源高寒草原、那曲高寒草原、拉萨河谷灌丛草原,经过了五种植被区域;川藏线上的植被则以森林为主,沿途穿越了川西峡谷山地的常绿阔叶林、横断山脉北部峡谷的高山栎林、云杉林、冷杉林以及东喜马拉雅北翼山地中以云杉、冷杉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由于青藏线相对平缓,川藏线起伏剧烈,因此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青藏线的景观以水平分布为主,而在川藏线上则是以垂直分布为主。在青藏线上看景观,是向前或左右看,看辽阔、看苍茫,在川藏线上看景观,则要仰视和俯瞰,看险峻、看垂直变化这真是两条差异显著、相互映照的路。正是通过比较这两条路的差异,我们对这两条路的认识,才不断地深入和清晰起来。
走青藏线和走川藏线沿途看到的景观有什么不同吗?它们各具特色。对于植被:青藏线看草原,川藏线看森林;对于水:青藏线看高原湖泊,川藏线看湍急河流;对于地貌:青藏线看宽缓的高原,川藏线看高山峡谷;对于气候:青藏线看干旱景观,川藏线看湿润的景象。还可以进一步说:对于河流,青藏线不仅可以看到外流河,还可以看到内流河,而川藏线一路都是在外流区域内,这里的河流最终都是要流入大海的;对于冰川,是两条线路共有的,但有的景观则是某一条线路独有的,比如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荒野上游荡,这只在青藏线的可可西里一带才能看到。同样柴达木的荒漠、盐湖和可可西里一带的连续冻土区是青藏线所独有,而波密的森林与冰川共存、易贡的茶园与雪峰同在,则是川藏线上的风景。
怎样形容青藏线和川藏线的不同呢?如果说青藏线是史诗,则川藏线是小说;青藏线上的景观让人沉思,川藏线的风景让人激动;青藏线是杜甫,川藏线是李白。
这两条路合起来,才勾画出了一个青藏高原的轮廓和剪影来。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