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德国制造”由劣到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9-03

 


(一丝不苟的德国工人一直是“德国制造”的中坚)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德国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国家?虽然世界各国对德国印象并不完全相同,但“制造业大国”肯定是答案之一。根据环球网和德国驻华使馆3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国网友(37.3%)对德国印象最深的是其“牛气十足的工业制造业”。实际上,125年前,“德国制造”的标牌却是英国人故意贬低德国商品的主意,没想到造就了百年后掷地有声的质量品牌。100多年来,无论是一战和二战前,战后重建,还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即便美英趋之若鹜追求“金融神话”时,德国始终坚守立国之本,也因此成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西方国家。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环球时报》说,“德国制造”在百年的起起伏伏中走到现在,根本上说靠的是勇敢接受挑战,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强大自己,而这也正是现在刚走向世界、面临转型的“中国制造”所应学习的。

  从“厚颜无耻”到“光荣之源”

  “厚颜无耻”,这是125年前英国人给德国制造的产品扣上的帽子。德国《明镜》周刊25日称,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当时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在夹缝中求生的德国人不得不“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那顶不光彩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8月23日于是成了“德国制造”的诞生日。“德国之声”称,从125年前的那个日子后,德国人争气地让自己销售到世界各国的产品比当地货的口碑还要好,100多年来,德国源源不断从中获益,任何一件“德国制造”产品“都像一块热气腾腾的蛋糕”,受到各国的欢迎。《南德意志报》称,“德国制造”125年的历史就像一个童话。它也是德国在二战后崛起的密码,欧债危机中仍“一枝独秀”的答案。

  “德国制造”给德国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引发不少国家的羡慕。《纽约时报》称,德国的强盛关键来自于制造业。美国《外交》杂志曾刊登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长顾问及奥巴马政府汽车产业首席顾问的史蒂文·拉特纳的文章,文章标题就是“德国成功的奥秘—————欧洲的制造业强国能给美国什么经验”。

  时隔百年,如今已经基本放弃制造产业的英国深陷金融危机,英国媒体面对德国稳健的发展也望洋兴叹。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和英国、西班牙相比,德国不仅经济增长仍然强劲,而且其失业率甚至不到英国、西班牙等国的一半,这让债务危机缠身的欧洲各国不得不唯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政府马首是瞻。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制造”崛起的过程同时也是德国现代化和国家崛起的过程。德国是欧洲国家中现代化较晚的一个,而且身处欧洲中部的德国,没有多少地缘优势,却能在100余年的时间里数度崛起为世界强国,很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直坚持以高质量的制造业为本的道路。在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现代化过程以及在世界地位的确立基本上是同步完成的。

  “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

  西班牙记者安赫尔一向关注经济领域,近来他与《环球时报》记者聊天时连连发出感叹,西班牙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民主化改革以来一度发展很快,当时西班牙一些工业也崭露头角,在纺织机械,甚至在航天机械制造业领域都曾在世界占据显要位置。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挣钱轻松、利润更高、来钱快的第三产业、建筑和房地产业成为西班牙人的选择。从1997年底到2008年初,西班牙房价平均年增长10%,有些年份的增长幅度甚至达到30%。大量投资从工业抽离,使西班牙制造业逐渐萎缩。

  确实,当美英等西方国家纷纷把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外包,自己转向来钱更容易的金融业时,德国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制造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上。正是这种制造业立国的发展战略,不仅让德国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促进了德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德国具备了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坚实产业基础。在《每日电讯报》相关报道后,有英国网友留言称,当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询问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默克尔回答说:“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布莱尔先生。”

  除了对制造业的坚持外,“德国制造”长盛不衰还在于“质量”和“创新”。事实上,早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德国产品被视为廉价的劣质品时,德国学者就开始呼吁工业界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而是质量。20年后,英国罗斯伯里伯爵1896年就表示,“德国让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做成绝对的完美。我们超过德国了吗?刚好相反,我们落后了。”

  德国大众公司一名工程师对记者说,“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如果能关注每一个细节,就可以实现零缺陷的目标。”这样的“质量”意识甚至体现在德国家庭中。在德国,许多家庭主妇煮鸡蛋要用量具精确量出水的容量,下面条同样要用天平秤面条的分量。美国《新闻周刊》曾在题为“众厂之厂”的文章中感叹,“‘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世界,是因为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

  在另一个以质量闻名的“制造大国”日本,《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人们对宝马、奔驰等德国车同样充满向往。《日本经济新闻》称,英国产业革命带来了世界工业大发展的契机,但是真正将世界工业制造推向高潮的是“德国制造”。从造船、钻探机械制造,到高速列车、地铁、汽车、飞机等的制造,德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世界前三名的位置。日本的高速铁路最初也是引进的德国技术。

