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推选2009年十大古生物发现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2-28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8日消息,据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回顾过去一年重大科学发现,从中评选出2009年最受欢迎的十大古生物学发现,迷你版“霸王龙”、迄今发现的最大三叶虫等榜上有名。
1. 发现人类与狐猴间“缺失一环”
发现人类与狐猴间“缺失一环”(图片提供:PLoS ONE )
这个“缺失一环”是指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一种灵长类动物,被科学家称之为“艾达”。保存完好的艾达化石于5月20日被揭开神秘面纱,一些科学家将其视为有关人类进化的一项重大发现。
2.最古老人类祖先骨架化石
最古老人类祖先骨架化石(图片提供: Science/AAAS )
根据10月进行的一项骨架化石研究,人类与现代猿之间并不存在类黑猩猩那样所谓“缺失的一环”,这一发现能够改写人类进化史。一名科学家表示,最古老人类祖先骨架化石的发现“将改变一切”。
3.体型最大的蛇 身长超过巴士
体型最大的蛇 身长超过巴士(图片提供:Jason Bourque )
科学家2月表示,在哥伦比亚塞雷洪煤矿发现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蛇化石。体型最大蛇生活在6000万年前,身长至少在42 英尺(约合13米)以上,超过一辆巴士,体重高达2500磅(约合1135公斤),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气候变化。
4.新发现的化石 包括“优雅鼠鼬”和“宝石虫”在内
新发现的化石 包括“优雅鼠鼬”和“宝石虫”在内(图片提供: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 )
科学家8月宣布,在德国梅塞尔坑发现一批新化石,数量超过6500个,年代可追溯到始新世,其中包括一只牙齿锋利的啮齿类动物(“优雅鼠鼬”)以及一只彩虹色的甲虫(“宝石虫”)。
5.发现3种新种恐龙
发现3种新种恐龙(图片提供:Travis R. Tischler, Australian Age of Dinosaurs )
古生物学家7月宣布,在加拿大昆士兰州内地城市温顿发现3种新恐龙化石,分别是1种生性凶猛的肉食恐龙以及2种巨型食草恐龙。3种新恐龙物种以澳大利亚诗人班尼欧·彼德森及其作品的名字命名。
6.撒哈拉沙漠发现5种奇异史前鳄鱼
撒哈拉沙漠发现5种奇异史前鳄鱼(图片提供:© NGT )
科学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发现了1亿年前生活在那里的5种史前鳄鱼化石。其中,“鼠鳄”(Rat Croc)以植物和蛴螬为食;“扁平鳄”(Pancake Croc)以鱼为食,常常一动不动潜伏数小时,张着嘴巴等待猎物上钩;“鸭鳄”(Duck Croc)体长0.91米,宽宽的口鼻部向上挑,以鱼和蛴螬为食,总在浅水和泥潭中觅食;“狗鳄”(Dog Croc)鼻子像狗一样向前突出,以植物和蛴螬为食,可能是游泳好手,跑得也很快。
7.科学家发现“迷你版”霸王龙
科学家发现“迷你版”霸王龙(图片提供:Todd Marshall via Science )
美国科学家9月17日在《科学》杂志上描述了其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大约1.25亿年前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东北一代,已进化具备了霸王龙的所有身体特征,但体重只有70公斤左右,与数百万年后出现的大型霸王龙相比堪称小巫见大巫。新发现的恐龙被命名为Raptorex kriegsteini。科学家称,Raptorex展现了霸王龙的全部身体特征,包括头部大,前肢短小,脚掌细长等。
8.三分之一恐龙物种或不曾存在
三分之一恐龙物种或不曾存在(图片提供:© NGC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学家马克-古德温(Mark Goodwin)和蒙大拿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Jack Horner)今年10月的一项研究发现,三分之一已知恐龙物种从未在地球上存在过,这是因为小恐龙看上去并不像是父母的“迷你”版本,相反,它们同鸟类和现存其他一些动物一样,身体结构在成年期经历了显著变化。两位古生物学家指出,这意味着许多小恐龙化石被错误识别为独特的新物种。
9.美国西部发现“失落的恐龙世界”
美国西部发现“失落的恐龙世界”(图片能提供:Don Davis/NASA )
今年4月,科学家在美国西部的偏远地区发现了一个“失落的恐龙世界”。在655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事件中,大多数恐龙物种灭绝,但这个新发现的恐龙物种却存活下来,而且比前者多活了最长50万年的时间。
10.巨型三叶虫近1米长
巨型三叶虫“群交”以数量作为保护(图片提供:Artur Sá,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今年5月的一项研究发现,多达一千只巨型三叶虫曾经在史前时代的浅海地区活动。三叶虫是已经灭绝的海洋节肢动物。科学家在葡萄牙北部发现了距今4.65亿年的三叶虫化石,它们身长90厘米,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三叶虫。这项研究还表明,巨型三叶虫这种曾经大量存在的海洋生物进行的是“集体交配”,并利用数量作为保护。(秋凌)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