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长江干流宜昌至武汉段江豚数量锐减六成 航运密集涉水工程多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11-28

 

科考队:长江干流宜昌至武汉段江豚数量锐减六成

新华网武汉11月27日电(记者熊金超、黎昌政)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队26日发布消息,长江干流宜昌至武汉段江豚数量锐减六成,超过了此前专家的预想。

据介绍,在宜昌至武汉往返共1252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队目视观察组共发现江豚39头次,声学观察监测到江豚19头次,较6年前锐减近三分之二。

科考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2006年在同一江段目视观察到江豚116头次,声学观察到50头次。由于目击样本数量过少,尚无法分析宜昌至武汉段江豚实际种群数量。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分析,这一江段江豚数量的下降幅度比预想的要大。

王克雄介绍说:“长江江豚分布区域有上移、相对集中的趋势。这可能和这些区域水流相对平缓、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有关。”

为评估航运和渔业活动对长江江豚的影响,科考队从宜昌开始统计长江货运船只和渔船数量。在宜昌至武汉的航程中,科考队共统计到作业渔船80船次,行驶中的货船697船次。其中,武汉汉南区水域,半小时内统计到27艘货船,在咸宁市石矶头,半小时内统计到作业渔船6艘。

“密集的航运和渔船作业会对江豚生存造成影响。考察中渔船和货船密度最高的咸宁市石矶头、武汉汉南区水域就没有发现江豚的踪迹。”科考队成员、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官员张新桥介绍说。

科考队计划28日从武汉出发,继续沿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江段航行,预计12月中下旬回到武汉,并公布全流域考察初步结果。

中国长江特有的淡水鲸类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水生哺乳动物的种群规模正在大幅减少,现存数量已不及大熊猫。

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由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

    [新华网]

同一江段江豚可见数锐减:航运密集涉水工程多

 

同一江段江豚可见数锐减:航运密集涉水工程多

11月21日,科考队在长江洪湖江段拍下的江豚身影。 王小强 图

同一江段江豚可见数锐减:航运密集涉水工程多

湖北一毗邻长江的化工厂房。

同一江段江豚可见数锐减:航运密集涉水工程多

科考队员在船舱中工作。早报记者 许海峰 图

  早报记者 黄志强 发自湖北武汉

  昨日中午,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队抵达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码头,完成了宜昌-武汉江段考察任务。在往返共1252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队目视观察组共发现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39头次,声学观察监测到江豚19头次。相比2006年的科考,该江段目击江豚数量锐减近三分之二。由于目前目击样本数量过少,该江段江豚的实际种群数量尚无法分析。

  考察队休整一天后,计划明天从武汉出发,并继续沿长江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江段航行,预计在12月中下旬再返回武汉,并公布全流域考察初步结果。

  两次考察方法范围相同

  目击数量锐减了近2/3

  “无论是目视观察,还是声学观察,这次考察所发现的江豚相对2006年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此次科考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介绍说,2006年淡水豚考察在宜昌-武汉江段目视观察到江豚116头次,声学观察到50头次。据介绍,本次科考的考察方法和范围与2006年完全相同,保证了相关考察数据的可比性。

  “从武汉至宜昌,以及从宜昌至武汉,数据肯定是有重复的,但是这不影响最后的数理统计分析,数据量越多,最后的结果估计越精确。”王克雄告诉早报记者,本次考察方法为截线抽样法,利用目击江豚的次数、概率密度、区域面积等数据,通过特定的公式进行计算,估算出了长江当时全部分布范围内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该方法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淡水豚考察的主要方法。

  王克雄表示,由于目前目击样本数量过少,尚无法分析宜昌-武汉段江豚的实际种群数量。“现在目击到的江豚少而分散,无法统计概率等数据,只能等到下一阶段考察中,发现更多的江豚,收集更多的样本,并以此推算出武汉-宜昌江段的种群数量。”王克雄称,根据以往经验,下一阶段可能会目击更多的江豚。

  11月11日,考察队正式从武汉起航,经过9天的科考航程,考察队抵达宜昌,共发现江豚10头次,声学组监测到江豚3头次。随后在同一江段返程,发现江豚的次数有所提升,“来回发现江豚数量的不一样,主要与观察的条件和江豚的生活习性有关,对考察结果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王克雄称,目前已完成的考察受雨雾天气影响,观察效果和考察行程都受到较大影响。据了解,选择这段时间进行考察,是考虑到这一时期长江处于枯水期,河道较窄,豚类更为集中,有利于提高考察的精确度。同时,便于与2006年的同一时期的考察结果进行比较。