  在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就有11家是德国公司。不少德国中小企业都有自己领先世界的技术。德国克拉斯集团是一家农业机械制造商。人们印象中这类机械傻大黑粗、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克拉斯集团生产的联合收割机由卫星和激光提供精确导航,实时的感应器可以测算每一平方米的产量,并且即时调整下个季节施用的种子和化肥量。尽管该收割机每台标价40万欧元,比其他国家的同类收割机价格高1/3,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大农场主们仍趋之若鹜。德国伍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母,但产品的应用上至太空卫星下到儿童玩具,年销售额达到70多亿欧元。

  在环球网的调查中,中国网友认为德国制造业对中国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有网友留言说:“如果不是德国制造业率先走进中国,我们几乎不知道我们离世界那么遥远。”

  “德国制造”会被中国收购吗

  近来,由于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德国对“德国制造”有不少担忧。特别是近来“中国制造”频频传出收购“德国制造”的消息,更令不少媒体紧张。德国新闻电视台就以“中国购买‘德国制造’”为题报道说,凭借低欧元汇率和欧债危机,拥有充足资金的“中国制造”的触角已经伸向德国企业。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称,很多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德国制造”品牌面临永远消失在历史中的困境。

  实际上,“中国制造”的崛起令德国人心态很复杂。一方面,“中国制造”此前集中于低端,需要大量德国机械产品。德国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曾自豪地称,“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德国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当“中国制造”真正开始向高端进发时,不少德国人忧心忡忡,还有德国企业要求政府对来自中国的产品严加管控。在近年来的德国各大商品博览会上,中国参展产品被德海关等部门指责仿冒而没收罚款的事件屡屡发生。

  “当我们今天对中国人嗤之以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德国人先前也做过同样的事儿,”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经济史教授迪特尔·齐格勒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坦承,125年前,德国产品质量是否真的差不好说,但德国当时劳动力成本低,的确有竞争优势。德国《世界报》10日在题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顶级品牌”的文章中称,中国产品被认为廉价低质的时代越来越成为过去,很多中国企业重视质量,力图打造世界顶级标牌。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制造业的兴衰往往超越了产品本身,必须更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收购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手段,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市场竞争中的输赢取决于企业和国家本身。上世纪80年代,日本和德国同样经历了货币大幅升值,两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同样面临巨大压力。但与日本不同,德国没有紧紧盯住汇率,逼着企业在压力下不断挖掘潜力,自我改造,结果“德国制造”至今能够领先世界。丁纯认为,实际上,塑造“德国制造”的严谨和与时俱进等民族性格都是在竞争压力下养成的。

  (本报驻外记者 青木 金锋纪 纪双城 丁大伟 李珍 陶短房 本报记者 段聪聪 朱晓磊)

    [环球时报]

 

 

 

相关报道

《日经新闻》:“中国制造”让印度烦恼不已

  《日本经济新闻》9月4日文章,原题:让印度烦恼的“中国制造” 中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正快速扩大。中国在最近10年里出口额增至原来的7.6倍,其中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至14.7倍。家电、日用品和材料等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品不断向新兴经济体市场渗透。

  “我们计划进一步建设面向日企的工业区,促进日企投资”,7月下旬访问日本的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邦长莫迪向日本经济产业相枝野幸男提出了希望日企加大进驻力度的请求。

  “如何培育本国的制造业,才能扩大出口?”印度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该国2000-2011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7.4%,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不过,在国际贸易收支方面却处于经常性逆差状态,2011年的贸易逆差达1600亿美元。

  印度出现国际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出口扩大。虽然2000年至2011年,印度对华出口增长至17.3倍,但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却增至32.3倍。印度对华贸易逆差2011年为270亿美元,猛增至2000年的100倍以上。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增长率,在新兴经济体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以电视、DVD录像机为中心的电器设备、元件、机械和有机化学品等是来自中国的主要进口产品。8月下旬,印度商工部部长夏尔玛向来访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出平衡贸易收支的要求,同时还暗示今后将采取对抗措施。这很可能发展成新的贸易摩擦。

  中国在其他新兴经济体也不例外地扩大了出口。2000年至2011年,巴西的对华进口额增至26倍,俄罗斯增至17.4倍。越南扩大至18.9倍,最近备受关注的是土耳其也扩大至14.5倍。

  比较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会发现,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差别很大。从2000年至2010年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度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50%以上均依靠第2产业。另一方面,印度和俄罗斯第2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巴西仅为18%。

  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增长引擎会按照上述顺序逐渐推移。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希望培育吸纳就业人数多、生产率高的制造业。

  但如果印度国内市场一直被中国产品占领,就很难培育本国的制造业。在尚未充分培育出强有力的制造业之前,依靠消费和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正烦恼不已。(作者 松尾洋平)

     [环球网]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