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学术打假”生态学:沉默的大多数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9-30

 

  在北京警方9月21日宣布破获科普作家方舟子和《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被打案之前,《科学新闻》已经决定要做一组探讨科学界“打假”和依托于科学界对一些社会公众领域的不端行为打假的报道。

  当时,让我们操作这组选题的动机,并非是谁打了方舟子,甚至也不是“科学打假”这件事本身,而是要剖析“打假”在中国科学界发挥的作用,科学界人士对“打假”的态度,以及更加重要的一点,方舟子和新语丝这种民间“打假”行为,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科学界这种民间“打假”有很多问题,也不乏“误伤”,但是它之所以能在10年时间中长期存在并广受关注,其背后一定有着更为广泛的体制和社会性因素。在我们的采访中,很多专家指出,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或者对造假的指控不进行调查,或者对证实造假者惩罚甚轻——是让民间“打假”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以这次警方查实幕后指使歹徒袭击方舟子和方玄昌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传国而言,不论其“肖氏反射弧”疗法是否在科学上成立,对于如此广泛的争议,不论是华中科技大学校方,还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掌管科研基金的部门,都没有对此进行调查。在这种情况下,矛盾激化最终无法避免。

  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各方对此能有一个更加公允和更加理性的态度。不能因为方舟子被打和查出了幕后黑手而将民间“打假”行为戴上一个光环。我们期望,这起最终演变成流血和警方抓人的事件,能让有关部门真正行动起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二方”遇袭案背后

  在由学术层面的打假引发的两起袭击中,身为学术圈一分子的肖传国开了一个先河:用暴力、用犯罪方式解决学术上的纠葛

  宗和

  9月21日,科普作家方舟子(实名方是民)和《财经》杂志环境科技版主管编辑方玄昌被袭案的主要嫌疑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被北京警方抓获。此前,其他三名同案犯已经被警方控制。

  “假如案子能破,此案将被看成是中国学术界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方玄昌在方舟子遇袭后作出的预后判断。在由学术层面的打假引发的两起袭击中,身为学术圈一分子的肖传国开了一个先河:用暴力、犯罪方式解决学术上的纠葛。

  两起袭击案

  6月24日晚22时50分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方玄昌从位于朝阳门附近的泛利大厦《财经》办公楼下班,走到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住所附近时,突然感到后背遭到攻击,他转过身去发现两个矮壮男子手挥钢筋向他猛击。

  方玄昌边躲闪边喝问,而两名男子则一声不吭,无视当时街上近百名围观者,不断地用钢筋砸他。习武多年的方玄昌只得徒手反击,无奈两名袭击者灵活地保持着与他的距离。直到他最后跌跌撞撞地上了一辆出租车,两个打手才离开现场,此时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浸透,遇袭地点附近鲜血也流了一地。

  随后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医生缝合了方玄昌头上长达五厘米深及颅骨的裂口。方玄昌坚定地认为:“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当场打死我,或者让我无法及时赶到医院流血而死。”尽管一些朋友认为这次袭击不排除打错人的可能,方玄昌则坚称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袭击。“在当天我离开《财经》大楼时,一个神情慌张的人从外面赶过来,问我这是否是《财经》,这明显是确定我离开并给同伴通风报信!”

  两个多月后的8月29日下午5点多,方舟子在接受完某电视台采访,刚离开采访地点时,两名男子分别从前后向他发动进攻,前面的人一手拿辣椒水喷剂,一手拿锤子,先用喷剂朝方舟子喷了一下,方舟子说他当时整个人有些发软,好在当前面人喷第二下的时候,他已经躲开跑掉了,结果喷在了手持钢管从方舟子身后赶来的男子脸上,把此男子喷蒙了。前面男子拿着锤子追方舟子,后面男子反应过来后亦跟着追,两人都追不上身材高挑的方舟子,持锤男子将锤子扔出,砸到方的腰部。

  “整个事件发生得相当快,几乎来不及反应,还好我跑得快。”方舟子说。

  据北京市公安局发布的信息称,8月29日,该市公安机关接到方是民报警,称其在石景山区鲁谷南路住所附近被人殴打。经专案组深入现场勘查、侦查实验及上千群众走访,最终锁定嫌疑人,并将方玄昌被打一案并案侦查。

