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7-12
“西太平洋大学”大起底:学位丑闻引发多国政坛风
中国“打工皇帝”唐骏的“学位门”事件,以及牵扯出的长长的“国内高管校友录”,使大洋彼岸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夜之间成为“名校”,尽管它今天已不复存在。
“首先,你问的是什么大学?Right,加州米拉马尔大学。事实上,我们已经知道中国这些天正在发生的事,而加州米拉马尔大学与西太平洋大学没有任何关系。”美国西部时间7月8日下午,加利福尼亚米拉马尔大学(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这是位于美国西南边境圣迭市的一座在线MBA课程学校。
在加州当地的教育系统目录上,它被记录建立于2005年。但事实上,一些更为广泛的参考资料如美国高校编年史——《高校内部》则记载,这所学校的前身,正是卷入唐骏“学位门”漩涡中心的“西太平洋大学”(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唐骏所声称的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母校。
西太平洋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它又是如何突然消失,变成了今天的加州米拉马尔大学?随着本报记者在加州调查,“西太平洋大学”的前世今生逐渐浮出水面。
创办:30多年历史的私立大学
调查显示,西太平洋大学这所私立大学建立于1977年,曾拥有夏威夷及加州两所独立分校。两所分校拥有相同的出资人,但互相之间不存在总部与分部的层级关系。
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被关闭于2006年,事情缘于夏威夷州政府针对包括它在内的66所类似“无证学校”所采取的法律行动。
维基百科对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的解释——“没有获得被美国教育部承认的任何资质证明,因此,其学位和学分不能被雇主和机构接受。”
另据本报记者查阅的夏威夷州商务部与消费者事务官方网站,这份由法院对夏威夷分校做出的最终判决——《对被告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的失责行为及最终审判》发布于2006年5月9日。
该份最后判决中被证实的主要内容包括:
在2001年3月29日至2006年3月20日期间,西太平洋大学夏威夷分校未能在官方网站妥善和充分披露其未获得由美国教育部认可的资质机构颁布的资质认证这一事实、未能保持真实准确的学生入学、课程、费用和入学率等记录、非法接受或收取学费和其它费用或款等。
无证经营及涉嫌买卖学位等欺诈行为最终使夏威夷分校走向末路。
校史:学位丑闻引发多国政坛风暴
据本报记者查阅的《高校内部》资料,实际上除美国之外,国际上已有多起由“西太平洋大学”所引发的政坛风暴。
比如在2005年夏天,被揭露有偷税行为的澳大利亚前法官Marcus Einfeld,被发现其博士学位来自美国西太平洋大学。
2005年年底,上任仅一年多的Barry Mcsweeney被迫辞去“爱尔兰首席科学顾问”一职,原因也是关于其博士文凭是否来自“文凭工厂”西太平洋大学的持续性争议。Barry Mcsweeney是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个政府科学顾问。
而早在2006年前,韩国国会议员和警察已展开目标针对150名高级政府人员的调查,调查内容为这些高官的高学位是否来自未经批准的外国大学。最终,他们中被证实有34人从西太平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但这些案例中的“学位”,无从查明到底是来自西太平洋大学的夏威夷分校,还是唐骏声称的给他颁发博士学位的加州分校。
但可以确定的是,西太平洋大学无论是夏威夷分校还是加州分校,都有着不光彩的过去。
事实上,早在夏威夷分校被关闭前,加州分校就已经麻烦缠身。
案发:调查员卧底侦察“文凭工厂”
2004年5月,美国政府问责局向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出示了一份为期8个月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涉及:有联邦雇员从文凭工厂获取文凭以及多家无证经营和涉嫌买卖文凭的学校。
本报记者在加州查阅了这份长达9页的PDF报告,其中记录了调查人员以“卧底”身份接触三所学校,证实其有未经授权擅改账单的做法,以及滥发文凭使学生能够通过支付金钱获得由联邦政府颁布的学位。
调查人员指出的这三所学校中,就包括位于洛杉矶的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 (Los Angeles, California)。
