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11-04
新华网银川11月4日电(记者艾福梅 曹健)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高沙窝镇二步坑的农民党彦最近一直在沙漠里忙碌,他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柠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高沙窝镇位于中国大沙区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南缘,这里以流动沙丘为主,随风而起的风沙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党彦现在在沙漠中所做的就是营造“麦草方格”沙障,他已在高沙窝镇从事这一工作3年了。“沙子少些,我们的生活也就好过些。”党彦说。
今年42岁的党彦告诉记者,10年前,当地村民根本就不敢打开窗户,窗户稍有破损,一夜吹进家里的沙就能将一根平放在桌子上的筷子盖住。
7年前,高沙窝镇实施封山禁牧,村民在一些沙化地种上抗旱植物柠条、苜蓿等作为牛羊的食料,现在家家都有三四十亩苜蓿,苜蓿一年割两次,而苜蓿根不挖继续固定沙子,高沙窝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高沙窝镇副镇长张天勇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盐池县提出要实施“盐池县中北部30万亩防沙治沙工程”,工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运用“麦草方格”“捆住”流动沙丘。
“去年我们在高沙窝镇的黄记场村扎了1万亩的草方格,并种了沙生植物,现在效果很好,植被的覆盖率已经从5%提高到80%了。今年扎的这片沙地,若正常明年就可以看到长出来的植物了。”张天勇说。
宁夏人治沙历史久远。被腾格里、毛乌素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包围的宁夏从未停止与沙漠的较量。“麦草方格”便是宁夏人在治沙过程中创造的成果。
上世纪50年代,为保证包兰铁路通行,宁夏科技人员和治沙工人在腾格里沙漠前沿沙坡头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沙生植物,有效阻挡了滚滚流沙,确保了穿越沙漠腹地的包兰铁路几十年安全。
提到“麦草方格”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有一次治沙工人们在沙子上扎了“中卫固沙林场”几个字,一场风暴后他们意外发现这几个字当中只有方块形的字没有被沙子埋没,这给专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由此,治沙专家和工人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试验,有扎圆形的、三角形的、还有马蹄形的,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形状——1米乘1米的方格形。每个方格连在一起,像网状一样铺在整个沙丘表面,从而成功地“缚住”了流沙。
包兰铁路治沙防护体系建设成果引来世界关注的目光。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沙坡头治沙”模式向各国推广,被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国家广泛借鉴运用。
学农出生的张天勇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治理流动沙丘不止“麦草方格”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宁夏地区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在于所需技术含量不高,而且成本低。
“一个1平方米的草方格材料加上人工费用也就0.78元。但是这种方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扎草方格的人认真负责,一定要把麦草或者稻草扎进沙丘中,否则会被风沙吹走。”张天勇说。
[新华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