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7-31
创新型企业:1%能创造多少价值
日前发布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1》显示,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总额2010年达到3107亿元,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77.4%。
2010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45536家,而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数量仅约为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
自2006年启动创新型企业建设以来,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已经认定了四批550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并在试点基础上评价命名了356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六年间创新型企业能力“长”了多少?1%的创新能量有多大?与国外企业存在多大差距?“十二五”期间政策如何引导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记者就此采访了课题研究组和科技政策专家。
数据≽≽≽≽≽
研发经费强度为1.76%
2010年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3107.7亿元,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77.4%,研发经费强度(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76%,远高于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0.93%。
据统计,所有创新型(试点)企业都建立了内部研发机构,其中许多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有约7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设立了100多家海外研发机构。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国内的26.5%
创新型(试点)企业201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3544件,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60.0%,占全年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的14.9%,占全年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的11.1%。
创新型(试点)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5638件,占全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19.6%,占全年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11.6%。
截至2010年底,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8410件,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60.5%,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26.5%,占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12.1%。
2010年,创新型(试点)企业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量达到5128件。2010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PCT申请量以1863件名列全球第2位,比上年提高了20位。
缴税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0.3%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资产总额达23.4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17.6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3042亿元,分别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55.8%、40.6%、38.2%。2010年上缴税费总额达148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0.3%。
许多创新型(试点)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领军角色,成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纳税额等指标分别占到本市的33.4%、17.3%和11.3%;青岛市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纳税额等指标分别占到本市的31.2%、39.7%和8.8%。
世界500强创新型企业占45.9%
越来越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在2011年《财富》500强中,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数量增加到61家,有32家成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28家被评价命名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分别占61家中国内地入选企业的52.5%和45.9%。其中华为和江苏沙钢集团两家民营创新型企业上榜。
分析≽≽≽≽≽
国际专利申请:优势企业不足,涉及产业单一
据统计,2010年,中兴、华为、大唐移动通信、中国移动、西电捷通等12家国内企业PCT申请公布量排名进入世界前500名,比2009年多出4家。12家企业合计申请公布量达4142件,占我国申请总量的33.6%。
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增长迅速,2010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世界排名已经超过韩国,由上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但报告编写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认为,就数量来说,2010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2337件,占世界总量的7.6%,仅为美国年度申请量的27.5%,是日本的38.4%。2010年,我国全年出口总额1577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1.3亿美元出口才有一件PCT申请。
“虽然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隐忧与不足。”据刘东分析说,一是我国优势企业数量明显不足。在PCT申请全球百强中,日本有31家,美国有25家,德国有14家,而中国只有3家。进入500强的中国仅有12家企业。二是优势企业涉及的产业比较单一。PCT申请全球百强中,日本企业涉及电子、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多个领域,美国企业同样涉及通信、电子、化工、机械、飞机制造、军工、快速消费品等多个领域。但我国的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通信和网络产业,进入PCT申请500强的只有比亚迪涉足汽车和电池产业。
缺乏有较大影响力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据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供应商汤姆森·路透集团2011年11月发布的“全球创新力公司100强”榜单,其中美国占了40家,位居榜首;日本紧随其后,有27家公司上榜;有4家来自韩国。但中国公司缺席百强榜单。汤姆森·路透集团表示,100强榜单是基于“各个方面的、涉及专利和科学的创新”得出的,出现在名单上的公司都在发明方面具有“重大规模”。
刘东分析说,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虽然在专利数量上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但数量并不等于影响力和质量,中国企业本年度仍缺乏有较大影响力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国际竞争力仍需提升
随着中国内地企业进入《财富》500强行列数量逐年增加,创新型(试点)企业入选数量也从2005年的9家增加到2010年的3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已经成为率先参与国际竞争、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先行群体。
刘东说,虽然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2011年如果计入台湾地区的上榜企业,中国的上榜公司数量达到69家,已经超过日本位居第二,但与美国的133家相比仍相差较大。“中国内地入选企业中,除了华为、沙钢外,绝大多数上榜企业仍属于垄断性、资源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其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等与跨国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仍亟待加强。”
“十二五”重点≽≽≽≽≽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力量,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所在是企业能否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因此,我们必须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当前的突出位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多次强调这一点。
“重要的是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需求。”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技术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新男认为,创新型企业建设是在市场机制下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从机制、人才、管理、文化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战略谋划,从而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并能示范带动广大企业走上创新之路。
据悉,“十二五”期间创新型企业建设重点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加大在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的力度;三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多元投入、分工协作、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四是支持企业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五是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六是继续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记者 刘恕)
■相关数字
24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创新型(试点)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4项和二等奖95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7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97
截至2010年底,创新型(试点)企业主持制定过的国际技术标准97件,国家技术标准4089件,主持制定过的行业技术标准4085件。
16