“学校代表向我们的卧底调查员强调,他们不提供业务,也不允许学生报名参加个别课程或培训,”这份调查报告记载道:这些学校代表曾向卧底人员表示学校需要一次性收费,但会调整具体的收费结构以顺利通过联邦政府那边的审查,比如将整体收费分除到各个课程上,学生必须参加,最终创造出一个犹如每学年学费都有被收取的假象。“所有的学校代表都表示,他们学校已经有学生通过这种支付方式获得由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学位。”
调查报告列出了这些学校每年为学位收取固定费用,“如西太平洋大学给国内学生的收费标准如下:本科学位2295美元;硕士工商管理学位2395美元;博士学位:2595美元。”
遭遇调查,丑闻曝光,这使得加州分校面临前途的重新选择。此前,西太平洋加州分校与夏威夷分校都由同一位出资人和业主经营。
最终的抉择是,加州分校在被调查的2004年改换了东家,被出售给了新的业主,从而试图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
出售:“西太平洋大学”不复存在
“加州分校已于2004年出售,新业主与夏威夷分校毫无瓜葛。我们在过去六个月中已经重新聘请了完全不同的教师。” 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校长Dominic Mwenja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Dominic Mwenja的这些话被记录在《高校内部》一篇写于2006年12月15日 的文章《名字意味着什么?》中。
名字看来的确很重要。在改换新的业主3年后,为了与过去撇清关系,易主后的加州分校,在进行大幅度的人事重组后开始新的经营管理,并于2006年1月将地址从洛杉矶迁徙至加州圣迭市。
之后,他们聘请全新的师资。同时更改了那个和不良的声誉相联系的校名,新校名曾考虑使用“California University”,最终在2007年定名为“加州米拉马尔大学”。
在经历这一番变动后,2006年前后,“西太平洋大学”这一实体已经不复存在。
由它脱胎而来的加州米拉马尔大学也逐渐结束了无证经营的历史。2009年6月,它获得美国远程教育和培训理事会(Dis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uncil,简称“DETC”)颁布的国家级资质认可。同年12月18日,又获得第二个独立的认证委员会认证ACICS。后者与DETC一样都是由美国教育部确认的官方认证机构。目前,加州米拉马尔大学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看来这一切做得卓有成效,以至于如果不是一个明星般的“校友”一年后在大洋彼岸引发的风波,“西太平洋大学”这个名字以及它所代表的过去或许不会再有人提及。
(作者:成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骏的同学们:“西太”背后的中介与认证江湖
唐骏公开称自己是美国“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毕业生后,学历门风暴被引向更深处。
7月7日,一份“唐骏西太平洋大学校友名单”出现在网上,涉及人数过百,包括国内多家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赫然在列。但是,几位列名单上的人员很快发现,这份名单事实上是2006年左右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班的报名名单。
与此同时,记者掌握的另一份名单开始在小范围内流传。这份名单分两张,分别为“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三班学员通讯录”和“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四班学员通讯录”。其中牵涉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工作人员以及钢铁研究院、国内知名旅游公司、通讯公司等单位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等。
本报记者7月9日致电后一份名单中的部分人士。他们证实,这份名单是真实的,只是把中间个别人的班级弄错了。
真假校友名单相继抛出,使唐骏的同学们陷入风暴眼。面对本报记者,他们当中的几位都表示,无法相信自己在海外就读的是“野鸡大学”。
“我怎样拿到西太博士学位”
突然被卷入这场学历门的陈丹(化名),是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董事长。
“怎么可能?我还保留着当年上课厚厚一大本的笔记呢。”从西太平洋大学毕业七八年,忽然看到有人说自己在美国念的是“野鸡大学”,陈丹表示难以置信。
据介绍,上述两个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班级的学员分别是2000年和2001年入学的。
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三期班教学的地点设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师资方面,据陈丹回忆,除了美国过来的老师,还有北大的老师,“我们觉得还可以,没发现有不对头”。在学费方面,陈丹算了一下,前前后后加上最后申请学位等手续一共十几万。
