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军 李明波 赵海建 主持人:赵海建
本报国际问题资深编辑 北大硕士三剑客
韩国首型运载火箭“罗老”号11月29日再次被迫取消发射,这已经是它在11月份的第二次“爽约”。“罗老”号从2009年开始已发射了两次,一次没进入预定轨道,另一次发射后不久解体,而第三次发射至今没有成型。“罗老”号再一次推迟发射的消息一传开,韩国人的情绪急转直下。在韩国媒体上,“渐行渐远的太空强国之梦”、“罗老号取消发射,虚脱的市民们”等标题传递着民众的失望。
为经济和军事折腾十年
党建军:“罗老”号已经折腾了十来年了,这中间失败了两次,推迟了无数次。韩国为什么这么坚持呢?首先,太空俱乐部毕竟还只是极少数国家能加入的,能够掌握发射技术跻身这一俱乐部,对韩国来说是国际地位的一次极大提升。其次,韩国试图掌握火箭发射技术实际上也有军事上的考虑,火箭发射和导弹发射之间的门槛非常低,韩国可以因此轻易地掌握导弹发射技术。第三点就是,一般认为,太空行业对经济的带动会比较大,韩国可能试图通过发展太空业为经济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李明波:韩国坚持发射“罗老”号,也是考虑到朝鲜半岛南北竞争的关系。近年来,朝鲜的导弹发射技术一直发展得很快,这让韩国方面感到了压力。
赵海建:在目前朝鲜半岛南北对峙情况下,火箭运载技术和运载能力的竞争是朝韩对抗和心理战的重要领域。另外,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罗老”号发射成功将为韩国各相关产业带来约1.76万亿至2.34万亿韩元的经济效益。
党建军:还有一点就是,在东北亚这个环境中,韩国周边都是航天大国,这对韩国来说也是一个刺激,它很想在这一领域追赶这些国家。韩国认为,一旦“罗老”号上空,它就会跻身太空俱乐部成为世界第十大太空强国。
先天技术不足急于求成
李明波:从韩国一系列发射来看,其实是一次国际火箭技术的展览。我觉得韩国“罗老”号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对它的技术封锁。比如,韩国最重要的盟国美国是不希望韩国发射的,因为运载火箭表面上看属于民用技术,但实际上与导弹技术没有太大区别。对于美国人来说,如果韩国在导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话,势必会刺激朝鲜半岛另一个国家。而在美国人看来,一旦朝鲜导弹技术取得突破,会影响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另外,韩国“罗老”号的长期合作伙伴俄罗斯也对韩国存在众多技术封锁,其中一个考虑也是朝鲜半岛导弹技术平衡问题。
赵海建:就俄罗斯来说,由于担心违反导弹技术管制方针,对韩国进行了全面封锁,韩国专家连俄罗斯制造的一级火箭都不能靠近观看,共同开发变成了分别独自开发。俄罗斯之所以不提供火箭核心技术,一是担心恶化朝鲜半岛局势,二是要保持自己的优势。
党建军:实际上,第一级火箭是俄罗斯提供的,第二级火箭出问题的是法国的零部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大杂烩,就算发射成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是韩国实力的展现呢?我认为,其中的水分还是很大的,离真正的航天大国距离还是非常遥远。
赵海建:这就涉及这次推迟的另一个原因,即韩国自身技术不达标。韩国航天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相关性技术,先天性存在不足。火箭发射可谓航天业中最复杂的高科技之一,并且火箭这种产品又没有更多试验的机会,它对技术的整合能力和吸纳能力要求很高。而“罗老”号却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所以,韩国这种不顾自身实力和技术经验的做法自然会适得其反。
可以另辟蹊径提升形象
党建军:对于韩国来说,失败了这么多次,这次推迟无疑让民众感到很沮丧,韩国媒体甚至用上了“虚脱”这样的词。这次推迟也提醒韩国,航天科技是人类技术的制高点,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承受多次失败的心理准备。
李明波:我觉得,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之间会有一个分工。对某一个国家来说,不一定非得通过拥有航天技术来证实自己的大国形象。事实上,韩国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比如最近很火的“骑马舞”。我认为,韩国人只要把舞跳好就行了。
赵海建:但是,考虑到韩国的民族特性,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容易。而且,发展太空技术可能不会成功,但不去努力就绝对不会成功。我觉得,韩国首先要夯实技术基础。
党建军:所以对韩国来说,一种思路就是继续坚持下去,一定要发展成功。另一种思路是,努力通过其他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李明波:我认为,对东北亚局势来说,发射失败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稳定,至少不会刺激朝鲜半岛的另一个国家。
赵海建:但是,也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有韩国媒体报道,朝鲜很有可能在12月19日左右试射远程导弹。另一方面,鉴于临近的韩国总统大选,李明博是希望发射成功的。再次延期发射,显然令李明博政府失色不少,而如果朝鲜试射导弹成功会让其更难堪。