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22
中新社漳州5月20日电(张文艺 姚鸣声 郑志清)近日,福建漳浦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古沉船,比正在发掘的“南澳一号”存在年代更久远,并打捞出了瓷器、漆器、北宋铜钱等百余件文物,有些文物距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
福建省水下文物考古队副队长、漳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阮友好20日向记者介绍说,考古队员找到沉船的位置,下到海底探摸,发现碎瓷片散落的面积比较大,沉船有被偷盗过,受到一定破坏。在沉船船体,队员们打捞出100多件瓷器、一些漆器残片和10多枚北宋铜钱。
阮友好表示,根据沉船所载货物,可判断应该是一条外贸船,航向是东南亚。船上所载主要是瓷器,以黑釉碗和青白瓷为主。“此次打捞出水的主要以碗、碟、盘等小瓷器为主,大部分产自闽北,年代以宋明居多,都属于民窑,根据有关瓷器资料,对照沉船上瓷器器物造型等,可确定其为南宋时期的沉船。”
瓷器一直是福建古代出口的重要物品,而漳浦海域正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漳州月港的一条必经之路。此次沉船上的考古发现对了解南宋时期的贸易情况具有很大研究价值,“能够了解到当时商船的造型、所载船货以及瓷器的烧造工艺等详细情况。”阮友好介绍说。
据了解,此次古沉船的发现与漳州市破获的一起非法盗捞倒卖文物大案有关。2008年,龙海边防在一码头截获2000多件犯罪分子刚刚从海底捞出准备运回的瓷器。之后,警方还从犯罪分子家中搜出10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牵涉到福建沿海地区8条古沉船,其中有些瓷器与此次发现的古沉船有一定联系。”
今年5月7日,由20多名考古队员组成的福建省水下文物考古队来到漳浦县,对这一古沉船开展前期的初步调查。(完)
【中新网】
相关报道
南澳Ⅰ号发现铁质文物
或为明代铁手铳 中新网5月20日电截至5月19日,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实施的“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项目再获重要进展,船舱文物清理继续向前推进,出水不少以前尚未见过的文物新品种,如见到有圆筒状的铁质文物,根据其形状推测,可能是明代已经广泛运用于军队的铁手铳或铁铳炮。 目前,南澳I号船舱文物清理继续向前推进。沉船中部1号舱的隔舱板之间距离1米,已经清理6个硬探方框架的面积(1×6),清理宽度为6米,两侧尚未找到船舷板,抽泥发掘工作仍在进行;1号舱已经清理文物2层,深度约50cm,尚未清理到船舱底,出水完整或者可复原文物700余件,瓷器等文物碎片若干筐,许多1号舱出水文物都是前期工作中未曾看到过的新品种。紧挨1号舱北侧的2号舱隔舱板之间距离也为1米,目前已经在靠近东侧船舷板一侧布好4个硬探方框架,面积(1×4)平方米,已经做好水下摄影、摄像及测量和绘图工作,尚未进行大规模文物清理工作,下一步将向2号舱西侧推进摄影、摄像及测量绘图工作。 据统计,“南澳Ⅰ号”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复原文物累计已达近2000件,其中1号舱和2号舱出水的700余件文物除了以前已有发现的外销青花瓷品种和釉陶罐、铁锅及铜板外,还出水了一些以前未见新文物,包括套装的江西景德镇窑系各种花卉鸟兽图案青花瓷盖盒、青花底款刻暗花小碗、青花“福”字底款麒麟纹小碟,福建漳州窑系的描金开光五彩盖盒、飞鸟纹青花大盘、青花佛教寺庙净瓶、青花戏曲人物纹及神话故事人物纹大盘,金属戒指、锡壶,木质秤杆以及棋子、核桃、橄榄等等。此外还见到有圆筒状的铁质文物,虽然锈蚀严重,但是根据其形状推测,可能是明代已经广泛运用于军队的铁手铳或铁铳炮。 上述这些出水文物对于研究“南澳Ⅰ号”沉船船货来源及产地、海上航行路线、始发港和目的地等相关历史课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中新网】
宁波发现两汉南北朝墓葬群 出土"泡菜坛"(图)
出土的土坑木椁墓随葬器物“盒”。
知道汉代宁波人怎么生活的吗?宁波北仑出土的文物给了我们答案!日前,宁波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进入尾声,共发现各历史时期墓葬89座,窑址4处,出土了铜、铁、陶、石、骨、琉璃等类器物260余件。昨日,记者来到北仑区陈华村、吕鑑村一带,亲眼见到庞大的墓葬群和出土的众多文物。
●墓葬发掘 砖室墓被盗土坑墓幸免
在发现的89座墓葬中,大多数为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其中土坑墓有近20座,其余都是砖室墓。在土坑墓葬中,除了个别墓葬因取土破坏外,其余皆未被盗扰,出土了较多的历史文物。但是在砖室墓中,所发现文物不多,因为墓葬已被盗一空,残破严重。
在考古人员许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墓地。沿着高速公路,密集地分布着89个古墓,他说:“这一区域一定不止89个墓葬,还有更多地域还没开挖。”在一座汉代古墓旁,他指着墓葬说:“这是唯一没有被盗挖的砖室墓。”记者看到,墓室长约4米,宽约1.8米,高有2米多,室内排列着砖块,但是墓的形状和砖块排列已经变形。“年代太久远,因为地面挤压所以变形了。而且墓葬坍塌很严重,挖出来的物品很大一部分都破碎了。”这次发现的墓葬数量多,但是都不大,考古研究所李永宁告诉记者:“根据墓葬的大小和出土的文物来看,这里应该是普通老百姓的墓葬区。”