  肖方宿怨

  经警方初步审查,该案系因肖传国认为方是民、方玄昌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从而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报复二人,遂出资10万元给其远房亲戚戴建湘,由戴建湘组织龙光兴、许立春等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05年9月14日,搜狐公司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邀请方舟子在搜狐健康频道在线谈《生物医学的规范》,对于以肖传国命名的“肖氏反射弧”的学术地位提出质疑;9月21日,方舟子在搜狐新闻频道发表文章《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中,指出肖传国不符合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必须在中国全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并进一步指出肖传国在国际上毫无影响,而“肖氏反射弧”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得到认可。

  肖传国认为,这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报道和污蔑,特别是对他的学术工作和所获国际认可的各项指控均完全背离事实,严重损害了他的名誉权。由此,肖传国向法院提起诉讼。

  从2005年10月8日,肖传国向武汉江汉区法院正式递交诉状算起,直到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为止,基于大致相同的诉求,肖传国先后在武汉、美国、北京提起诉讼,状告方舟子侵权。

  2005年12月,该年度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肖传国落选。

  2006年7月25日,武汉江汉区法院一审宣判,方舟子败诉。不久,先后有600多人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关于肖传国诉方舟子案的公开信》上签名,抗议法院判决不公。信中称,方舟子撰写评论文章对院士候选人肖传国进行质疑,是正当的学术批评与舆论监督,完全符合中国科学院公布院士候选人名单以加强社会各界对院士增选工作的监督的目的,同时也是作为公民的正当权利。

  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肖传国诉方舟子侵权的案子进行了终审判决。判决书从法律的角度说明了双方在肖传国本人的学术水平以及“肖氏反射弧”的国际影响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法院认为:“上述争议均属学术领域范围内的争议,应局限于学术领域依靠学术自治妥善解决,法院不应更没有能力对此做出法律评判。”

  尽管这一连串的官司足以让肖传国和方舟子积怨颇深,但是,在方舟子看来,肖传国不是因为落选院士才实施报复。因为“我对其学术‘打假’导致他当不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发生于2005年,而方玄昌是在2009年才开始参与对其“肖氏反射弧”治疗情况的调查,当时的调查走访了‘肖氏手术’的受害者,发现该手术不仅无效,还有可能致残。部分受害者正在起诉实施‘肖氏手术’的医院,这才是肖氏疯狂报复的近因。”

  方玄昌曾在本刊任执行总编辑,在他的主持下,《科学新闻》在2009年底至2010年初先后分5期刊登了8篇对肖传国行医及所谓“肖氏反射弧”的调查和评论报道。此后,《中国新闻周刊》和《南方周末》等媒体也跟进报道。

  而肖传国开始实施雇凶报复计划始于今年年初,正是在方玄昌策划和主持的调查“肖氏手术”导致儿童致残的报道发表之后不久。

  夺命还是教训?

  根据警方初步审查结果,肖传国的雇凶动机是想教训一下方舟子和方玄昌。

  而方舟子则向《科学新闻》表示,“应该是故意杀人未遂。”他说,“肖传国说只是想找人‘教训教训’我和方玄昌,那样的话几千元就够了,用不了10万元吧?10万元应该是买凶杀人的价钱吧。”

  此外,由于双方多年的积怨,肖传国一直在网上扬言“不惜用最歹毒的方式报仇”。“最歹毒的方式就是把人灭掉。此外,肖传国应该了解,如果只是教训的话,起不到作用,只会让我更去打他的假。”方舟子说。

  更重要的是,方舟子和他的律师彭剑正在帮助“肖氏手术”的受害者状告肖传国所在的医院。

  “肖氏手术”源于肖传国最早提出的“肖氏反射弧”,其专业定义是:利用截瘫平面下的神经,手术建立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经皮肤刺激诱发的排尿反射的设想。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一设想已经在多所医院成为一种临床收费手术,用以解决特殊病人的排尿问题。

  在质疑者眼中,“肖氏反射弧”是从美国的动物试验直接到中国的临床试验,被解读为“从美国猫的身上直接搬到中国人的身上”。而肖传国则声称这是“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手术。

