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0-30
本次出土部分器物研究价值较大。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
玉璧
古人的痰盂
鸡首壶
随葬的陶楼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 李文)8000平方米地段竟有两汉至明清时期的120座墓葬!在先烈南路中大附属肿瘤医院旁边一建设工地上,考古专家们清理出了古墓葬120座,出土文物近900件,其中不乏广州以往发掘中所罕见的精品。
发掘墓群达120座
据介绍,本次发掘的120座墓葬中,最早的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其后还有东汉、三国、隋唐、宋及明清时期的墓葬。
如此众多的墓葬“挤”在8000平方米的场地中,其密集程度可想而知。据介绍,晚期墓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在此十分常见,甚至有一座隋唐时期的砖室墓,整个墓室是直接砌筑在一座大型东汉砖室墓室里面的。
该地为何如此受青睐?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易西兵解释,本次发掘的工地地处广州历史城区东郊,距宋明清时期广州城东门的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北邻白云山,南望珠江,是先民们理想的墓葬场所。
随葬陶楼引人关注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尚未发掘完成的只剩东汉时期两座墓葬了。其中一座是东汉时特别的“假双层”构造,前室双层,后室单层,是对之前“双层”墓葬构造的简化。
工作人员介绍,该墓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椁板保存相当完好。其椁板原本厚约20厘米,出土后仍厚达15厘米左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由于工业污染等原因,很少发掘到保存这么好的椁板。”易西兵说。
出土的随葬物品中,一座东汉的陶制房屋模型在一堆瓶瓶罐罐中很显眼。这座陶楼是个双层的院落模型,主屋四周一排角房围出个方形院落,大门处有小人俑,进门右手边还有个挤满“小猪”的猪圈,二层是个用来放哨、望远的“望楼”。
“产地多非官窑”
据了解,在几座南朝晚期和隋至初唐时期的砖室墓中,还出土了一批青釉瓷器,釉层保存完好,形器规整,也是广州地区以往发掘中少见的。
记者看到,在本次出土的瓷灯、青瓷杯、青瓷碗、鸡首壶等,尽管已有部分釉色剥落,但仍不失透明感和质感。
其中,一件细脖大肚的“唾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就是古人的痰盂,”工作人员笑着介绍,“古人也是很讲卫生的,这就是明证”。至于这些瓷器的产地,工作人员表示还未检测,但“产地不太可能是官窑”。
花絮
出土精美玉璧 专家叹为精品
本次出土物品,以西汉早期即南越国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共25座,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一些铜、滑石、玉等各质地文物,总件数近900件。
29号墓中出土的一件南越时期玉璧,被易西兵称为“罕见精品”。这件谷纹玉璧直径8.5厘米,由于埋在地下多年,表面有点浸色和钙化,已不似普通白玉那样通透晶莹,但仍看得出,其表面谷纹精致均匀,边缘光滑规整,保存十分完好。
“汉墓中出土的玉器本就不多,这块玉璧是近年来首次发现的这么完整、这么漂亮的玉器。”一位工作人员感叹。另外,有几座墓葬随葬有“米”字纹陶罐,其器物风格可能比南越国时期更早。
[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