“我们不是小孩子,当时检查得特别仔细。”陈丹说,这批学员每人在入学前都拿到一张白纸,上面有加州领事馆的确认证明,毕业时不少同学还专门去中国教育部出国人员服务中心做了认证。
对于西太平洋大学是“野鸡大学”的说法,陈丹的同班同学、北京招润投资公司的叶军表示不可思议,“我就是班上整个验证手续的经办人,2003年我自己到美国办手续,先是在美国公证处花了几十美元做公证,然后又拿到了加州州务卿的签字证明,最后还有加州总领事写的认证。”
叶军说,他入学于2000年,毕业于2002年。
但是,国内某知名留学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孙超介绍说,具有招生资质与具有颁发学历资质事实上是有差异的,有些美国“野鸡大学”恰恰利用了这两种认证的差异,误导求学者。
据叶军介绍,最初入学时,承办人都是一家名为普井的教育集团,“当时这家中介机构还在北京东边盖大楼办学校,后来被关掉了,我们就自己联系了西太平洋大学,跳过中介自己来,后来大部分同学也都拿到了文凭”。
“亚太校友录”满是台商巨头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另有一家新华卫国际教育机构自称为美国加州米拉马尔大学(前身为原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在亚太地区的唯一代理机构”,该机构位于台湾省台中市,已经招生将近20年。该机构一位姓高的负责学务的人士7月8日向本报表示,该机构在北京、厦门、深圳、苏州等地办过班,现在还在招生。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加州米拉马尔大学苏州班招生简章显示,招生的是企管MBA硕士班和企管BBA学士班,上课时间是每月2天共16个小时,全部课程完成约18至24个月。
这张招生简章上明确写着“中文授课,让学员100%了解授课內容”,负责学务的高小姐称授课的老师主要来自台大和政治大学等。
据介绍,新华卫自从2008年之后就没有再开设博士班,原因是招不满人,近期也没有博士班招生的计划。此前博士班的授课也是中文,毕业论文则是10万字的中文论文和英文版。
除此以外,要获得博士学位还需要进行一场口试,“口试是通过视频的方式,对面是米拉马尔大学的一位副校长,旁边坐着三位台湾的教授”。
这家机构的行政人员张小姐称新华卫是加州米拉马尔大学在亚太地区唯一的授权机构,至于陈丹和叶军所说的北京那家普井教育集团,她表示“没有听说过”。
根据该机构的资料显示,新华卫于1987年成立于香港,专门从事中、港、澳、台教育服务工作。资料中还称“1990年获得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委任在中、港、澳、台地区开办BBA、MBA、Ph.D課程”。
在该机构提供的招生简章中显示的校友名单,主要人群是台商,其中甚至包括世界台商会前总会长以及漳州、东莞、苏州等29个城市的台协前任或现任会长等,以及包括捷安特(中国)等公司的高管等。
新华卫的学务高小姐在亚太代表处的校友录里面没有查到唐骏的名字。“听说唐骏是在美国读的,”她说,美国班和亚太班的差别在于“美国班是全英文的”。
这家代理机构是否合法呢?一位中介人士表示,如果不是教学只是引见是没法算作违法的,即便是当地教授授课也很难判定违法,他们可以称这是学校外聘,关键是大学方面的认证。
“西太”背后的中介与认证江湖
方舟子和唐骏之间的博弈透露出一个信息,即存在过分别位于夏威夷、加州的两所西太平洋大学。
据本报记者在美国的查证,如今两所西太平洋大学都已不得存在,原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已改换门庭为加州米拉马尔大学,并在2009年获得美国教育部认可学位授予资格的。
加州米拉马尔大学的网站上显示,它现在是一所基于“远程教育和课堂指导”的学校,目前其所授予的最高学位为硕士,并且仅有两个学士学位和四个硕士学位。
米拉马尔大学的人士介绍说,该学校获得两个认证分别是DETC和ACICS。
与中国的高等教育统一由教育部认证不同的是,美国教育部并不参与认证任何大学,认证由美国教育部许可的各类行业性民间组织完成。
然而由于认证民间组织自负赢亏,近年来靠向所认证的大学收取高额年费,所以经过认证的美国大学也并不代表其拥有高水准的教学质量。
据中介人士介绍,由于民间认证组织权威性问题日益突出,一些野鸡大学竟然顺利通过了CHEA等认证机构的认证,因此近年来一些著名的美国大学逐渐开始停止支付认证年费给认证机构,从而退出这种商业味越来越浓的认证机制。
上述中介人士向本报透露,事实上一些中介机构恰恰是利用了国内人士对于国外认证方式理不清楚而陷入混淆。
新华卫的高小姐说,硕士班每人约1万3千元左右,博士班则在2万元左右,而该机构每年招生大约为100人。
“我不敢说我们班是不是有人就是为了买文凭,每个人需求是不一样的,我去学习的时候就是老总了,学位对于我来说可以要也可以没有,如果可以学知识,又可以认识一些朋友,大家可以交流何乐而不为呢?”陈丹说。
在这个“西太平洋大学博士三班”每个月每个班同学不同行业的请大家吃饭,除了学位外,能和那么多来自不同行业人士交流是陈丹们选择读这种博士班的原因。
据陈丹透露,事实上来读这个班级的同学不少英文并不好,所以每堂课还有翻译,“我记得很清楚那个翻译姓宋”。