  《科学新闻》在其调查报道中,采访了大量患者和泌尿科及神经科的科研人员和医生。大部分被采访对象表示,“肖氏手术”及其所依赖的“肖氏反射弧”理论,在学理上有待推敲,而其治疗结果则有待从泌尿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彭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代理了多位手术受害者对肖传国的起诉,原定于今年9月中旬进行的证据交换开庭推迟到10月12日。“到时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肖传国就是怕骗局被揭穿,才想雇人置方舟子于死地。”

  “这样就断了肖传国的财路了,你断我财路,我断你生路。”方舟子说。

  9月22日,彭剑在其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中写道,“肖传国雇来的凶徒是向被害人的头部袭击;凶手欲以铁锤和钢管袭击方舟子;尤其是方玄昌被袭情节,即方玄昌头部动脉被打破的情况,明显说明行凶的目的是取人性命,而不是故意伤害。司法机关应当以‘故意杀人’的罪名立案,而不能听信在押犯罪嫌疑人为减轻自己的罪责而承认的‘故意伤害’的辩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此前,有媒体报道,预计肖传国被给予的法律处罚不会高于三年。正是依据这一条款。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动机不同,即使造成的后果是一样的,但最终的判决会有很大差别。

  在袭击中受伤较重的方玄昌认为,“肖传国不是简单的报复打人,而是要置我们于死地,至少是让我们失去行为能力,期望我和方舟子不能再开口,以影响他接下来面对的官司(患儿家属起诉)。”

  方玄昌说他肯定要申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但“现在没有预期赔偿金额,我得请教律师”。

  不过,现在更让方玄昌关心的是:“在刑事优先于民事判决之下,那些正在起诉肖传国的患儿家属,是否还能正常、或者更快地讨回公道、获得赔偿。”

  “如果单从条文上,也许中国打击学术腐败的规定比哪个国家做得都要好,要求比哪个国家都要高,但事实上我们学术界的水比哪个国家都要浑。”

  贺涛

  9月21日,北京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打假人士方舟子8月份遇袭案已经告破,幕后主使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肖传国,目前肖传国和同案犯已经被警方控制。

  此前,《财经》杂志环境科技版主管编辑方玄昌被打案也一并告破,主使人也是肖传国。

  就在警方宣布这一消息的前一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士刚从自己在科学网的博客上隐去了一份376人的名单,他对此的解释是,“收到很多朋友邮件和留言,有人不愿意对全社会公开签名,有人开始收到垃圾邮件,因此,应众多朋友的要求,隐去了签名人的详情。”

  这份名单是何士刚于8月30日发起声援方舟子,呼吁北京警方尽快侦破袭击方舟子案后,收集到的博客实名留言和电子邮件签名表示支持的名单。9月18日,他将这份名单公布于博客中,并表示已经通过快递寄往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大队。

  何士刚认为,这份名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认同中国需要一个干净的科学环境,方舟子在维护科学研究的纯净性上做了重要的工作,他们希望通过签名表达愿望。

  案件终于告破的消息,让何士刚感到由衷高兴。

  学界的分歧

  从没有一个人像方舟子这样,让学界对其抱有如此复杂的情感,有人将其奉为打假英雄,有人觉得他管闲事太多,更有人对其恨之入骨。

  “声援名单的签名者五花八门、各行各业的都有,这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不过,何士刚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份名单不能代表科学界对方舟子遇袭事件的主流声音,“我发起签名的时候也没想到要代表科学界。”

  “方舟子在科学界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喜欢他。”何士刚说。

  美国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薛涌在名为《从方舟子事件看中国的关系学》的博客中写道:“方舟子不厚道。这大概是中国知识圈子里的定见了。尽管方舟子遇袭事件揭示了他为了维护学术的清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但在许多中国人看来,他似乎是咎由自取。因为他实在太不懂得社会、太不懂得做人。”

  薛涌认为,中国是个“关系”社会。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关系”乃生存之本。“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的规则不仅在一些“江湖人士”中,就是在知识圈中也是个美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华与薛涌的看法迥异,科学界“对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厌恶和痛恨,一天过于一天。经费数额越来越多,不平等越来越多,不公平越来越公开化,矛盾越来越激化,所以人们更对学术打假有一种期待”。王德华是前述367个声援者之一。