据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对72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显示,排在前20名的企业技术中心有16家是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评价结果为优秀的14家企业技术中心有12家是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15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在前20强企业中,国家层面认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就占15家,前50强企业中占30家,前100强企业中占42家。
12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1年(第25届)电子信息百强排行榜中,前10名企业有7家进入国家层面的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在前20名企业中,有12家进入国家层面的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显示创新型(试点)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力量。
《科技日报》(2012-06-27 一版)
相关报道
从创新战略看科学发展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吴晶晶、顾瑞珍、余晓洁)当历史的钟摆指向21世纪,经历了二十余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作出了科学的抉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创新的力量在神州大地奔腾释放。创新战略成为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攀升。
关键时期,历史选择——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神州大地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集结号”
2012年6月,注定被历史铭记。神九飞天,蛟龙探海,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科技发展的成就,让国人自豪,令世界惊叹。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十年走完了国外同类型潜水器近60年的发展历程;同样是十年磨砺,中国航天真正实现了“载人”飞行,完成了从首次载人、多人多天、空间出舱到空间交会对接的历史跨越。
这十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党中央确定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凝聚合力,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党和政府清醒认识到,我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逐步暴露出隐忧: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受制于人……
面对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为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指明了方向——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随之颁布。这份凝聚了2000多名专家心血的科技发展蓝图,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和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途径,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十年来,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央和地方颁布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创新的难题;
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到广大企业,纷纷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部署,力争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大型飞机、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科技专项逐一实施……
今年7月,神州大地再次响彻创新的号角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作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决定,开启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征程。
探索机制,激发活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自主创新步履铿锵
小小一支圆珠笔,再寻常不过。但少有人知,过去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墨水80%进口或用进口设备制造。
为了圆珠笔安上“中国珠芯”,我国专门启动科技支撑项目,到2014年实现笔类产品核心技术国产化。
制笔行业只是一个缩影。为了解决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等深层次问题,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在这个体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只有走创新型道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才能摆脱国际市场产业链中低端打工者的身份。”京东方科技集团总裁王东升深有体会。
各地各部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启动,大力营造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各地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带动一大批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半导体照明等数十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集聚行业龙头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克产业关键技术……
20多年前,华为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仅2万多元的小公司。凭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独特的创新文化,华为冲破了国外通信设备巨头的垄断,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为中国赢得了声誉。
和华为一样,中兴、大唐、海尔等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头雁”,并在国际市场纵横捭阖。
在企业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的同时,国家创新体系其他方面建设也稳步推进——
全国千余家科研院所陆续完成企业化改制,走出了游离于经济主战场之外的困境。
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各地相继出台规划,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蓬勃发展,技术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成为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
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从国家到地方,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障碍。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数量达到2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
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社会创新活力被更加充分地激发出来:
——科研产出大幅增长,论文被引用数上升到世界第七位,201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7.2万件,居世界第三;
——全社会研发经费不断加大,2011年达到86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居世界第三位;
——知识创新成果丰硕,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逐步形成,超级计算机、铁基超导、基因测序等一批科技重点项目佳音频传;
——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创新战略引领中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身处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工业园区,是跨国公司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开发区之一,面临发展空间、环境容量等问题。
2006年,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纳米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几年发展,园区形成了纳米新材料、纳米光电子、纳米生物医药等产业布局,聚集相关企业100多家。
“在纳米产业引领下,园区每年新增科技项目超过600个,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00多个,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说。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折射出各地不约而同的变化——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各地纷纷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效益不断显现。
“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发展科技,加快构建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说。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里,正当众多传统行业纷纷陷入困境之际,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却逆势上扬,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凤凰涅槃”的新契机。
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危机提出的要求,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策。
2008年,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启动了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42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带动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为代表,88家国家高新区也成为走创新驱动道路的先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药丸大小的胶囊内窥镜机器人,只需口服就能轻松进入患者肠道,它的“旅行记录”将为医生详细了解消化道内的各种病变提供依据。
创新点亮了中国改善民生之路。从数字电视到半导体照明,从重大新药创制到食品安全,从高速铁路到智能交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给人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断涌现的科技成果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亟待加快步伐,寻求新的突破。
面向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创新战略将继续引领中国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