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为何砖室墓被盗,土坑墓却得以幸免呢?李永宁说:“土坑墓因为用土建造,具有一定隐蔽性,盗墓者难以发现。砖室墓则容易被发现,盗墓者用洛阳铲,很容易探测到砖块。”
如此大规模的墓地,有人提出,这会不会是家族的墓葬区呢?李永宁给了否认:“如果是家族的墓葬,应该会按照一代代排列,我们挖了2000多米,持续的年代从两汉至南北朝,没有发现墓葬有按代排列的规律。”
土坑砖椁墓出土器物“泡菜坛”。
●出土文物 有琉璃串饰还有“泡菜坛”
这次考古发现,共出土了铜、铁、陶、石、骨、琉璃等类器物260余件。工作人员许超告诉记者:“这次考古发掘的文物中,陶器占大部分。但是比起东钱湖、奉化出土的文物来说,这些随葬品更朴素、实用,而且器物组合上较完整。”
鼎、盒、壶、罍就是一套汉代人日常使用的器具。鼎和盒是人们盛食物的容器,但是它们大小相似,长得也很像,怎么分辨呢?一位专家告诉大家一个鉴别方法:“有耳朵和三只脚的是鼎,光秃秃的就是盒了。”而壶、罍是盛水器,所发现的文物中,罍的体积要比壶大,最大的罍有35公分高,最宽处有40公分,也是本次文物的“霸王”。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串琉璃串饰,颗粒大小不一;还有一个坛子,与现在人们家用的泡菜坛外形大小相似。难道,汉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腌制泡菜了?考古人员说:“这些出土的文物大多是人们生前日常生活中使用,死后陪葬,总的来说比较朴素。”
●见证历史 当时这里的经济可能不发达
在这些文物中,有许多金饼,这些金饼都蛋挞大小,颜色、形状都极像现在的蛋挞。李永宁向记者介绍:“汉代流行厚葬,奉行‘事死如生’,人死了,但是还要当活着一样善待。所以人死后,用金饼陪葬。这次发现满满一罐,有几十块。”但是记者发现,这些金饼不是金制的而是陶器,李永宁解释:“按理说应该是真金,但是可能条件有限,只能用陶器替代真金,说明墓主是个普通人家。”
这次出土的器具,带釉的不多,“北方有釉的器物多,因为带釉的更贵,当时北方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而北仑这一带可能经济情况并不是太好。”李永宁表示,与奉化比,精致程度也有所不及。
难道当时北仑真的经济不发达?李永宁也表示赞同:“在当时,宁波的区域中心在白杜(鄞县)、宝幢(茂县)和句章一带,像奉化、东钱湖离区域中心较近,可能经济较好,而北仑偏远,条件差点很有可能。”
通讯员 李永宁 记者 吴旭涛 摄影 记者 贾东流
【中新网】
南澳Ⅰ号出水彩瓷保护困难 7月前将清空古船
7月前古船文物将被清空
“南澳Ⅰ号”可能是明万历三十六年以后的船只!昨日,“南澳Ⅰ号”古沉船遗址考古发掘继续进行。驻船进行文物鉴赏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瓷器专家陈华莎通过当日出水的一批青花瓷盒推断,“南澳Ⅰ号”很可能是明万历三十六年以后的船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耿宝昌也称,根据器型判断,“南澳Ⅰ号”应是明万历晚期的一艘沉船。
据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孙键介绍,经过探摸、清淤,考古队员已发现“南澳Ⅰ号”有7块隔舱板共隔成了6个舱,考古队员将首先发现的隔舱编序为1号舱,然后由南往北分别是2至6号舱。
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则表示,这次考古发掘的第一期工作会在7月初结束,预计在7月前,几个舱的文物基本上都能清空。
在昨日出水的数十件文物中,专家认为又传达出很多信息。比如青花瓷碗上的鸬鹚和莲花图案,陈华莎认为这代表“一路连科”,即形象表达人们对科举之途顺利的美好祝愿。有绶带鸟图画的瓷碗,象征官阶、仕途,蕴藏了“马前泼水、覆水难收、举案齐眉”等很多中华文化理念。
释疑 一
红孩儿还是哪吒?
仕女还是嫦娥?
在此前出水的瓷盘中,出现了脚踏风火轮、手持红缨枪的孩童图案。这个孩童是谁?是红孩儿还是哪吒?陈华莎认为,这是当时民间熟知的哪吒闹海图。另外,陈华莎还提出,在此前大量出水的画有仕女图案的青花瓷盘中的仕女,其实是嫦娥。
释疑 二
彩瓷出水后变暗了?
“南澳Ⅰ号”最新出水了一批彩瓷,但是有人表示彩瓷很难保护。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表示:“确实,与青花瓷不同,彩瓷在水下还能保持色彩,但一出水接触空气,颜色就容易脱落了。”耿宝昌称,彩瓷出水后不能摩擦,一擦就容易掉色。现在对出水彩瓷的保护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
释疑 三
文物清理完古船怎么办?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清理发掘完文物后,古船船体最终是要打捞出水,并要进行复原的。
孙键说,现在对掏空的船舱做支撑,就是为了保护船体,为今后打捞古船做准备。据了解,打捞古船可能采用的方式是分拆打捞,然后组装装箱,最终进行复原。
释疑 四
考古队走了,怎样防盗?
7月初文物基本清理出水后,在季风到来前考古队员或将离开。届时,文物保护又成为关键问题。汕头南澳边防大队负责人表示,边防大队将对这片海域进行全天候监控。
(记者王鹏、陈正新 通讯员林春伟 摄影报道)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