  作为方舟子所主持的“新语丝”网站曾经的投稿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现在很少上“新语丝”,“特别是方舟子全盘否定中医的做法使得我不再为他写稿”。

  尽管不赞同方舟子的一些观点,但王铮也在声援的名单中。他说:“我没有觉得科学家集体沉默,科学网就有很多支持方舟子的声音。准确讲,方舟子遭袭,使得他成为了一个英雄。”

  何士刚则认为,方舟子遇袭后,“凡是愿意站出来说两句的人,都是对这件事感觉比较强烈的人。”但科学界的主流还是沉默的大多数。

  但是也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科学家表示,中国的学术打假不仅偏激、有失公正,更重要的是,学术打假的喧闹几乎掩盖了中国科技界所面临的真正问题:真正尖端的科研实在太少了。科学的发展往往是靠最前沿的5%~10%的人和成果推动。实际上,假科学不会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科学界媒体真应该把关注要点集中到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环境上来,集中到真正尖端的科研成果上来。”这位科学家说。

  旁观者的心态

  遇袭之后,部分媒体对方舟子的称谓已经从“打假斗士”变为“打假英雄”。而方舟子更愿意被称为科普作家。他表示,科普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播新知识,一部分是破除假知识,最终都是为了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所以学术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国际关系和商务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曹聪表示,根据国际通行的狭义标准,学术造假指的是剽窃、抄袭和伪造数据等违反科学研究道德规范行为(又称“不端”或“失范”)。不过,已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多次支持方舟子打假活动的邹承鲁曾经指出,中国的科学不端行为还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两投甚至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等。

  实际上,方舟子和新语丝网站目标所及,远不止学术界内部。在最近一年来,方舟子和新语丝网站先后对地震预报、“养生大师”张悟本、李一“道长”以及唐骏的学历问题等进行了抨击,学术打假已经演变成更加广泛的“科学打假”。

  薛涌认为,方舟子打假,有助于建立学术界的公信。他表示,公信是一种普遍化的社会互益纽带。薛涌举了公交车让座的例子来说明社会互益纽带的好处:我在车上给一位老人让座,既不期待即刻的回报,也不期待我老了后同样的老人会给我让座(因为他多半已经去世),而是期待这种行为形成一种社会规范,几十年后我老了,年轻一代也会给我让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以身作则地维护这样的规范,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对待其他老人,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投资”,我们在这方面就形成了雄厚的“社会资本”,可以安心地指望老了以后有人给我们让座。

  薛涌认为,“这种普遍的互益纽带未必一定和私人间的个别互益纽带冲突。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公共观念的社会,为了公益而牺牲私益几乎是必须的。”

  然而,具体到学术打假,更多的人选择成为旁观者。

  对于旁观者的心态,王德华说是“中国知识分子胆小怕事的心理所致”。同时,他认为,相关部门对举报者的保密也很不够,很多时候举报信就到了被举报人的手里。社会风气不正,邪气歪风盛行,结果只能是可悲的结局:整个社会没有了正气,多了些献媚的、阿谀奉承的。

  很难见到有人实名进行学术圈内的打假。即使面对市场上各类虚假的保健品宣传、形形色色的神医和养生大师,也几乎没有科学家会主动站出来,把科学常识传播给公众,以破除后者对“神话”的迷信。

  面对学界之外的科学打假,与学界内部的学术打假一样,在科学界缺乏呼应。

  王德华认为开启民智应该属于科学家的社会职责范畴,之所以造成科学界对此漠不关心的现象,是由于“科学家的声音很微弱。有些属于隔行如隔山,科学家往往不在自己领域外说外行话(被利益收买者除外)。再者就是科学家对自己到底有什么社会职责,不是很清楚。此外,追求名利和物质的大环境,也使得学界不是很关心公益的事情”。

  何士刚则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家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要投入申请经费、开展研究和发表文章中去,无暇顾及其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打假往往费力不讨好,站出来说话会得罪很多人,打假者自身又得不到好处。

  更要命的是,很多虚假宣传揭露半天也没有用,“为什么一些保健品的骗局再怎么打,它就是不倒,照样在央视做广告?”何士刚说,“只有方舟子是比较理想化的,还在坚持这个事业。”