  考察队分析锐减原因

  航运密集涉水工程多

  根据考察队公布的初步结果,此次宜昌-武汉江段发现江豚的区域主要在宜昌烟收坝、公安县城、城陵矶上游20公里至下游5公里范围内、洪湖新螺段豚类保护区螺山附近。相对2006年的发现而言,江豚分布区域有上移、相对集中的趋势。2006年在相同江段发现的江豚主要分布在荆州至石首江段、城陵矶上游10公里处,城陵矶至武汉江段也有零星分布。

  “这次考察发现,江豚分布区域有上移的趋势,在宜昌烟收坝、公安县城都有江豚分布。这可能和这些区域水流相对平缓、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有关系。具体的原因,还有待考察结束后分析渔业资源调查的数据之后才能了解。”王克雄表示。此前,考察队曾作出初步分析,认为造成武汉至宜昌航程江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繁忙的水上航运,大型码头、大型桥梁、大面积护岸护坡等涉水工程建设引起水文环境变化,从而导致鱼类资源衰退。

  为评估航运和渔业活动对长江江豚的压力,科考队从宜昌开始统计长江中的货运船只和渔船数量。“密集的航运和渔船作业会对江豚的生存造成影响。江豚分布相对集中和固定的趋势,有可能和某些江段航运太过密集、隔断了江豚的交流通道有关。比如这次考察中渔船和货船密度最高的咸宁市石矶头、武汉汉南区水域就没有发现江豚分布的踪迹。”科考队成员、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官员张新桥介绍说。

  在宜昌-武汉626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队总共统计到作业渔船80次,行驶中的货船697次。其中,武汉汉南区水域半小时内统计到27艘货船,而在咸宁市石矶头,半小时内统计到6艘作业渔船。

  科考后记

  每看到一头江豚

  就是一次“集体狂欢”

  “虽然经常遭遇恶劣天气,但目前队员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科考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此前由于江面大雾、大雨,科考船不得不密集停航休整,科考队员也趁机补给御寒装备。

  16天的科考航程可谓跌跌撞撞。经过“九曲回肠”的荆江江段时,科考船涉险过关,科考人员裹着军大衣,戴着厚厚的帽子和口罩,但“依然能够感觉寒风从衣服缝隙吹入,将身上热气慢慢带走”;有时船只激烈晃荡,“胃里也像长江浪一样翻滚,差点就吐了出来”,给观察带来巨大阻力。

  更大的压力来自“终日未见江豚”的失落,因而,宽阔的江水中,江豚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剂强心剂。11月21日,受大雾影响,科考船停船宜昌胭脂坝进行定点观察,并收获了一次“集体狂欢”。据一位志愿者描述,当天上午10点左右,突然对讲机里面传来了兴奋、激昂的声音“看到江豚啦!看到江豚啦!”一楼会议室内的科考人员鱼贯而出,迅速登上二楼观察平台,抢占有利地形,搜索江豚。声学小组也迅速放下水听器,收集声学信号。“在3点钟方向,大约350米处。”志愿者聂旭辉首先发现了江豚,大家循声望去,个个睁大眼睛,密集搜索该区域。随后科考人员都目睹了江豚的风采,有队友感慨,“真给力,这是我第一次在长江看到江豚!”

  “他们都很年轻,也预知了考察面临的困难,所以身体方面都还行,但心理方面就各不一样了,总体来说,还是保持着比较兴奋的状态。”王克雄说。

  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由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WWF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

  考察队11月11日正式从武汉起航,计划用七周左右时间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现状进行考察,并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提出规划建议。

    [新浪网-东方早报]

 

 

 

相关链接

中共决定暂缓灭亡长江江豚 30多年发展致白暨豚毁灭成意想不到结果?

长江江豚种群规模减小 世界残存或不到千头(图)

党啊党啊,长江江豚或将15年内灭绝了

过去十年十大灭绝动物:白鳍豚金蟾蜍上榜

江豚倒计时:水中国宝群死事件背后的环境灾难

如不特殊保护白暨豚可能在20年后消失[评论]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