虽然课堂用翻译、缩短论文时间,但是每个月上四天12门课,陈丹当时还是需要请假去上课,每个月还交一份论文,“唐骏这事情搞得特别没劲,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其实我们更看重是能力,学历只是一个辅助的条件”。
(作者:伏昕)(本报记者衣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评论
“唐骏学历门”的延伸效应
因为博士学历被指造假,“打工皇帝”唐骏最近卷进了汹涌的舆论漩涡。
在这次“学历门”事件中,唐骏应该首先承认自己的学历在诸多新闻报道与出版物中是有瑕疵的,对于他个人传记,他不可能不审阅,而其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历”、“学位”,与我们所知道的博士学历学位,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最起码一条,至今他没有通过媒体公布自己的博士导师是谁。其实,他无须任何辩解,只要大西洋对岸一位知名教授、博导发来一函,说明唐骏是自己门生,以他自己的信誉与资历公信于天下,就无须任何人饶舌了。
唐骏学历事件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结局,水落终会石出,但它引发出来的延伸效应却超出人们想象。
其一是人们发现了唐骏更多的西太平洋博士、硕士同学,而更有持有该大学学历的成功人士站出来,说自己是花五万元钱获得了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文凭”的;其二是引发网络上的删学历热潮。据互动百科工作人员介绍,仅7月7日至8日两天时间,就有近百位名人的简历被修改,并且该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他们修改的是高学历,因为唐骏的高学历惹来了麻烦,名人们不希望虚假的“高学历”让自己引火上身。
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脸上贴的金,只会获得一时荣光,在社交场合不负责地吹牛皮可以,在求职之初蒙混过关亦可能有效,但真是天天放在网上晒,迟早会晒出一脸的麻烦。
但个人或公关公司通过百科知识或互动百科,来重新改变个人信息,应该引起社会警觉,既然可以写上去,又可以随意更改,那么,指不定哪一天,它又可以改回来,如此这般漂移不定的名人百科,靠什么取信于天下?相关网站对公众的责任又在哪里?上传或修改信息的个人与机构,责任又体现在哪里?
历史也正在可以修改了,网线成了时光邃道。唐骏母校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的致辞,“(唐骏)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获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已经发生了微妙改变,成了“在美国获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这样的删除引发的问题是极其严重的,大学校长当时说过什么,应该就是什么,任何人不能进行修改,理由很简单,就是你无法穿过时光邃道,改变当时的发言。如果发言中有错,可以在文章后进行说明,如果都如此简单地修改严肃的资料,那么,大学的公信力在哪里?大学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大学校长致辞被修改,看起来是在改错,其实是在假饰错误,校长当时的致辞并不是现在网络上的内容,这岂不是又一次造假?正确的做法是在原文下面进行修正、说明,并就不实介绍的内容向读者致歉。
唐骏学历门的价值凸现出来了,它使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开始审视自己的履历,而那些名人名流们,也开始对网络追索有了敬畏之心,一方面他们要删除网络上不实的学历与名份,另一方面,可能要重新印制名片,虚张声势的头衔也得从名片上拿下,还自己一个真实素洁的面目。
□吴祚来(学者)
【新京报】
人们何以如此关注唐骏的文凭
有关唐骏文凭的新闻,如一部精彩的玄疑小说,正按照大家的阅读趣味将矛盾和兴奋点抽丝剥茧一点点展示出来。
从7月1日方舟子爆料称唐骏在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系伪造,到7月8日媒体报道唐骏秘书李欣称,唐骏不会辞去新华都集团的总裁职务,并会就此事件起诉方舟子。同日,有众多媒体参与,开始对方舟子爆料所称的“野鸡大学”的另一些担任高管的学生进行调查。短短数日,双方你来我往已杀了多个回合。这是继不久前媒体对张悟本的身世和文凭进行追查之后的又一次总爆发。