  民间打假的问题

  今年,方舟子从事学术打假活动整十年。“基本上一年一百起左右。”他说。

  “新语丝”所发布的学术不端行为,大部分是网友的通风报信,小部分是方舟子在媒体报道中看来的。他主要选择一些涉及的人士地位比较高的和比较典型的事件。

  对于自己打假的判断力,方舟子非常自信,“由我本人亲自打的假,根本上出错的没有,细节出错的有过,一旦发现马上澄清、更正。”而且,对于来稿者的指控,他只发表那些表明其真实身份的,并且他会做一些初步的调查,有时也向外部专家征求意见。

  然而,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7月27日在其科学网博客中发表名为《批判方舟子》的博文,对方舟子和他的“新语丝”网站提出了五点批评:

  第一,方舟子选登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他自己写的批判文章,相当多比较合情合理,特别是文字总是文明。但是,其他文章中质量差的不少,也有不文明的。

  第二,批评的对象和问题,选择性有待提高。如果批判很小的事情、相当不确定的事情,不仅效果不好,失去一些人,还可能起反作用,误斗积极推动国内良性改革的人。

  第三,批评和反批评的时候,对于支持自己观点的人,也要对其文章质量有要求,不能因为观点一致,什么人的文章、什么文字都接受,不文明的人支持自己,用了他们的文章,使有些读者感到打群架似的,反而降低了说服力,损害了支持方。

  第四,避免出现对批评过的人一直批。这种事情,可能是其他投稿者做的,但把关在方舟子。批过的人,以后没有事情,或者实在不是什么事情,不用一直批,所谓有理有节。

  第五,对于需要专业判断的事情,应该特别慎重,批判的范围不能太宽,尤其不宜深入专业领域内。

  对于第五点,饶毅特别指出,“科学界很多会自身料理的(如国际杂志上竞争发表的工作),顺其自然,媒体不参与,可能更合适。”

  2006年,饶毅曾发表《对肖传国起诉方舟子一案的意见书》,公开支持被肖传国诉讼的方舟子。他当时的身份是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教授兼中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这种温和的批评更容易被解读为对方舟子的善意提醒。

  中科院政策所研究员王铮的观点则更为尖锐,“他的‘新语丝’上除了打假,也成为了某些人‘假打’的东西,有一些无中生有的东西,使得大家对他失去信任。”

  方舟子认为民间力量打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源,进行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打假,引发媒体和人们的关注,通过舆论的力量来遏制一部分造假行为。至于使政府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专门机构方面,我除了呼吁之外无能为力。”

  不过,对于中国学术环境的净化,方舟子持乐观态度,“总体上,中国的学术界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揭露出来的很多假,都是当事人很多年以前造的。我想,我们的打假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官方不作为?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问题在于,一旦发现了此类行为该向谁投诉、举报?又有谁来监督、调查、惩处舞弊的科学家?

  2007年,科技部牵头建立了由教育部、财政部、人保部、卫生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十单位组成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而在此前后,许多管理部门、科研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均建立了促进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的组织机构,一系列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也相继出台。

  但是许多科学家感到,这些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的官方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它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

  “主要还是处罚太轻或者没有处罚,同时制定规范者可能自己也涉及到学术道德问题。”王德华认为,制度必须执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才能正常发展。“现在的状态,只能是一个摆设,没有任何威慑力。”

  “如果单从条文上,也许中国打击学术腐败的规定比哪个国家做得都要好,要求比哪个国家都要高,但事实上我们学术界的水比哪个国家都要浑。”何士刚对官方机构在净化学术环境方面的作用很失望。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官相护,在官场生态下,官方机构整治官方机构是不正常的。”何士刚认为,“这就造成大多数的规定都是停留在书面上。”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雇佣打手袭击方舟子和方玄昌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传国,也是一位国家“973”项目的主持人。

  王铮则直指官方机构存在“腐败”。他表示,爆出三聚氰胺事件的三鹿奶粉是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奶粉,至今科技部也没有撤销这个奖项,更谈不到公布获奖过程,暴露出腐败问题。

  方舟子从2005年开始质疑肖传国的“肖氏手术”,整整五年时间里,肖传国所属的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其他学术机构并没有启动独立的调查,给出权威的学术鉴定。

