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30
本报记者 刘坤喆 李健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打算
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对月球探测纳入到最重要的空间科学计划。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美国宇航局宣布最迟于2020年再次登陆月球。新型登陆舱将可容纳4名宇航员,他们能在月球表面待一到两周。宇航员还计划利用登陆舱把货物运到月球表面,留作储备。
印度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将在明后年发射升空,探测器预计将绕月球轨道运行两年时间,将获得高分辨率的月球地质图、月球矿物图和月球地形图。
日本2007年将发射“月亮女神”号绕月卫星,并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发射无人探测器,以探究月球的起源,并将在月球表面采集样本,之后带回地球供科学研究。
欧洲即将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送机器人上月球,并将所有参与合作国家的机器人组成一个“机器人村”,在月球上试验新的技术,为实现有效可行的人类月球探索和永久居住打好基础。
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也将在2007年发射升空,预计实现4项科学目标:绘制完成三维月球地图、进行月表化学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分析、探测月球土壤及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有关专家说,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美国和前苏联频繁地发射月球探测飞行器,并实现载人登月后,人类曾经进入对月球探测的平静期,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人类在探测活动中发现月球可能存在水的迹象,这些重大发现重新引发了人类对月球探测的兴趣,形成新的月球探测热潮。
虽然各国都对月球感兴趣,但却各有各的打算。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达瑞说,美国的侧重点是资源方面,他们最终是想研究火星,所以把月球当成中间站。
欧洲的侧重点是技术,他们正在研究去月球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目前各个国家都是用化学燃料作为动力推动航天器,但是欧洲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更新的办法——采用太阳能离子发动机作为主要推进系统,这样既节约能源,又减少了卫星携带燃料的重量,可以更多地携带科研设备。
中国、印度和日本的侧重点则是关于月球科学的研究。人类生活受到月球的影响很大,比如潮汐,比如月球给地球带来了很大的稳定性,使地球上没有极端性气候出现,人类才可以在地球上幸存下来。
科学价值与经济利益并存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新一轮月球探测热背后,科学价值和经济利益并存。
意大利航天局科学家艾思宾娜瑟说,探月可以使我们很好地了解月球和太阳系,从整体上了解太阳系是怎么形成和逐步演化的。太空探测意味着很多高科技发明创造,这些发明最终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很多工业和商业参与进来,拉动经济发展,使每个人都受益。
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秘书长弗英表示,月球开发加强了这些国家的工业联系,使相关的高科技通过工业生产很快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拉动经济很有利,同时也会影响到政治方面。
对于月球探测的科学价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月球有一个很特殊的环境,如超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等,在这种环境下可以生产出很多特殊材料和生物制品。科学的责任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达瑞认为,月球上有两种资源非常丰富,一是太阳能,一是氦—3,通过氦—3的聚变,可以产生很大的能量。
“月球探测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提出了挑战,但重要的是,政府希望把月球问题置于一个多么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进步的工程,也是一个非常昂贵的工程。”他说。
本报北京7月26日电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