和张悟本事件中媒体旗帜鲜明一边倒地喊打喊杀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唐方文凭之争”媒体虽然各有态度,但大致还是站在中立线上,采取的都是双方意见照实直录,是非曲直留待读者自去评判。这其中,既有事实还没水落石出,出于利害考量而选择留有余地的处理方式,也有张悟本与唐骏在本质上有着巨大不同的原因,后者毕竟是“全球知名企业微软终身名誉总裁、多次获得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国十大科技人物、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最有价值职业经理人等殊荣、曾领导盛大集团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的经营神话,并创造了日薪50万的纪录,被誉为中国的打工皇帝”,至今还是全球知名上市公司总裁的人。二者在诸多方面是没有可比性的。
评论界对这种区别,也是一目了然的,从事件爆发到现在,各种观点和立场的文字,见诸于报纸和网络。支持方舟子的也有,支持唐骏的也有,有人甚至据此引申出中国社会惟文凭是瞻的风气和留学教育的短板。虽然各大网站根据自己网友的特性和各自的基本立场,给出了不同的民意支持率,但主流的意见大致还是有明确指向的,这种指向,以网络意见领袖和菜头的意见为代表,他认为:文凭并不是唐骏博士的命门。中国人奉行严格的现实主义,拿西太平洋大学文凭还是拿加州理工大学的文凭,并不影响大众对唐骏成功的定位。老实说,拿西太平洋大学的文凭还要更好一点,如果根本没有文凭那简直堪称完美———中国人喜欢说一句话:英雄莫问出处。可以构成一个问题的提问是:唐骏有没有撒谎?他有没有在学历上撒谎?有没有在自传里撒谎?有没有在各种讲演和外宣中撒谎?是或者不是,这是民众渴望得到的答案。
这个意见,也许是许多关注者的意见,这些关注者包括那些被他成功经历激动得热血沸腾的自传读者和演讲听众,以及渴望社会公平的媒体和公众,中国当下的许多社会现实,已不允许把这件事情当成唐骏个人的私事了。因此,如何进行下一步应对,怎么样把一个更接近真实的答案交出来,显得非常重要———不管是作为上市公司的负责人,还是所谓的“青年领袖”,都必须以诚信面对公众,而是否诚信,决定了唐骏的命运是否被改写。
好在事情不是发生在N个世纪以前,而美国也不是火星,好多东西,查起来并不是那么麻烦。
□曾颖(作家)
【新京报】
"学历门"引讨论 当百位名人集体修正简历……
唐骏“学历门”事件引发了诸多社会幽默,网络“简历纠错”算是一件。有媒体报道说,仅7月7日至8日两天时间,就有近百位名人的简历被修改——曾经的高学历被悄悄删除,并且该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有人说,这些名人幡然醒悟,明白了名利事小、失节事大,于是,良心发现,回归“诚信”。说这话的想来很善良,总善于发现人性深处的那些温暖与光亮。然而,现实恐怕并非如此美好,除了迫于舆论压力、担心日后被“揪”之外,实在看不出这集体“简历纠错”背后有怎样感人的道德觉悟。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我们还是很乐见“简历纠错”这样的结果,独立调查者的穷追不舍,网络舆论的持续关注,终于让那些曾经欺世盗名者“实话实说”,这,不能不说是意外之喜。
其一,虽有一部分人高呼“瑕不掩瑜”,把成功当着诚信的遮羞布,但作为社会道德理想的诚信还不至于完全沦陷。这个社会怕是还没有人敢高举“我不诚信”的旗帜来纵横四海的,即便是只把诚信当着胭脂粉,也会在必要时狠狠地往自己脸上多敷上一层。无论商场、官场或是学界的成功人士,在谈到其成功之道时,不是总喜欢说“诚信第一”吗?
其二,完善的社会监督可以提高社会的自净能力。除了上述的“简历纠错”,“学历门”事件还罕见地引发了上市公司高管学历纠错。7月9日夜间,上市公司蒙牛乳业就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称其执行董事丁圣只是在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进修,并未获得工商管理学位。而在之前的2009年年报中,丁圣则被描述为:毕业于南开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法律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发布虚假信息,高管“学历”的有无在这里可不仅涉及面子问题,更关乎法律责任了。
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者未必能成功,成功者却不能不诚信,这个千百年来被印证的道理不是现世的功利就可抹杀的。当今社会之所以“假”字当道,盖因社会的自净系统出了问题——一个信息不透明、民众表达渠道不畅、缺乏完善监督体系的社会,如同人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自然抵挡不住病毒的侵袭。于是,学假、商假、官假,如毒瘤般滋生蔓延,侵蚀着社会的肌体。
不论“学历门”事件的结果如何,由此引发的关于诚信价值的社会大讨论,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荒唐的印记。诚信的价值不需要讨论,需要讨论的是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源,惟如此,才能自我救赎,走出“造假”怪圈。(记者 郝洪)
【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