  “需要整个(学术)社会的觉醒。国家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和支持(学术打假),尤其涉及到一些官位和地位高的学者时,更要支持彻查而不是包庇。”王德华说。

  针对学界之外的科学打假,也同样缺乏政府部门积极的回应和配合。事实上,对“养生大师”张悟本和李一“道长”等位科学传播人士的查处,往往是他们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混乱,引发了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之后。正是由于中国科学界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作为个人的方舟子承担起本不应该由他承担的责任。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曹聪说:“这种‘堂吉诃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多少显现出方舟子的无奈,但这更是中国科学的悲哀。”

    [新浪网-科学新闻]

 

 

 

相关评论

肖传国缘何挑战道德底线

  新华社上海9月27日电题:学科带头人缘何挑战道德底线?

  新华社记者俞菀、仇逸

  “方舟子遇袭案”告破,犯罪嫌疑人中有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为何本该被人们“敬仰”的学科带头人落进“失德”深渊?专家认为,除了学者自身道德修养缺失,学术界的“商业化”与“不作为”也是诱因。

  道德修养缺失

  针对“方舟子遇袭案”,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前所长唐安国说,这虽是特例,但此案的教训应警钟长鸣。“像肖传国这样的学科带头人,本应是道德典范、社会楷模,但他的这次行为说明他不具备与其头衔相称的道德素质与个人修养。”

  “为什么情愿触犯法律,肖传国也要报复?”唐安国分析说,“根本原因是他把‘头衔’看太重,没有意识到身为学者和专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想想老一辈学者,心境平和而高远,毕生的奋斗目标是为学术、为国家献身。肖传国却以名利头衔为奋斗目标,若有人阻拦则不惜使用暴力手段,可见其心境浮躁而肤浅。

  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说,肖传国居然指使他人报复,这说明他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没有守住。

  邓伟志认为,一些学者把“头衔”当作权钱的代名词,“一旦获得,犹如‘黄袍加身’,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有了。”其实,“头衔”更意味着责任,“所以我们要不断反思教育,反思学术界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学术“商业化倾向”推波助澜

  唐安国说,肖传国公然挑战道德底线,除了道德修养缺失的内因外,也离不开学术圈的外部环境。“当前学术成果、学术地位的商业化倾向……使得肖传国这类人经不住利益诱惑”。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说:“很多巨额的科研经费或赞助掌握在少数不懂技术的行政主管部门官员手里,他们不懂学术,却看中学校的名誉,知道'院士'头衔的份量,所以造成学术行为'跑部钱进'怪现象”。

  邓伟志也认为,学术“商业化倾向”导致的学术造假是腐败,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整治,暴力报复行为更需遏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革现有的学术评估规范。在强调自律和机构内部机制建设的同时,要强调社会监督……学科带头人的评审过程应该非常严谨、严格、严肃”。

  学术圈“不作为”?

  专家认为,肖传国指使他人报复方舟子一案的发生,与肖本人的性格、修养有关,同时,学术圈的“不作为”、问责不力也应受到检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说:“从2005年方舟子质疑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并没有得到国际公认以来,有关方面基本上采取了旁观态度,没有及时根据方舟子对肖的质疑进行学术调查,致使学术质疑逐渐演变成‘个人恩怨’,并酿成悲剧。”熊丙奇说,打击学术造假、学术不端等行为,本应是学术圈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只有学术机构尽快启动独立调查,给出具有公信力的结果,才能明真相、正视听。这也是对双方当事人最好的保护与帮助。”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认为,肖传国的悲剧应引起学术圈重视和反思。“大学高等教学科研机构必须严守学术规范,提倡良好教风、学风。一方面实事求是、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积极打假;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开展教育和挽救,避免极端报复行为的发生。”(新华社专稿)

    [新华网]

 

 

 

 

相关连接

央视新闻1+1:从抄论文到抄家伙

教授的复仇:学术圈面临下流化趋势

中国论文抄袭率31%?学报总编"自报家丑"引争议

方舟子自可争议,袭击者必须惩罚

方舟子:在中国的环境下,我的情商确实很低

为什么唐骏们风光方舟子们提心吊胆

袭击方舟子的幕后主使肖传国落网 嫌犯口供曝作案细节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